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一颗青木:铁原狙击战,人类轻步兵的巅峰|2023-09-11

很多人说,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在朝鲜战争打平美军,靠的是不怕死的精神。
在这种说法的引导下,还冒出了很多志愿军靠人海战术取胜的谣言。
战士不怕死,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不怕死就能打赢战争,义和团是能打赢八国联军的。
这么一发炸弹在你的阵地上爆炸之后,你怕不怕死,很重要么? 
一堆不会动弹的碎片,即便再不怕死,你的敌人也不会给予丝毫关注。
在现代化的火力面前,人海没有任何意义,纯粹属于送人头的。
但志愿军的火力远远不如美军,还没有海军和空军,在现代军事理论的推演下,志愿军必败无疑,但实战结果却是美军在38线前无可奈何。
这种战果说明志愿军一定在某一个领域远远强于美军,强平抹平了火力方面的差距。
军事学家通过仔细研究,最终找到了志愿军强大的秘密,那就是能聚能散。
在现代战争领域的理论中,军队是一定要聚在一起的,离散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军队一旦失去建制,哪怕还有数万人存活,都会直接默认他们的战斗力归零,作战指挥中将不再考虑这只军队的存在。
由于部队只有聚在一起才能形成战斗力,所以军队的调动极为笨拙,双方经常会为了一个交通要道反复争夺几个月,轻兵突进是兵家大忌。
在这种理论的支持下,军队展开后的防线是由多个零散的阵地组成,阵地和阵地之间的空隙极大,这样可以用极少的士兵,控制极大的土地。
但这些空隙,敌方大军是无法通过的,根本不敢绕开。
如果敌军要挨个敲掉这些零散阵地,那我方就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增援。
这是普通军队的打法。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发明了一种大纵深穿插迂回的办法,可以无视对方的阵地,肆意机动穿插,彻底掌控战场,让自己的部队轻易在局部战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一开始,是连级和排级的小规模小纵深穿插。
到最后,是整个团,整个师,甚至整个兵团的大规模大纵深穿插。
解放军第一次使用大规模大纵深穿插是孟良崮之战,歼灭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击毙名将张灵甫。 
整编74师的战斗力极强,如果1比1的战斗,胜负尚未可知,但我军不打算和74师公平决战。
孟良崮之战,国民党共投入兵力45万人,解放军共投入兵力27万人,敌我兵力比为2比1。
看似国民党的兵力占优势,但经过大规模机动,孟良崮周边百里之内,总共只有国民党军13.5万人,而解放军聚集了20余万人,敌我兵力比变成了1比2
而在孟良崮10里之内,解放军聚集了五个纵队共十余万人,狂攻张灵甫的2.6万人,敌我兵力比达到1比5。
从整个战场来看是解放军寡不敌众,但是在孟良崮这里,是张灵甫寡不敌众。
精锐的74师,在十余万人的狂攻下,三天就彻底崩溃了。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一颗青木:铁原狙击战,人类轻步兵的巅峰|2023-09-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