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的战事越来越紧了,越来越扩大化了。
原本这场冲突的区域在于缅甸东北部的掸邦的第一特区,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果敢地区。这个果敢地区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不管是从管理的层级来说,还是从它的面积、人口的角度来说都是这样。
从层级来说,缅甸这个国家下面有一个邦,相当于中国的省,叫掸邦,掸邦下面有一个第一特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县。从面积和人口上来说,这个第一特区,也就是果敢这个地方,面积为2700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5万,这也和中国的一个普通的县的规模差不多。
这个地区有28个乡。这一次交战的其中一方的主力果敢民族同盟军,原本占据28个乡当中的一个乡,名叫红岩乡。他和他的几个盟友一起,向缅甸政府、以及缅甸政府在果敢这个地区的代理人——五大家族的武装,发起了进攻。
这个果敢民族同盟军的首领叫彭德仁,他的父亲是广为人知的彭家声。彭家声率领的果敢民族同盟军,原本就是果敢这个地区的实际控制者,2009年被缅甸政府联合彭家声手下的几个叛变者把他赶走了,他只能到这个红岩乡去打游击。去年彭家声去世,今年他的儿子彭德仁发起了这场冲突。毫无疑问,他的目的是要重新控制果敢这个地区。目前他们已经围困了这个地区的首府老街,貌似胜利在望。
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冲突好像扩大化了。
11月6日,掸邦隔壁的缅甸实皆省杰沙县的首府高林镇,被果敢民族同盟军的盟友攻占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原本这场战火的主战场是缅甸的掸邦下属的第一特区果敢地区,现在不仅超出了果敢地区,而且超出了掸邦这个地区,蔓延到了掸邦旁边的实皆省。
这是从地域上来讲。从参战的对象上来说,这一次攻占实皆省杰沙县首府高林镇的武装,已经不是这次缅北冲突的主角果敢民族同盟军,而是这个同盟军的盟友,他们分别是克钦独立军、若开军,还有缅甸民族团结政府国防部人民保卫军第一军区。
总之,配角成了主角。
归纳一下,原来的主角打的很顺手,原来的配角慢慢也变成了主角。所以我说这场冲突在扩大。
这三个配角是哪路诸侯呢?
若开军,从名字就可以猜得到来历,缅甸还有一个邦叫若开邦,相当于一个省。若开军,就是若开邦这个地方的地方武装。克钦独立军,也可以从名字上猜他的来历,因为缅甸还有一个邦叫克钦邦。
稍微有点复杂的是,民族团结政府国防部人民保卫军第一军区。
这是咋回事呢?2021年年初缅甸军队发生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民选政府的代表人物是知名度很高的昂山素季,昂山素季背后的组织是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简称缅甸民盟。
反过来说,也就是缅甸民盟赢得了大选,他们的首领将会主政这个国家,但是军队搞政变了,把他们的首领抓起来了。
那缅甸民盟自然是不同意的,于是在全国到处搞罢工暴动啥的。除此以外,这两年他们也成立了一个政府,这个政府就叫做缅甸民族团结政府。这个政府就和缅甸军方政变之后建立的军政府相对立,总之,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既然是政府,下面自然要有国防部,国防部下面自然要有军队,由于他这个政府号称是全国性的政府,所以还要分几个军区。这一次,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一起,对抗缅甸军政府的,就是这个缅甸民族团结政府国防部下属的人民保卫军的第一军区。
这就是目前的情况。
当然我们还不能忽略另一个问题。目前表面上没有动静的缅甸北部的佤邦和勐腊都还没有什么动作,但他们事实上是这次冲突一方的主角果敢民族同盟军的坚强后盾,他什么时候动手不好说,一切皆有可能,随时都有可能。
这就是当下缅甸北部冲突的大概情况。
目前舆论上都在纷纷猜测,搞不好这一次缅甸北部的冲突会导致缅甸北部的几个地区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独立王国,彻底独立于缅甸政府,甚至谋求成立一个国际上承认的国家。
我这个人的思路有点不一样,我喜欢追根溯源,所以我对未来想的比较少,当然这也是因为我能力有限,预测未来实在太难。但我也对过去想的比较多,就自然会想起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就是:缅甸共产党。
在当下的冲突中,缅共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然而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会发现,缅甸北部当下的局势与缅共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今天想跟朋友们说一说,缅甸共产党。
缅共成立于1939年8月15日。现在回溯起来看,缅共还是挺厉害的,因为它成立以后几十年的缅甸政局,都跟它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被称为缅甸国父的那个叫昂山的人,也就是昂山素季的父亲,是缅共的创始人之一。1948年缅甸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吴努也是缅共的创始人之一。1962年发动政变后执政缅甸几十年的耐温,也是缅共的创始人之一。
