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孤烟暮蝉:远处海滨,恪遵声教,惟尔琉球,守礼之邦 |2023-11-14

图片

“从2023年11月3日至11月5日,日本冲绳县首府那霸市将再次举行盛大的首里城复兴祭活动。此次活动将是自2019年10月31日的首里城大火事故发生以来,极为隆重的一次。首里城复兴祭,旧称首里祭。这个祭典活动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中国的明朝皇帝首次执办了琉球国王即位仪式,即所谓的‘册封仪式’。”

图片

“此后,经历大约600年的时光,琉球王国的后人又将他们先祖当初最为盛大的仪式,按照典籍进行了复原呈现。首里祭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尽管4年前的大火一度给首里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伤害,但是在当地民众的悉心呵护下,相信这座享誉盛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最终一定能够恢复往日的华彩。”
前面提到的这两段内容,是我从近期看到的一本旅行杂志上摘录下来的。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最近这几年,每次一到11月,我的出差行程总是会被挤得满满当当。出差的次数多了,花在旅途上的时间也多。我现在是越来越怕了,这倒不是因为安全缘故,纯粹就是不喜欢那种要和网络世界失联好几个小时的迫于无奈。而且我在旅途中睡觉也睡不踏实,所以有那闲工夫我一般会把时间花在两件事情上:一件是掏出我的手机或笔记本赶紧码一下文案;另一件就是看看提供的旅行杂志里有没有提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权当是换个口味调剂心情了。
我身边的军迷朋友众多,平时在各种群聊里没少听他们唠叨那些关于琉球的事情。有时候聊得上头了,一帮老男人还会嚷嚷着哪天再组个团去琉球,拍一次美军的飞机。
我也想去一趟琉球看一看,这个想法在我心里已经埋藏了很多年了。不过我想去琉球的意愿,和美军飞机没什么关系,我对美国人的那些战争机器不感兴趣。我之所以想去琉球,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冲着那里留存至今的、带有浓郁古典时期中国色彩的大量文化古迹去的。
看着旅行杂志上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文字,我的思绪仿佛一下子也被拉到了海对面的琉球群岛。我心想:如果我当时乘坐的这趟航班的目的地是琉球的话,不知道后来还能不能赶上首里城复兴祭的小尾巴呢?

图片

虽然按照杂志上的说法,首里祭活动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但实际上,如今的首里祭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依照从清朝流传下来的古籍复刻的。
嘉庆四年,即1799年,时任琉球王尚温新王即位,中国使臣前来琉球册封,并参加了由琉球王室举行的巡游盛典。
在后世的首里祭活动中,当地民众效仿先人所举行的庆典活动一般为期三天。而在三天的庆典活动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环节莫过于“册封仪式”:琉球老百姓扮演的中国使臣及随行官员,步入首里城,而另一群扮演琉球国王尚温与琉球文武百官的当地民众,则会在首里城正殿(19年因大火烧火,目前仍在修复中)前恭迎大驾。
迎驾之后,“中国使臣”宣读圣旨,“琉球王”接旨,并行三跪九叩大礼,宣告册封正式生效。然后,伴随着琉球乐师们演奏的具有琉球传统特色的“琉乐”,以及带有中国南音风韵的“唐乐”,整个“册封仪式”的氛围也将被推向最高潮。
“册封仪式”结束后,紧随而来的便是“巡游大典”。在这一环节中,“琉球王室”“文武百官”和“中国使团”均会悉数亮相。整个巡游队伍多达数百人,参与者前呼后拥,一同穿梭在游人如织的那霸市中心主干道上。一时间,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琉球人之所以要把首里祭搞得这么大张旗鼓,是因为举行首里祭的这几天,本就是琉球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的,别看琉球群岛现在好像是被日本政府在管着,但是当地人的文化生活还是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特色。虽说这些明显带有中华风韵的琉球传统,并不能为所有日本人所理解,也不是所有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右翼势力所接受,但是这丝毫不妨碍琉球民众乐在其中。
尽管“琉球”这个本名已经被“冲绳”这个异名给鸠占了近150年,尽管美国的驻军已经在岛上横行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琉球民众来说,中琉两国在历史上往来密切的那段岁月,仍然是埋藏在他们记忆深处的最美好的时光。
“琉球”这个名字,最早见于琉球史书《中山世鉴》。这部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中文典籍,是琉球历史上的第一部国家正史。而对于琉球一名的来源,书上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当初,未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琉球)也。”

