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互联网上一直有个“论调”,说中国在国际上没有朋友,如果有,也只是像朝鲜、巴基斯坦和非洲一些国家这样的“穷哥们儿”。相信这种论调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体制者”,他们出于种种原因,对体制充满了不满,经常性用冷嘲热讽、阴阳怪气的语气嘲笑“中国没有朋友”。还有一部分人也是爱国的,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担心,在中美博弈中,美国“朋友很多”,喜欢拉帮结派打群架,如果中国真的“没有朋友”的话,会很吃亏。
2)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区分一下“盟友”和“朋友”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只有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等盟约文件的国家之间,才算是彼此的“盟友”。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几乎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盟友”,也许朝鲜确实算是一个。美国则不同,美国作为一个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有结盟、搞阵营对抗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至少跟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盟约。因此,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美国的“盟友”确实比中国多多了。
3)上图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份材料,绿色部分,就是美国法律意义上的“盟友”。从中可以发现:
——美国的盟友数量大约是71个;
——美国的盟友基本上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
——非洲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一个国家是美国的盟友——肯尼亚;
——亚洲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沙特算是美国的盟友;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五眼联盟”国家,肯定是美国的盟友。
4)通过对美国的盟友进行分析,还可以发现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
第一,美国最核心的盟友是“五眼联盟”这个由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基督教国家构成的同盟,以及北约这个主要由西方国家构成的同盟;
第二,一些国家虽然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它们跟中国的关系甚至比跟美国的关系还要紧密、还要友好,比如肯尼亚、马来西亚。近年来,新加坡、沙特跟中国的关系也很不错。在北约成员国中,匈牙利是典型的跟中国近、跟美国远的国家。
5)相对于“盟友”,在国际关系中,“朋友”这个概念可能更重要。国与国之间享有“朋友”关系,意味着彼此之间虽然没有签署盟约,但基本上不会做伤害对方核心国家利益的事情。中俄之间就是这样一种超越了“盟友”、很特殊的“朋友”关系。肯尼亚、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家,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从眼下的国际关系看,它们更像是中国的“朋友”,而不是美国的“朋友”。
6)美国的“盟友”也好,“朋友”也好,数量确实不少,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美国开始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并逐渐起到决定性作用。美国的很多盟友,其实也是“血盟”。英国、法国为什么是美国的盟友?因为,无论是在一战中还是在二战中,美国都用子弟兵“拯救”过它们。尤其是在二战中,如果没有美国源源不断的援助和美军士兵的血战,英国可能就亡国了,法国可能就无法得到解放,澳大利亚可能就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国与国之间跟人与人之间都一样,只有“经过事儿”,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关系。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饱受战乱破坏的西欧国家进行战后重建。在冷战时期,美国与其他北约成员国紧密合作,抵御来自苏联和华约阵营的强大压力。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美国收获了一大批盟友和朋友的重要原因。
在亚洲,日本之所以是美国的盟友,因为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到现在也是美国的“军事占领国”,根本不具有完整的国家主权。韩国是被美国从亡国边缘拯救回来的国家,说是美国的盟友,其实,更像是美国的“军事保护国”,同样不具有完整的国家主权。
还有很多国家,之所以是美国的盟友,主要原因是他们高度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和安全合作,沙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是一个典型。
而且,看起来,美国的盟友很多都是发达国家,虽然数量上并不占优,但是,他们的经济体量很大,国际影响力很大。
7)作为对比,中国法律意义上的“盟友”很少,但是,中国现实意义上的朋友却非常多。联合国有193个会员国、两个观察员国,美西方国家在数量上从来都是少数,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或者被称为“全球南方”的国家,才是数量上的大多数。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几乎都是中国的朋友。
近年来,中国通过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倡议,参与建立并扩大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更是大幅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朋友圈”。
如果单从国家数量来说,中国的朋友肯定比美国多。比如,这几年,美西方国家多次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场合纠集一帮国家对中国所谓的人权问题进行“谴责”,最多的时候可以找到四五十个国家,但是,中国每次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反击,能够动员至少六七十个国家帮中国说话。此外,在联合国投票中,多年以来,在中西激烈对抗的议题上,中国几乎从来没有输过。
