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上看到一篇特别耐人寻味的评论文章——《加沙事态受到密切关注,以色列指出美国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员伤亡》(Under Scrutiny Over Gaza, Israel Points to Civilian Toll of U.S. Wars)
乍一看,这标题似乎并无特别之处,那是因为《纽约时报》把亮点都放在了他们的导语里了:以色列官员声称(Israeli officials say ),不滥杀无辜就不可能击败哈马斯(it is impossible to defeat Hamas without killing innocents),而他们认为,美国人和他们的盟友应该明白这个道理(a lesson they argue Americans and their allies should understand)。
起初第一眼我还以为我看错了,“不滥杀无辜就不可能击败哈马斯”,这话也是你们美国的主流媒体能冲着以色列说的吗?我觉得可能是浏览器自带的机械翻译app出问题了,所以我又切回英文原文看了一眼。结果发现,机翻没错,原文确实就是这么说的(it is impossible to defeat Hamas without killing innocents)。不管以色列官员私底下有没有说过,反正“以色列为了打败哈马斯可以滥杀无辜”这话肯定是从《纽约时报》的嘴里冒出来的没跑了。
现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的那句调侃语是怎么说的来着?“这你都敢说?不要命了?”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早就习惯了无脑力挺以色列一切行为的美国主流媒体,这回怎么会一反常态,把以色列最龌龊不堪的一面给展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仔细阅读了《纽约时报》这篇文章,最后从中提取了若干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点,这里依次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如果有对原文感兴趣的同志或朋友,可以按照我前面给出的英文标题到网上按图索骥,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以色列在加沙发动的血腥军事行动已造成数千平民死亡,面对全球的批评,以色列官员转而用历史为自己辩护。几个臭名昭著的死亡和破坏地点的名字一直被他们挂在嘴边。
要点1: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在美以两国官员的外交谈话中,以方曾经多次提到过从二战到 9·11 期间,西方国家在城市地区的军事行动。而以色列人之所以要这么说,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以色列国防军针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辩护。因为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的所作所为不仅令哈马斯损失惨重,而且也夺走了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的生命。
对于以色列政府及国防军的暴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以及许多NGO机构,均表示嗤之以鼻。它们认为,以色列的国家机器在加沙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国防军的空袭夷平了成片成片的加沙街区。然而到头来,哈马斯的军事目标不见得摧毁了多少,反倒是殃及了不计其数的学校、医院、难民营和宗教场所等民用建筑。
然而,以色列官员却辩称,他们“别无选择”。因为按照以方的统计规则,加沙可能窝藏着3万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这些人化整为零,分散在加沙220万人口中,还把军火转移到了民用建筑或地下隧道里。如果以色列不敢发动可能会激起民愤的袭击,就无法将躲藏在平民中的哈马斯给逼出来。
要点2:上个月30日,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面对以色列全国发表的一场讲话中,他曾经举出过这样一个例子:"1944年,英国空军轰炸了位于哥本哈根的盖世太保总部——很显然,这是一个完全合法的目标。然而,英国飞行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失误,他们最终没有炸到盖世太保总部,而是误炸了它附近的一家儿童医院。这起误炸事故造成了至少84 名儿童死伤,但你能说它是战争罪吗?显然不能,这起悲剧显然不能怪到英国的头上。”
内塔尼亚胡又说:“英国空军的这次袭击‘是一次完全合法的战争行动’,尽管这种合法伴随着悲惨的后果。但你不能因此就和你的盟国说:哎呀,太惨了,要么我们就别打纳粹了吧?"
除二战之外,内塔尼亚胡这帮以色列政客还提到了2004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期间和伊拉克抵抗武装打的费卢杰战役,以及2016年和2017年,美国为了打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而与伊拉克政府军一同发起的摩苏尔战役。
以色列人认为,作为典型的城市战,费卢杰战役和摩苏尔战役都非常血腥,尤其是后者,为了消灭数千名盘踞在摩苏尔的极端武装成员,美军及其联军可能导致了多达8000名平民丧生。摩苏尔战役摧毁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核心区。要说野蛮,摩苏尔战争够野蛮了吧?可结果呢?当初美国官员是怎么说的?“极端武装分子把平民当作了人盾,妄图以此来阻滞美伊联军的清缴攻势”。这话跟以色列人今天的说法又有什么区别呢?