图片

虽说中琉交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但两国关系真正开始变得密切那其实已经是明朝的时期了。明洪武五年,即1372年,明使臣杨载巡视琉球,回国后上奏朱元璋:“东瀛之岛凡十数,而以琉球最贫。”
当时的琉球存在着三个政权:山北、中山和山南,史称琉球三山时期。为了从三山政权中脱颖而出,琉球中山国王察度率先向明朝称臣纳贡,山南和山北紧随其后。后至永乐二年,即1404年,朱棣册封中山国王武宁为中山王,这也是历史上中国对琉球的第一次正式册封。
此后历经多年征伐联姻,中山最终统一琉球。而一统之后的中山王朝仍然延续了此前的传统,不管哪位新王即位,都必定差遣使臣来华,请求中国皇帝册封。
琉球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和中国搞好关系,经济因素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现在一提起中国历史上的朝贡制度,很多人都嗤之以鼻,殊不知在彼时的琉球看来,“朝贡”二字却是他们改善国家经济状况的最大盼头。
以明朝为例,在当年为数众多的朝贡国当中,以琉球的朝贡使团来华最为频繁。其他国家通常是一年一贡,而琉球却是一年多贡,最多时甚至创下过一年五贡的纪录。明初百年不到,仅琉球一国便来京朝贡了两百多次。彼之殷勤,可见一斑。
琉球人之所以如此喜欢跑到中国来朝贡,是因为朝贡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有利可图的事情。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朝贡的得利,其实就算是那个时代的“优惠国待遇”,而琉球则是明朝诸多优惠国当中最受优待的那个。对于琉球进献的各种贡品,明朝均会以远高于市场的“友情价”收购,而且这个“友情价”通常还远远高于其他朝贡国。以胡椒为例,其他国家向明朝朝贡胡椒,每斤按例当赏钱3贯(3000文钱),而赏给琉球的额度却是高得令人咋舌的30贯。
有意思的是,明朝对琉球的偏爱有加,甚至还一度引起过当时朝鲜使臣的羡慕妒忌恨。他们对于老朱家的厚此薄彼颇有牢骚:“中国亦贱待我使臣,不得与琉球使臣为比。”
除了“最优惠国”的贸易优待之外,明朝当年还在科技和文教等领域给琉球提供了诸多福泽至今的巨大帮助。如从洪武二十五年起,即1392年,为了帮助琉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朝贡体系,面对当地土地贫瘠、树木稀疏,不适合建造大型船只且航海技术落后等情况,朱元璋特定差遣“闽人三十六姓之善舟楫者”移民琉球,并赐予了琉球王国大量中原建造的海船。
这些来自中国的人才和设备帮扶,极大地提高琉球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算得上是那个年代的“一带一路”加“对口扶贫”了。而正是得益于明朝悉心栽培,自朱元璋之后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琉球就从“缚竹为筏,不驾舟楫”的“海洋特困户”,一跃而成为了“万国之津梁”的海上贸易枢纽。从此“化海舶行商为业,西通南蛮、中国,东通日本”,堪称那个年代的扶贫奇迹。

