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虚声:历史上的统一大业|2023-09-24

回顾历史,收复一块土地后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模式:
1、格式化
2、融合化
3、两制化
4、殖民化
抛开不适宜现代社会的殖民化不谈,下面我们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对前三种模式一个个展开聊。
图片
1、南北越统一(1975)
格式化伴随着暴力,比如北越统一南越。
这一过程往往经历过激烈的军事战斗,你死我亡。
1975年春,北越军队投入5个野战军、大批地方部队和几乎全部的技术兵种,以27万人的强大兵力向南越发起致命一击,代号“胡志明战役”(胡志明1969年即去世,但还是用了他的名义)。
4月30日,西贡(胡志明市)解放,南越总统阮文绍乘美国军用飞机逃往台湾。
战后,北越强力推动各种运动,将南越原有的社会基础全部清除,进行格式化重塑。
一张白纸,从头来画。
这期间,大量华侨华裔的财产被没收,他们或自行逃难,或被驱逐离境。
八十年代末周润发、梅艳芳、梁家辉主演的电影《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中,曾生动展示了当时华人逃难时的悲惨场面。
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1970-1990年代,逃出越南的船民介于100万至200万之间,其中约20万至40万船民被海盗杀害或者葬身大海。
总之,经历过格式化后,原先土地上的社会尊卑和财富多寡都烟消云散,化作历史尘埃。
很多旧社会中的权贵巨贾会在大幕降临之前逃离,到另一方土地上去当一个安稳的富农。
剩下的小贵小贾、旧社会残留下的反对分子,则沦为新时代创立之初被“专政”的对象。
整个社会就像是一场大火燃烧过的森林草原一样,等待着春风吹又生。
劫富济贫,总是能够拿下大多数人的心。
经过慢慢的滋养,格式化的土地上会重新诞生出新的社会各阶层,重新积累起财富。
这是一个刮骨疗伤的过程,代价很大,非万不得已而不为之。
图片
西贡时刻
2、东西德合并(1990)
融合化的例子非常多,比如:西德和东德的合并,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以及中华民国的创立。
融合化往往伴随着“轻微的暴力”,像推倒柏林墙,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武力接收,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与袁世凯的打打谈谈……
由于斗争的形式远不如“格式化”那样激烈,导致融合化的土地收复后会产生很多复杂的局面。
以东西德合并为例。
1990年10月,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东西德完成统一。
同期反对东德与西德合并的势力非常多,其中最激烈的是法国。
1989年推倒柏林墙、东西德迎来合并契机之时,美苏两国都表示支持,但英国和法国却跳了出来。
撒切尔夫人拿出一张二战前德国的地图给法国总统密特朗看,表示对欧洲未来的深深忧虑。
考虑到法国历史上曾多次被德国入侵,好几回亡国,其对于德国的仇恨与恐惧是深入骨髓的。
因此,法国总统密特朗一边激烈反对西德的统一想法,一边于1989年12月亲赴东德,对他们的独立主权表示支持,鼓励东德领导层要“挺住”。
最终是在美国的强力干涉下,法国才无奈就范。
期间密特朗还一度将希望寄托到苏联身上,盼望莫斯科出面阻止。
只可惜此时的红色帝国风雨飘摇,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用地缘利益来换点钱。
恰好西德财大气粗,同意减免苏联所欠西德政府的数百亿美元外债,并支付苏联驻东德军队几十亿美元的搬迁费用……
1990年12月,东西德与美、苏、英、法四个占领国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又称“2+4条约”。
西德一路用金钱开道,这才实现了祖国统一大业。
政治上的合并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与东德的融合又成了大问题。
东德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里已经算是最富裕的经济体了,但尽管如此,其人均GDP也只有西德的1/3。
为了弥补东西德之间巨大的差距,统一后的德国政府开始征收所谓的“团结税”。
这项税收政策从1995年开始,征收了二十多年,每年大概从原西德地区的公民个人所得中征收150亿欧元,分摊到每个人头上是一笔不小的钱。
出钱,转移支付,已经是最轻微的代价了。
图片
东德警察在勃兰登堡门等待统一
3、克里米亚事件(2014)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也是融合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当代俄罗斯人的认知中,克里米亚是1954年由赫鲁晓夫推动、把原属俄罗斯的一块宝地划给了乌克兰。
五十年代的一次“省级行政区”区划变更,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时成了国家领土变更。
克里米亚人不干了。
1992年5月,克里米亚一度宣布独立,引发大规模骚乱。
后来在俄罗斯的调解下,这里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折中方案。
俄罗斯租借克里米亚首府塞瓦斯托波尔市军港的部分,作为其黑海舰队的基地。
2013年底,因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定,“亲欧派”开始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
游行示威运动往往点燃容易,收场难;一轮轮升级之下,乌克兰国内局势全面动荡。
2014年2月27日,亲俄军人在一片混乱中占领克里米亚国会,选举出一个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
新总理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俄罗斯求援,普京遂派遣两万两千人的武装力量进驻克里米亚。
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两个选项如下:
1、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
2、是否赞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次日开票,投“1”的占绝大多数。
开出票来的第二天,普京和克里米亚共和国“议长”“总理”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市长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之后,一枪未发的乌克兰武装部队被克里米亚示威者和俄罗斯军队逐出基地,基辅方面则宣布是撤军。
回顾来看,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可以被认为是普京任内最重要的地缘事件,对它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如今俄罗斯骑虎难下的局面。
图片
4、两制化
如果按照收复土地的“激烈程度”进行排序的话,格式化、融合化、两制化是依次递减的。
两制化没有经过“暴力过程”,而是在谈判桌上实现的土地变更。
和平,所以大量的原社会财富得以留存。
不过和平和财富的另一面,是被收复的土地上保留下了原先社会的几乎全部结构,想要在非暴力的情况下改造社会结构,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过程。
概括一下。
模式A:激烈军事手段→格式化
模式B:轻微军事手段→融合化
模式C:和平谈判手段→两制化
具体到特殊情况,如果一方采用了激烈军事手段后没有选择格式化,而是采用融合化或者两制化的手段,那便可以被视作是“示好行为”,被合并的一方需要领情。
另外,除非采用格式化的手段,否则一定会大量启用与原政权相关的人,包括旧官员、旧媒体人、有过两地教育背景的人等等。
图片
本篇最后,讲述一个有关重建社会结构的小故事。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日本人在条约中拟定了一条影响非常深远的条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
通俗来讲,就是割台之后的两年内如果台湾人想搬迁至大陆,可以自愿迁走。
财产也可以通通卖掉,日本不干预。
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大批台湾官员和上层文化人士全部内迁,日本人很轻松的从一片文化沙漠上重建了台湾。
换回到今天的角度。
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统一进程时,对于目前岛内已经被美国渗透的千疮百孔的社会结构,大陆应该如何处理呢?
今时不同往日,想要采用格式化的方式很困难,阻力极大。
因此,有可能会人为策划出一个“缓冲期”,无论是在事前还是事后,让该走的人走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由他们去吧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虚声:历史上的统一大业|2023-09-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