2017年3月,因为实在拿摩苏尔一栋楼房房顶上的两个敌军狙击手没办法,美国人最后喊来了空袭。结果等炸完了才发现,当时楼里少说有100名平民,他们最后全都被美军造成的“附带损伤”给炸死了。
然而搞笑的是,事后五角大楼的人经调查得出结论,认为那些平民的惨死,不是由美军投掷的500磅炸弹造成的,而是由极端武装在楼内设置的“诱杀装置”造成的。
要点3:以色列官员之所以会在谈话中专门提到美军在摩苏尔的战例,是因为他们最近在加沙也捅出了差不多的篓子。就在上周,以色列战机才向加沙的杰巴利耶(Jabaliya)居民区投掷了至少两枚重达2000磅的炸弹——这是以色列军火库中现役威力最大的炸弹之一。这两枚炸弹丢下去造成数十名平民死亡,另有数百人受伤,其中大部分受害者都是无辜平民。
以色列这种搞法难免会招致外界对以色列的反感,这也就是以色列,要换了其他国家,战争罪的大帽子早就扣到头上了。
在酿出了杰巴利耶惨案之后,以色列军方仍不肯罢休。为了敲掉一名疑似协助策划了“阿克萨洪水行动”的哈马斯指挥官,他们第二天再次轰炸了同一片地区。
尽管以色列国防军的裤裆都已经烂成这样了,但是以色列的官员们还觉得自个儿挺委屈的。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曾被“诬告”违反国际公约。2009 年,一个联合国小组对以色列当年入侵加沙的军事行动进行过调查,并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都犯下了战争罪,以色列的罪行是蓄意滥用武力,而且还对平民进行了羞辱、恐吓,以及惩戒。
但是据以色列自己介绍,他们其实“采取了大量措施保护平民”,包括在空袭区域提前投放传单,又或进行广播和电视广播,有时甚至还会打电话敦促居民,在部分袭击到来提前离开危险区域。
说到打电话这个事情,我就忍不住要吐槽一嘴了。2021年5月,也就是在上一轮巴以冲突中,类似的新闻其实就已经在我们国内社媒上火过一阵子了。据凤凰新闻报道,2021年5月13日,加沙一栋五层楼房的业主突然接到了来自以色列国防军的电话通知,对方告知他住的房子即将遭到轰炸,要求他立即撤离。而就在这位业主接到电话并撤离之后不久,导弹来袭的警报响起,以军的炸弹精确击中了他的房子。
乍一看以色列国防军这事干得好像挺地道的是吧?但实际上那位业主可能只是刚好是个幸运儿而已。以色列国防军要轰炸的加沙目标那么多,我就不信他们会有那个耐性挨个打电话过去。而且就算打了,要是一通电话打不通怎么办?事发突然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怎么办?以色列国防军可能就此善罢甘休吗?可能会因为一通电话打不通就推迟甚至是取消空袭了吗?
我觉得不会,这一点,我相信看过以色列国防军在本轮巴以冲突的所作所为的人应该都能理解。而且大家要知道,为了确保这一次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能够顺利展开,以色列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切断了加沙的网络通讯了,你以色列国防军的通讯员是怎么在这种情况下通知到即将遇袭的加沙居民的?靠脑电波吗?
我的手机里直到现在都还存着一批“以色列国防军给你打电话了”的相关表情包,都是2021年那会儿在各个群里存的。早在那会儿很多中国网友其实就已经心知肚明了,所谓“空袭前给你致电”的说法,无非就是以色列国防军为了方便给自己到时候找补,而特意设计出来的一个免责声明而已。
况且,再说了,就算这电话你以色列国防军真打了又如何?你有什么权力以命令的口气要求人家加沙的老百姓从自己的屋子里出来?就为了方便你们以色列国防军轰炸?为了减轻你们日后可能要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我可去你的吧。
而且,即便是空袭之前打个电话这样的形式工程,在以色列国防军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待见的。《纽约时报》援引以色列国防军一名高级法律顾问的话称,有时,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尤其是当袭击目标是哈马斯领导人的时候,以色列国防军就会故意将这个做法束之高阁。因为他们担心预警电话可能会走漏风声,如此一来哈马斯的人就要逃之夭夭了。
要点4:或许是为了开导以色列同行,一些美国军官在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和他们介绍自己以往的所谓“成功经验”。比如,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如果条件允许,美军有时会在战斗打响之前让平民尽可能撤离战区。
这个说法是不是美国人往自己脸上贴的金,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单就执行条件来说,美军这类所谓的经验对以色列而言其实也没有太大借鉴意义。
毕竟,伊拉克和叙利亚就是再满目疮痍,战争难民至少还有地方可以跑。可加沙呢?加沙三面都被隔离墙包围,一面是大海。200多万人就蜷缩在这个大号的露天监狱里,他们就是想逃,又能往哪儿逃?