图片

依靠远渡而来的中国人才设备还有朝贡制度脱贫致富之后,有感于明朝的大恩大德,1458年,琉球王国特地铸造了一口大钟,并在钟身上用汉字写下了“琉球国者,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等字样,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自豪之情。
而反观明朝这边呢?虽说维持朝贡体系给明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将标准一降再降,但总体而言,这一套体系在当年还是为凝聚大中华文明圈的集体共识提供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助益的,尤其是对琉球这种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中国存在着极强向心力的国家而言。用朱翊钧的话来说:“惟尔琉球国,远处海滨,恪遵声教,世修职贡,足称守礼之邦。”
我看现在网上有许多声音,老是嚷嚷着什么缅北那边“海外有孤忠”。拉倒吧,和人家琉球一比,缅北连个锤子都不算。缅北那边要是有什么“孤忠”,历史上的“贸易最优惠国”待遇哪还轮得到孤悬海外的琉球?真当封建帝王都是傻子啊?当年尚且如此,更别说是现在了。
在明朝被清取代,成为中华正统之后,中琉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虽然优惠力度不及从前,但两国在此后的岁月里仍然维持着亲密的朝贡关系。琉球故都首里城留存至今的许多名胜古迹和文物古董,很多就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
比如,首里城王宫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式传统建筑风格,其正殿内的王座上方立有三块匾额,中间那块是康熙的亲笔御书,上书“中山世土”四字,两侧的则为雍正和乾隆这父子俩的御书,一块上面写着“辑瑞球阳”,一块写着“永祚瀛”。
遗憾的是,由于2019年那场大火,这些珍贵文物全都被付之一炬了。就算将来能够修复,只怕韵味也不及当年了。
而说到琉球的汉韵风华,除了故都首里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当属毗邻那霸的小村久米。
别看久米只是一座小村庄,那里在当年可是“闽人三十六姓”东渡琉球时的落脚地。随着岁月的变迁,中琉两国的货物贸易和人口往来愈发频繁,久米也逐渐演化成了繁华一世的琉球贸易和文化重镇,并开始出现了被称为“唐营”的华人聚居区。从某种程度上讲,久米的热闹就是当年琉球的繁华的缩影,那些自东土远渡而来的人才和珍宝,为琉球王国在历史上的富庶一时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价值。也正因此,当地直到现在都还流传着“先有久米,后有琉球”的佳话。
作为琉球沉浸最重要的中国人才落脚地,在过去几百年来,小小久米曾经先后涌现出诸多对琉球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名人物。而在所有这些血管中流淌着华人血脉的琉球名人当中,在当地最负盛名的,当属蔡温、程顺则和郑迵这三位。

图片

其中,蔡温是明朝派琉三十六姓之蔡姓的闽人后裔,擅长土木工程,那霸市中心至今还有为纪念他而建的蔡温桥和蔡温广场。程顺则是琉球的儒学大家和著名的教育家,他在18世纪于久米村孔庙设立了明伦堂,这是有史可鉴的琉球最早的儒学官办教育机构。郑迵是琉球历史上著名的三司官(琉球最高官阶,相当于我们的宰相),年轻时曾在北京国子监入学多年,后琉球遭日本萨摩藩入侵,郑迥不愿签署臣服萨摩的丧权辱国条约,最终选择舍生取义,壮烈殉国。
这三个久米名人,蔡温和程顺则是琉球历史上的五大伟人之二,而郑迥则是琉球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中国血统的三司。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眼几百年过去了,如今的久米虽然不复当年的盛景,但是我们在这里依然能够看到琉球的汉姓贤达们呵护至今的历史剪影。其中最能引起我们中国人的瞩目的,当属久米的天尊庙和孔庙。

