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猫哥:对中国未来没有信心?历史会告诉你答案 |2023-11-22

最近,猫哥和一些年轻粉丝聊天,普遍感觉到年轻粉丝群体中,存在着一股浓浓的焦虑情绪。

有人觉得,现在失业率高,工作不好找,毕业就失业,庞大的失业人群迟早要出大乱子。

有人觉得,现在中国把西方国家得罪了个遍,面对西方国家的集体围堵,中国胜算寥寥。

有人觉得,哪怕不爆发战争,在失去国际市场之后,中国也会陷入经济倒退的死亡循环。

等等等等。总结起来就四个字:中国要完。

猫哥觉得吧,年轻粉丝群体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至于结论,猫哥并不认可。

猫哥虽然年纪不算太大,但也算经历过一些事情,在猫哥看来,现在中国遇到的这些困难,和之前的困境比起来,根本不算个事。

猫哥今天不讲抗战,不讲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只谈谈猫哥记事起,中国闯过的那些大风大浪。

1  迷茫的80年代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80年代是一个岁月静好的年代。

人们淳朴善良,物质欲望不高,没有乱七八糟的媒体和资本,人们都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

但,真的是如此吗?

并不是,因为80年代的生活充满了忧虑和战战兢兢,社会治安更是一塌糊涂。

这一切,都要从80年代的物价改革说起。

图片

中国建国后,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虽然保证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但也有很多弊端。

比如,物价由国家定价,为了老百姓能买得起,这些定价很低,导致企业根本没有多少利润,也就造成了生产积极性不足,导致供需矛盾。

还记得当时买布要布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么?就是这种供需矛盾的结果。

图片

为了激活市场,那么就必须对商品价格进行改革。

但问题在于,老百姓受不了啊,毕竟大家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你突然价格放开,谁受得了啊!

所以国家采取了一种徐徐渐进的办法,也就是国家定价机制不变,先放开一部分价格,在计划经济市场外再建一个市场,价格由市场决定,然后根据这个市场的运行情况,慢慢改变计划价格,最终实现价格的市场化。

我们做个假设,一包盐,国家定价2毛钱,市场定价1块钱,原来消费2毛钱盐的群体,继续能享受2毛钱的盐,保证基本生活,但想吃更多盐的群体,就要花1块钱买盐了。

这也就是价格双轨制。

这个想法出发点很好,可以使价格从计划向市场过渡,这样,一方面保证社会上基本物资供应量不会有太大变动,另一方面也能刺激厂家增产,增加产品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但问题在于,这个计划低估了人性。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猫哥:对中国未来没有信心?历史会告诉你答案 |2023-11-2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