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本系列的第八篇,聊的是宋明两朝的财阀政治。
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朝廷内一直都在博弈,从汉朝的宦官外戚,到唐朝的牛党李党,宋朝的新党旧党,明朝的东林阉党,似乎这条主线一直都没变。
但实际上,从宋朝开始,朝廷里面的博弈跟以往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就像上一篇文章写得在唐朝初期之前,所有的博弈都是按照姓氏来区分的,每次一出场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譬如西汉,吕雉和吕泽、吕禄、吕产、吕台;窦漪房和窦长君、窦广国、窦婴;卫子夫和卫青、霍去病、霍光……..
可是到了宋朝之后,姓氏之间的博弈,转变为地域之间的争斗。
俗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宋末的新党和旧党之争,并不是什么理念之争,而是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博弈,查一下履历就会发现,旧党大佬们一色都是北方人和内陆省份,而新党大佬几乎一色来源于东南沿海。
譬如旧党的领军人物中,韩琦是河北人,司马光和文彦博是山西人,富弼是河南人,欧阳修是四川人。
而王安石的新党中大佬们几乎一色都是南方人,王安石、曾布是江西人,吕惠卿、章惇、蔡确、蔡京都是福建人。
甚至后期围剿新党也变成了各个省份组成的联盟,譬如司马光为代表的朔党(山西),以二程代表的洛党(河南),以三苏为代表的蜀党(四川)。
这是因为从北宋中期开始,资本主义萌发迅速发展,各省内部形成了代表着各自利益的财阀,而台上的政治人物不过是各地利益的代理人,也就很少出现父子相承的情况。
最接明朝近于门阀的严嵩严党,儿子严世蕃也不过才做到了工部左侍郎,然后就被拖出去斩了,不仅没有撑到第二代,儿子反而死在了老爹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