虽然他们几个人后来都退出了缅共,但是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缅共的影响。
而且,缅共所高举的共产主义思想,还继续影响这几个哪怕是后来脱离了缅共的人。比如1962年发动政变,后来执政缅甸几十年的耐温,在1962年成立了一个政党,这个政党的名字叫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感受一下这个政党的名称里面的社会主义这个词,就能够感受到缅共的影响。
由于这几个人后来是退党了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缅共的影响,是从党外的角度。
从党内的角度,缅共一直到1989年,都还是缅甸社会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而我今天要重点说的是,缅共与中国的联系。
缅共刚一成立,内部就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向当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学习,代表人物是德钦巴欣和德钦梭,这两个人后来成为缅共的主要领导人。另一派主张向中国学习,学习目标很具体,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尤其是学习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一派的代表就是后来脱离了缅共、被誉为缅甸国父的昂山,以及后来发动政变以后,在缅甸执政几十年的耐温。
主张向中国学习的这一派很扎实,他们组织了30个人,史称北上三十同志——这30个同志可是当时缅共的高级干部和精英,他们想干嘛呢?到中国来学习,目的地:延安。这个事儿发生在1940年。
然而造化弄人,他们走海路来到中国,刚到厦门没联系上中国同志,反而被日本特务盯上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跟日本人一拍即合。随后他们被日本人带到当时被日本占领的海南岛学习,被日本人洗脑。
回到缅甸之后,1943年,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们搞了一个所谓的缅甸独立。请注意,当时的缅甸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昂山、耐温等人谋求的是民族独立,所以他们的逻辑就是,谁帮他们脱离英国统治,谁就跟他们是一伙的。那个时候日本人想把英国人从缅甸赶出去,自然就假装要支持缅甸人独立。
当然,很快到1945年,眼看着日本人不行了,昂山、耐温等人又开始反抗日本人。于是,这些脱离了缅共的、曾经的缅共创始人,和那时候德钦巴欣、德钦梭领导的缅共,又展开了合作,建立缅甸反法西斯人民同盟。这个事儿的一个最关键的会议就是在后来缅甸的首任总理吴努的家里面举行的。成立的这个名叫“缅甸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组织,由昂山任最高领导人,而缅共的德钦丹东任总书记,缅共的高级干部德钦梭任政治领导人。
再后来,日本战败,1948年缅甸独立,英国人结束对缅甸的殖民统治。然而,主掌大权的吴努政府执行的是对英帝国主义的妥协政策,这让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的成员之一的缅共不能接受。于是,原本和昂山、吴努、耐温等人一起建立缅甸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的缅共,变成了当时的缅甸政府的反抗者,缅共开始上山打游击。
那时候,缅共又分成两派,史称红旗共产党和白旗共产党。红旗共产党主张向苏联学习,向苏联靠近。白旗共产党主张向中国学习,向中国靠近,尤其是学习中国的毛泽东思想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接下来大约10年的反抗斗争中,主张向苏联学习的红旗共产党的武装,被缅甸政府消灭,退出历史舞台。主张向中国学习的白旗共产党也失败了,但是他们从缅甸退到中国境内,被中国政府进行了人道主义安置,事实上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这个时间大约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
再然后,1966年中国发生了文ge。文ge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缅甸。比如,当时缅甸仰光大学的学生们,尤其是华人学生们,也在胸前佩戴上了红彤彤的毛主席像章,还在学生中成立了红卫兵组织,还开展了“革命大辩论”。
这种情形自然在缅共当中也有反应,当时的缅共在他的根据地内的每个村口都搭起竹木做的牌坊,上面挂两个人的头像,一个是中国的领袖毛泽东,一个是他们自己的领袖德钦丹东。
从1966年开始,缅共也开展党内革命,纠正缅共内部的修正主义思想。
当时缅共在舆论宣传上是这么一个基调:国际共运有ABC之称。A是指阿尔巴尼亚,B就是指缅甸,C就是指中国。因为ABC分别是阿尔巴尼亚,缅甸和中国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而缅甸是其中之一。
