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血饮:中美战略交锋!基辛格去世与朝鲜半岛启示录!|2023-12-09

据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6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布林肯感谢王毅赴美国驻华使馆吊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王毅表示,基辛格多次强调美方应充分理解对岸问题对中方的重要性,他留下的外交遗产值得后人弘扬和发展。

【基辛格外交遗产】

基辛格在1973年到1977年担任美国国务卿,卸任后再没重回政坛,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被美国总统福特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这样一个卸任多年的前国务卿,为何在美国外交领域地位如此崇高?是因为战略智慧超群,还是另有隐情?

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外交政策正式落入犹太资本财团之手。基辛格这名犹太智囊及其外交路线正式成为美国外交的基石,其外交政策概括起来就是“大陆均势政策”,该政策是大英帝国外交政策的延续。

基辛格的外交政策在其著作《大外交》中被全面阐述。该书中,基辛格对70年前的朝藓战争的其中一个观点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本意是将美军赶下海,这恰好“大陆均势政策”,正因如此,美国才与中国疯狂争夺半岛控制权,而挽救韩国的仁川登陆就是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在朝藓半岛的直接体现。

正是因为美国坚持执行基辛格的这一政策,即便抗美援朝中途中国已经打到了37°线,但最终还是在美国的均势政策下定格在38°线。

实际上,基辛格的大陆均势政策是在为美国入侵朝藓辩护,掩盖美国以朝藓半岛为踏板入侵并妄图瓦解中国的事实。

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伟人从来没把什么均势政策放在眼里。他是从中国古代历史中看到了只有将美军赶下海,护卫住朝藓半岛,中国才能彻底守住东北门户,也才能守住共和国首都心脏。

下面,血饮就以历史角度分析,当初伟人参加抗美援朝的地缘战略初衷,对比一下基辛格战略与伟人战略的高下。

图片

【斩断侵华跳板】

隋唐时代,争夺半岛统一的有三个国家,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大唐灭了高句丽以及与日本勾结的百济,并与守卫半岛东南弹丸之地的新罗结盟,最终建立安东都护府。其中,灭高句丽等于是将大唐在东北的战线直接延伸到了太平洋沿岸,打开了东北进入半岛的门户;灭掉百济,结盟新罗土地并建立都护府,等于是将原本三国争霸的半岛变成了大唐单级主导下的主从关系,新罗当时基本属于大唐的附庸。

大唐安东都护府直接管辖了绝大部分朝藓半岛,实现了中国对日本的全面战略威慑。

百济当时与日本勾结,大唐灭掉百济就直接震慑了半岛那些妄想与日本勾结,协助日本登陆半岛,直逼中国燕京门户的反贼们。大唐只给新罗留下弹丸之地,则是为了彻底断绝日本以半岛为跳板进攻中国本土的通道。

图片本地图系以国家地理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生成

在半岛问题上,大唐的战略眼光远超明清两朝。明朝不断放弃半岛领土,清朝甚至直接将鸭绿江以东都给了朝藓半岛,导致当时朝藓虽然归属于中国中央政府,但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隐患。

这种隐患,并不取决于半岛国家是否亲华、是否是中国属国,而来自朝藓半岛领土面积持续扩大本身所带来的战略风险。从地图上看,明清时代,一旦朝藓被占领,那么,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的中国东北以及华北首都北京都将迅速受到直接威胁,敌军进占中国东北以后,就可以直接拿下首都北京。朝藓领土面积的扩大,让中国失去了从朝藓半岛甚至更远的釜山等地区直接抵御外地的战略纵深。

虽然明清时代,朝藓遇到危险时,都把中国当成靠山来求援,但这些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孱弱的朝藓收复平壤或者被外敌攻占的情况下,等到中国得到消息,敌军已经接近抵达鸭绿江岸边,这不仅让我们的国防动员时间大幅缩短,导致仓促出兵抵御,而且丧失歼敌于国门之外的先机。同时,对朝藓本身来说,即便最终打赢了入侵者,国家也已经被战火毁灭殆尽。

这种情况下,一旦遭到对朝藓的侵略战争,中国被动就会陷入战略被动,要么惨胜,要么彻底战败。一旦中国战败,那就是亡国灭种。前者参考明朝抗倭援朝的壬辰卫国战争、后者参考抗日援朝的甲午战争。

抗倭援朝的壬辰卫国战争,虽然朝藓取得了最终胜利,但结果却是朝藓财政破产,人口损失巨大,剩余人口只有战前的七分之一。

抗日援朝的甲午战争,不仅导致清朝洋务运动失败,而且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后,紧接着就是旅顺大屠杀以及之后日本入侵东北以及1931年沈阳918事变,再到北平沦陷、南京大屠杀,几乎亡国灭种。至于朝藓半岛,则陷入日本铁蹄下长达38年的铁血统治,之后美国介入导致的半岛分裂更是让数千万骨肉分离。可以说,这个战略隐患最终造就了中国和朝藓两大民族的民族耻辱,数亿人陷入民族浩劫。中朝两国无一获利,都差点亡国灭种。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血饮:中美战略交锋!基辛格去世与朝鲜半岛启示录!|2023-12-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