更重要的是,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中国“朋友们”,即便是在经济总量这个关键指标上,也正在追上甚至赶超美国及其盟友。比如,金砖国家正在不断扩大中,该组织成员的GDP总量很快就将明显超过G7成员国的GDP总量。
8)比较中美的“朋友圈”,我们发现,中美在建立和维护各自“朋友圈”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朋友圈”,主要是在历史中形成的,美国最拿手的巩固“朋友圈”的方式就是提供军事援助、开展情报合作、提供安全保证等。而中国的“朋友圈”,在历史中形成的只占很小一部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结交的“朋友”,主要是靠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换来的。简单来说,美国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护和巩固朋友圈,中国主要靠经济力量来维护和巩固朋友圈。
正因如此,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时候,美国在它的“朋友圈”中更有影响力,而在和平与发展还是世界主流趋势的时候,中国在自己的“朋友圈”就更有影响力。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美国很喜欢挑起地区和国际冲突,而中国更愿意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以中东为例,美国不断挑起伊斯兰世界中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冲突,它就能“拉沙特、打伊朗”,趁乱牟利。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让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然后这两国一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组织,才是正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确实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中国确实是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的积极推动力量,而美国,则常常出于私利,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动荡和动乱,然后从中谋取私利。
9)中美在对待各自朋友问题上,也呈现出“霸道”和“王道”的差别。美国口头上把很多国家叫盟友,实际上越来越展现出“美国优先”的倾向,美国干了太多坑盟友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国际政治中流传着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做美国的盟友很致命。”美国还特别善于打着“盟友”合作的旗号,占其他国家的便宜,胁迫其他国家为自己火中取栗。美国发动美中“科技战”,让荷兰、韩国、日本的半导体行业“自废武功”,不得不放弃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来配合美国遏制和打压中国的政策,就是明证。可以说,美国在维护其朋友圈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压迫性”和“掠夺性”。
美国这样搞下去,它的很多盟友肯定会“心生怨念”。美国在俄乌冲突中胁迫欧盟国家断绝跟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然后趁机向欧洲高价出售美国的页岩油和天然气,就让法国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现在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错,还能压得住,一旦美国霸权开始分崩离析,美国所谓的盟友体系也会变得支离破碎。到了那个时候,很多平时对美国敢怒而不敢言的美国“盟友”,会加速抛弃美国,让美国最终吞下“众叛亲离”的苦果。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坚持与其他国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中国在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时,展现出了很强的“互惠性”和“成长性”。跟美国压迫和掠夺自己的盟友不同,中国是通过自身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实力,帮助“朋友”更好的发展自己,把蛋糕越做越大,让参与其中的所有国家都能受益。
中美之间,高下立判。
10)从现状来说,如果以国家和人口数量计算,中国的“朋友圈”肯定比美国大。从未来发展趋势上来说,随着“全球南方”国家不断崛起,随着它们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金砖国家组织,中国的“朋友圈”不仅比美国在数量上要“大”,在国际国际影响力上还会比美国的“朋友圈”更“大”。
中美两国在“朋友圈”上的差异,既是两国不同的历史造成的,也跟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文明形态有关。美西方在国际关系方面至今没有摆脱“丛林法则”的桎梏,而中华文明很早就在国际关系中强调“仁义”等概念,很早就抛弃了“弱肉强食”的原则,而是寻求与其他国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美在“朋友圈”上的差异,也源自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发展势头、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作为一个衰落中的霸权,能够给盟友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少,而“压迫性”和“掠夺性”越来越强。中国作为一个上升中的大国,各方面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可以给自己的朋友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个10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决定派代表与会。这是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明证。
中国拥有一个不断扩大、充满活力的“朋友圈”,最终也会变成一个让美国在中美博弈中越来越感到“无望”,到最后不得不放弃遏制和打压中国政策,转而寻求与中国长期和平共存的重要因素。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