随后的这几年,是缅共的高光时刻,缅甸北部的各派武装都凝聚在缅共的旗下。中国人熟悉的果敢地区的彭家声,就是在那个时期归于缅共的麾下。1969年4月,缅共领导的果敢县和果敢县委员会成立,彭家声被缅共中央委员会任命为果敢县长。
那个时候,指挥缅甸北部共产党人民军的是缅共副书记德钦巴登顶,常驻北京。1970年缅共的总书记德钦丹东被自己叛变的警卫员杀害以后,德钦巴登顶就接任了缅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请注意,这个人曾经常驻北京。他和我们的领袖毛主席在中南海庭院散步的照片,曾经广为流传。
我们在上一期节目里面说过,鼎盛时期缅共把他麾下的武装划分为4个军区,东北军区的地盘就是果敢地区,也是这一次缅甸北部冲突的主战场。中部军区的地盘是佤族地区,在果敢的南边,也和中国接壤。还有一个和中国接壤的军区,在佤族地区的南边,叫815军区。还有一个军区叫101军区,虽然不跟中国接壤,但也在缅甸北部,离中国很近。
我今天跟朋友们说缅甸,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素材里面,着重讲述了缅共跟中国的关系。我的用意是什么呢?我就是想告诉朋友们,这是一个深受中国影响的政党。
那么,中国党的宗旨、理念、纲领、路线是什么,我们都很熟悉,按理说应该可以在缅甸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政党。
复制出来了没有呢?答案是否定的。具体的情节是什么呢?这个话题下要说的事实在太多了,怎么办呢?我选一个有代表性的话题来说,它的关键词是:毒品。
如果问中国人,在中国党的理念、旗帜、纲领指引下,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会去种毒、制毒、贩毒吗?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一个深受中国党影响的缅共,却在这个问题上走偏了。
要说原因也还是有客观原因的,那就是缅北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实在恶劣,种啥不长啥。
但是尽管种啥不长啥,这里也并不原产毒品。中国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率先在这里种毒品,以便把毒品贩卖到中国来,自此以后,毒品就成为缅甸北部这个地区挥之不去的阴影。
先是英国人种,再后来是在解放战争当中被人民解放军赶到缅甸北部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种。
等到缅共控制缅甸北部这个地盘之后,按理说,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缅共绝对不会接这个茬的,最开始他们也没接,再怎么说也是信仰马列的。可是后来他们接了,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一个字:穷。
缅共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的。
当缅共内部动了要制毒贩毒的心思之后,缅共的高层尤其是他们的最高领袖、曾经长期待在中国的德钦巴登顶,是坚决反对的。
但是反对无效,缅共下辖的军队从上到下都加入了这样一个行动当中,他们还专门成立了所谓的“特货贸易小组”。
这自然是一个灰色的产业,在缅共内部也没有完全合法化、正式化,但所有的高中低级干部和普通士兵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或明或暗的鸦片贸易当中。
于是,缅共麾下的一个个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战士,纷纷变成了拜金主义者。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到缅共瓦解的1989年,党的主席德钦巴登顶始终没有卷入鸦片交易。这充分说明了,这个党知道正确答案,但是他没有按正确答案答题。
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有很多人认为1979年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思想上大力支持缅共,导致缅共麾下的军队的经济状况更加窘迫,确实进一步加剧了缅共麾下的军队参与毒品贸易的程度。但是,这应该不是根本原因。因为,中国是1979年才调整对外政策的,而早在1976年,中国就已经破获了第1起有缅共领导的缅甸人民军参与的毒品贸易。
我们不需要有太高的水平,就能够推理出缅共的结局。虽然信仰马列,虽然是深受中国影响,但是无论本色上是多么先进的组织,只要染上了毒品,它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崩溃。到1989年,结局终于来了。我们在上一期节目里面说了,在半年之内,缅共麾下的4个军区纷纷宣布脱离缅共,缅共也由此瓦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在30多年之后的2021年,他们又组织起来了,并且在2023年8月15日还举行了建党84周年纪念活动,但时至今日,影响力仍然很小。