虽然以色列政府总说,国防军在加沙的作战目标是“彻底根除哈马斯”,但这个鬼话说出来其实就连美国人也不信。拜登政府里的一些官员有时会私底下吐槽,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把加沙变成无人区。
要点5:由于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犯下的暴行,现在越来越多美国人已经开始反思,向以色列提供美制武器究竟是不是一个错误。
根据以色列国防部提供的数据,截至11月1日,在过去为期三周半的战争进程中,以色列已向加沙地带投掷了各型炸弹至少1万枚。与之相比,从2015年至2017年,即便是在针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最激烈的作战行动中,美军一个月下来通常也就是投放大约2000至3000枚炸弹,最多的时候也不过5000枚。
我估计《纽约时报》的编辑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用吴镇宇在《古惑仔》里那句名台词来说:“哇,你们以色列国防军比我们美军还凶啊。”
即便是以前,对于美军在军事行动中狂轰滥炸的行为,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明确表示反对的声音。比当初的美军,如今你以色列国防军的所作所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想而知那批美国人对以色列会是个什么态度。
而即便如此,截至目前,对于以色列政府和国防军在加沙的暴行,美国政府却还是选择了姑息纵容。《纽约时报》在文章中抱怨,虽然布林肯总是在劝以色列,应当在军事行动中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但实际上,美国国务院直到今天也依然没有启动任何针对以色列战争罪行的相关调查。
面对美国政府的不作为,一批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就一直顶在负面舆论最前线的美国官员遭不住了。上个20日,在美国国务院军事事务局国会和公共事务部担任了多年要职的乔什·保罗 (Josh Paul),终于在重压面前选择了急流勇退,火线辞职。在美国国务院就职期间,保罗长期负责美国武器的对外销售工作,因此谁拿了美国的武器去干了什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在保罗看来,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持续不断地进行无差别狂轰滥炸的情况下,美国仍然为其提供相应的舆论和军事援助是“不道德的”。当美国武器被用于袭击平民时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拜登政府内部从未认真讨论过,而更令他们这帮人失望的是,即便他们就在相关岗位上身居要职,也依然无法从美国政府内部影响相关政策。
因为以色列对于美国政策的影响力,要远比他们这些小小官吏的职权来得更大。
要点总结部分就到这里,最后我简单说两句我的个人看法。
说实话,《纽约时报》这篇东西乍一看我是有点出乎意料的,但是看完之后回过味来,我又觉得这一切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纽约时报》是亲民主党的,而亲以话题在美国一向是共和党人的拿手好戏。民主党政府跟以色列的利库德集团一向不对付,拜登和内塔尼亚胡两人的矛盾已经相当公开化,相当尖锐了。本来援助以色列这事现在就是拜登政府硬着头皮在干的,如果不是因为援以的政治正确优先级远高于援乌,在没有碰上巴以冲突这种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你看拜登政府还会搭理特拉维夫不?
我在看《纽约时报》这篇东西的时候就老有一种感觉:这是在为日后拜登政府在援以问题上可能的抛盘抽身的止损举措所做的舆论铺垫。即便强如美国,无脑挺以这种事情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本轮巴以冲突还不知道要持续多长时间的情况下。
而且,即便抛开亲犹亲以的政治正确不谈,回归到实际利益的角度上,无脑力挺以色列这事对美国,尤其是对拜登政府来说,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挺以色列挺到位了,特拉维夫只会觉得这事是你美国应该做的,功劳归于美国而不是民主党人,要是明年一换届让共和党又窜了上来,这个桃子到时候还得便宜了人家。
之前就有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对于特拉维夫对华盛顿霸权的透支,美国究竟容忍以色列到什么地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底下也没有白掉馅饼的事,美以关系再铁,我就不信还能敌得过现实的利害权衡。
而就现在看来,这个已经被泽连斯基掏空了不少家底的美国,对于自身霸权被以色列暴力变现和肆意透支的容忍度,或许比我想象得还要低。从上个月7日到现在,也就是短短1个月的工夫。这要换做是以前,哪怕以色列和周边武装组织斗上个一年半载,美国不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吧,起码在把自己的黑卡借给以色列刷的时候也不至于像今天这么碎碎念。美国确实是走下坡路,但是还不至于窘迫到连自己的核心盟友都舍不得哄的地步。
而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变化真可谓是应了那句俗话: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没办法,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中国都不肯继续吃进美国国债了,反倒还在不停地往外抛,美国财政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江,能把自己保明白就不错了,还想同时保住以色列和乌克兰这大小俩呢?拉倒吧。
都说看一个人是怎么对待朋友的,不能光看他/她风光得意的时候,更要看他/她落魄潦倒的时候。美国在过去几十年来的日子还是过得太舒服了,压根就没遭遇过真正的落魄潦倒。但是现在的情况变了,美以两国关系是否真像他们彼此承诺得那么铁,我想我们很快就能看清楚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