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是网友拍的,出处找不到了。
但马上就到月圆中秋了,
再看这张图,太有意境了。
1
今天是教员逝世45周年,我们就不聊革命战争等宏大问题了,换一个小角度,聊一下“老三篇”里的人民。
所谓“老三篇”是指《毛选》里的三篇文章,包括《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教员在世的年代,这三篇文章被单独整理出来,成为人人需要背诵的经典。
我听很多长辈说过,他们小时候都能背下来,每篇文章的表面意思也都理解,可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便不知道了。
后来年纪渐长、教员逝世,老三篇也就没人提了。
于是,年纪大的长辈们不再研究老三篇,我们年轻人曾经受到“污名教员”的影响,自然也不会研究老三篇。
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必然有其根源,教员把三篇文章收入自己的选集,也是斟酌考量过的。
现在,我们是时候重读老三篇了。
其实在我看来,教员的三篇文章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人民”,而这条“人民主线”可以串联起社会革命、党的路线、方法论、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
读懂这三篇文章,也就读懂教员为什么会说人民万岁。
2
1942年5月,教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要求文艺工作者贴近工农兵,用人民群众的语言,讲人民群众的事,千万不要摆架子逞英雄,以指点江山的姿态对待人民群众。
他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说明。
教员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以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是知识分子,工人农民都是脏的,不愿意和他们亲密接触。
而且他还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不愿意自己挑行李,感觉那是底层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自己是堂堂的读书人,挑行李太跌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