由于缅共1989年的瓦解,缅甸北部的局势变得极其混乱,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变迁之后,在2023年10月27日这一天,缅甸北部的掸邦第一特区,也就是果敢地区的缅甸民族同盟军,发起了对政府军和当地的五大家族势力的进攻,由此燃起了这一次的缅甸北部战火。
烽烟一起,经济凋敝,交通断绝,生灵涂炭,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充满着无穷的变数。
所以我想说,从历史上看,缅共与当下的缅甸北部的局势是有联系的,而究其具体原因就是,它虽然信奉马列,虽然也深受中国影响,甚至非常虔诚地把中国当学习的榜样,然而,他没有学到真本事。
我们要承认,缅甸北部的自然条件是非常困苦的,穷是他们面临的真实困难。而在困境中能否坚守自己的信念,能否坚守正确的方向,能够坚守底线,对于不能做的事情能否坚决不做,是考验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政党的试金石。
缅共没有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这使我想起了我2018年看到的一部权威机构拍摄的纪录片。请注意,是纪录片,不是虚构作品。但是很遗憾,我今天做节目想引述这件事的时候,但我没有找到资料,但我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权威机构拍摄的纪录片里的内容,它的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纪录片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长征途中,红军进入彝族区,没有吃的,饥肠辘辘。一个指挥员带领几个随从,到一个破屋子里暂时歇息。没有吃的,怎样填饱肚子?他们的方式是:喝水。
这一幕被屋子外面悄悄偷看的当地土司的家人看见了。这个家人赶紧跑回去给吐司报告说,来了一支神兵天将,因为他们不食人间烟火,不吃东西,只喝水。
这引起了吐司的极大的好奇,于是吐司拜访,一问才知,不是因为他们是神仙,而是因为确实没有吃的,才喝水充饥的。惊讶和感动之余,吐司拿出了一些食物让他们吃。
可是这几个人还是不吃这些东西,理由是,他们不能只顾着自己填饱肚子,必须要大家伙都有吃的,他们才会吃。
于是吐司无比感动,又拿出了更多的食物,才让这支队伍暂时度过了难关。
长征途中红军感人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个故事应该不是最感人的那一个,却是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那一个。
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两个字:坚守。不管是多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基本信条和信念。
我还想起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目前被编入了小学教材。
大雪纷飞之下,一个红军战士冻死在路边。指挥员发现了,很生气,大声呵斥说:“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军需处长就是专门管穿衣服的。很明显,指挥员准备严厉斥责军需处长保障不力,导致了冻死人。
而身边的人给指挥员报告说:路边上冻死的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饿死的厨师200斤。意思是说,厨师负责吃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着也不会饿着自己。然而,真正拥有共产主义信念的红军军需处长,他就是管穿衣服的,却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衣服穿,把自己给冻死在路边。
这个故事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两个字:坚守。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底线和信念。
我想为缅共的瓦解总结出这么一个教训: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无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对不能做的事,他们竟然做了。
我再一次不由得感慨,我党百年历史我百年辉煌,我们现在看起来似乎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然而我们在对比中发现,不是所有的政党,都能做到这样。
有比较才有鉴别。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像苹果落在我们头顶上那样天经地义、自然而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成功和我们的幸福不是必然,而是特例,因为我们有幸有一个独特的政党,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党。
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和别人比起来,我们是无比幸运的,甚至,还是无比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