2023年4月,美国开启了一项药物的临床试验,这个药物的名称叫HOPO 14-1。
该药物的主要功效是清除人体内的放射性污染物。
4个月后,日本福岛核电站正式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带有放射性污染物的核污水。
龙王,永远走在雨伞开发的最前沿。
我们为什么会“谈核色变”?
日本人在福岛的骚操作成功让核辐射的话题走入了千家万户,人们不得不开始担心起一个问题:
我会不会被这些核污水辐射到?
对此有人感到非常紧张,同时也有人觉得根本无所谓。
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核辐射产生的原理。
核辐射来自于组成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单位: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抱团构成。
其中质子的数量就决定了原子的品种。
我们把:
-
拥有1个质子的原子核叫1号元素(氢),
-
拥有2个质子的原子核叫2号元素(氦),
-
拥有3个质子的原子核叫3号元素(锂),
…以此类推。
现在元素周期表上共有118种元素(算上同位素有3000多种)。
那么这跟核辐射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原子仅仅是种类丰富,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核辐射什么事,但问题是原子不仅种类丰富,它还非常不老实。
这玩意会“变身”。
在某种机缘下,一种原子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另一种原子。
-
在极端的高温高压下,两个较小的原子核可能会合并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叫“核聚变”。
-
一个较大的原子核如果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中子击中,就可能分裂成两个较小的原子核,这叫“核裂变”。
-
也有可能什么事都没发生,一个较大的原子核愣是在“岁月静好”的情况下自己裂开了,这个情况叫“核衰变”。
不管是哪种“变身”方式,过程中都会释放出一些残渣和能量,这就是我们闻之色变的“核辐射”。
不过核辐射也分三六九等,不同的原子或者不同的“变身”方式所能产生的辐射威力各不相同。
总体来说有三种射线:
-
最弱的是阿尔法α射线,这是一束氦原子核流。氦原子核的个头比较大,很容易被其他原子挡住,所以一张纸或者皮肤就能把它拒之门外。
-
第二强的贝塔β射线,它本质上是高速电子流,穿透性比α射线强一些,不过稍微厚一点的衣服也能挡住
-
最强的辐射是伽马γ射线,这是一种高能电磁波,穿透性极强,薄钢板在它面前都是渣渣。
这三种射线都可能把原子外面的电子打飞,发生电离现象,所以又被称为“电离辐射”。
那么人体被它们击中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