图片

这两座庙宇的历史都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闽人三十六姓东渡时期。因为是中国人建的庙宇,里头供奉的当然也是中国的神仙圣贤。从普化天尊到妈祖,从龙王到关二爷,还有孔夫子他老人家,最后把蔡温和程顺则这两位也给请进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久米天尊庙的不远处,还建有一座日本神道教的神社——波上宫。相比天尊庙和孔庙,波上宫在久米的历史并不算太悠久,也就是日本殖民者在明治时代之后才在当地修建的。而日本人之所以要在久米建这么座日本神社,并且还特意挑在天尊庙和孔庙的附近,其指代意味不可谓不浓厚。
挨得近也就算了,关键是波上宫的规模还特别大。和它那硕大的鸟居比起来,自日据时代以来就一直低调的天尊庙和孔庙,似乎就显得更加没什么存在感了。
但是,但是,但是,作为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历史的玩味之处就在这里。相比波上宫,天尊庙和孔庙虽然低调,但是数百年来却始终香火不断。富丽堂皇的波上宫虽然人流如织,但去的大多是初来乍到的游客。低调平常的天尊庙尽管去的人少,但胜在来者心诚,因为会到这里祭拜的基本都是当地人。

图片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公众号上看了由国防大学前副教育长,纪明葵少将所写的《琉球独立符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战后安排》一文,心中百感交集。恰好最近出门在外,无意间又在旅游杂志上瞄到了首里复兴祭的介绍,遂有感而发,在旅途中写下了这篇随笔。
我不是法律专业出身的,对于国际法这块了解得不算多。因此虽然我认同纪明葵先生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但我总觉得,光只是从法理层面去探讨相关问题,在情感上还是缺少了点共情心。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在事关琉球国家地位的相关问题上当一个高高挂起的看客?除了法理之外,我认为这其中还有人文方面的因素。而当我们将中琉往来的历史拉长到几个世纪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人文因素在这其中所占的比重,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可能比法理来得还要大。
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琉球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始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之亦然。琉球的富庶因中华的繁盛而起,中国的国运因为琉球的沦陷而衰。中国好,琉球才会好;琉球衰,中国必然衰。“琉台不守,三韩为墟”从来就不是一句单纯的历史感慨,当年中国的革命先烈正是咏颂着它,踏上了抗日的疆场。
如今一晃眼快80年过去了,虽然我们早已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守好琉台”的昔日愿景至今仍未能如愿。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如此强盛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我不希望将这个遗憾留到我女儿那一代人,更不希望她把它留给她的儿女。有些事,在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完成的时候,就应该尽力去完成。就算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琉球人民实现自己的复国愿景,我们也应该为此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一分光和热。能出力的出力,能发声的发声,能搞学术交流的搞学术交流,能写文章传火的写文章传火。无论如何,不要让琉球人民觉得他们是自己一个人在斗争,现在不是1880年了,林世功的悲剧不应该再上演了。
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第9版曾经刊载过由两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海鹏、李国强联合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时任日本官房长菅义伟的强烈抗议,菅义伟在当天就向我方表示了强烈反对。次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出面向我方提出了抗议,并表示要向世界说明日本的立场。
虽然一眨眼已经十年过去了,但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标题依然记忆犹新——不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标题,而是后来国内媒体给它拟的另一个版本——《钓鱼岛归中国,琉球也到可再议的时候》。我个人愿把这个文章标题列为过去10年来中国国际评论类文章的十佳之一,因为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也还是很有警示意义的。

图片

10年过去了,现在中国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纠结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了,因为无论是从法理还是实力上,我们都已经坐实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我现在的希望是,再过10年之后,当我们再提起琉球群岛这捧孤悬海外的遗珠一串时,大家能在第一时间想起来的称谓,不是它被日本强加的“冲绳”,而是它引以为傲的本名——琉球。

图片

纵观近几年的国际新闻,我看到我们海军东出太平洋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多,途径琉球群岛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兆头。
我们的海军东出,不是为了恢复往日的朝贡制度。琉球有没有解放军,对我们而言不重要;琉球没有美日驻军,对我们才重要。
都说尊严只存在于剑锋之上,繁荣又何尝不是?
被别人抢走的东西,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夺回来。
对琉球而言如此。
对我们而言也一样。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孤烟暮蝉:远处海滨,恪遵声教,惟尔琉球,守礼之邦 |2023-11-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