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步骑兵一万从安西出发,三月后抵达葱岭西北的连云堡,连云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旦攻破前路便是一马平川。
先锋大将李嗣业提刀上阵,一刀下去人马俱碎,唐军用半天时间攻克连云堡,大唐步骑继续向西进军,直到活捉小勃律王返回安西才罢休。
3年后,高仙芝再次亲帅唐军攻破车师国、石国和突骑施,并且把石国国王带回长安斩首,至此大唐军威声望远播西陲。
他思来想去,发现大唐在西域基本没有对手,连豪横的吐蕃都被大唐追着打,能帮他报灭国之仇的,只有西方的阿拉伯帝国。
于是石国王子玩命向西跑,对阿拉伯人说:“不是想要地盘么,跟我走,我带路。”
正好阿拉伯人处于开疆拓土的巅峰,在他们眼中,帝国边疆是永无止境的,走到哪里算哪里。
公元751年,高仙芝听说石国王子请来救兵,决定主动进攻先发制人,而石国王子和阿拉伯军队也在向东进军,双方最终在军事重镇怛罗斯相遇。
高仙芝和阿拉伯军队苦战五天,打的不分胜负,就在此时,大唐的小弟葛逻禄部突然反叛,和阿拉伯军队一起围攻唐军,导致唐军大败。
高仙芝带来3万军队,能回到安西的只有数千人,其他2万唐军一部分战死沙场,一部分被阿拉伯帝国俘虏。
杜环出生于京兆杜氏,和诗人杜甫、杜牧都是同族亲戚,属于大唐顶级的世家子弟,本来只是想到西域混军功的,谁知道被俘虏到阿拉伯去了。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比较开明,根本没有处决异教徒的说法,阿拉伯军队把大唐俘虏送到巴格达之后,有一技之长的工匠被安排了任务,杜环这种文人便可以自由活动。
此后12年间,杜环游遍阿拉伯帝国全境,还跟随使团从耶路撒冷出发,到达非洲的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和摩洛哥,和西班牙隔海相望。
正是12年的漫长游历,杜环见到一个不同于大唐的阿拉伯帝国。
如果说大唐是儒家文化圈的中流砥柱,那么阿拉伯帝国的核心就是伊斯兰教,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凝聚着两个帝国的人心。
因为自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来,就给穆斯林规定了“五功”:
承认安拉是唯一的神灵、每日祈祷5次、向安拉慷慨进献贡品、斋月禁食、一生去麦加朝拜一次。
这“五功”是每个穆斯林必须遵守的仪式,于是,穆斯林之间产生了一种共同的仪式感,感觉走到哪里都有亲兄弟。
而且《古兰经》还要指导穆斯林的生活,比如规定了婚姻、商业、政治、法律和战争等等。
也就是说,《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还以宗教的名义重建了伊斯兰世界的社会结构,只要信奉伊斯兰教,就要按照教义规定的方式生活。
只要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哪里,穆斯林就在哪里抱团,清真寺附近的地盘就算占住了。
看到了吧,伊斯兰教内部自成世界,要法律有法律,要精神有精神,要社会有社会,实在不行还有战争指导手册,基本是一个没有疆土的精神帝国。
穆斯林能在阿拉伯的沙漠里生存下来,然后一路扩张到欧洲和东南亚,成为如今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靠的就是伊斯兰教的组织强大。
于是,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们,一边团结友爱的生活,一边举起武器保卫国家,哪怕死了也不要紧,只要你是真心信教的,安拉保证你能上天堂。
就在大唐开创盛世的年代,阿拉伯帝国也在四面出击,短短百年时间就建立起西至西班牙、东抵葱岭、北到高加索、南接印度的庞大帝国。
他把在异乡的见闻详细记录下来,并且整理成一部书,取名为《经行记》。
公元762年,杜环在埃塞俄比亚坐船,回到阿拉伯帝国的中心波斯湾,然后乘坐商船向东行驶,经过马六甲海峡,当年夏天回到广州。
自从中国开拓丝绸之路以来,中国和罗马算是接上头了,欧亚大陆两边的国家做生意做的飞起。
但是中国和罗马离的太远,那时候又没有快递,不可能直接转账交易,于是就需要一个中介。
中国做为制造业大国,把丝绸、漆器、茶叶等物品卖给他们,他们再把中国产品倒腾到欧洲,利润往往能达到几十倍。
人家农夫山泉不生产水,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他们不生产商品,只做中国的搬运工。
到了唐朝以后,大家感觉丝绸之路不够用,估计是单车道容易堵车吧,正好航海技术发展起来,又在南海到波斯湾之间,开辟了一条海上贸易线。
海上贸易线的中国起点是广州,经过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之后进入波斯湾,最后从陆上运输到巴格达。
除了一部分用于阿拉伯帝国的消费,其他商品都被重新打包卖到欧洲。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逐渐失去西域的控制权,宋朝和明朝又没能力收回来,除了元朝统治中国的90年里,其他时间陆上丝绸之路是断的。
所以欧亚大陆后期的贸易线集中在海上,只要贸易线经过的城市和国家,几乎都富得流油。
比如广州的关税是30%,阿拉伯帝国的关税长时间维持在35%左右,哪怕关税这么高,阿拉伯商人的利润也不会低于50%。
于是,欧亚大陆就被贸易分成三块:中国、阿拉伯、欧洲。
阿拉伯帝国做为贸易中介,可以买家和卖家通吃,几百年来赚的盆满钵满。
巴格达修建了庞大的建筑群,帝国农村有完善的灌溉系统,撒马尔罕生产纸和玻璃、朱尔生产玫瑰水……不论农业或者商业,阿拉伯帝国都有资格骄傲。
哪怕是人口,巴格达都有100万,而大航海之前的伦敦才4万,伦敦和巴格达相比就是个弟中弟。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帝国的国教,但伊斯兰教不仅不处决异教徒,还允许基督教和犹太教自由生存,宗教宽容的让人感觉很不伊斯兰。
只要经济基础雄厚,人会变得特别自信,哪怕有人冒犯也可以一笑而过:“呵呵,不过是野蛮人而已,不必计较。”
再往深层次说,经济基础雄厚说明手里资源多,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没必要在宗教事务上太讲究。
比如开疆拓土、赚钱等等,哪件事都比宗教礼仪大的多。
反而是经济基础差,才会特别讲究老规矩和老传统,因为经济基础差说明没资源,只有挥舞老旧的道德大棒,才能维护仅有的尊严。
发现没有,凡是动不动就说老规矩的,基本都是穷地方。
公元830年,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建了一座天文台,然后在附近建了一座智慧馆,这个智慧馆是专门翻译外国学术的。
学者们在智慧馆日以继夜,把希腊文、波斯文、梵文的经典著作,全部翻译成阿拉伯文,极大丰富了阿拉伯帝国的学术领域。
欧亚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积累的学术知识,阿拉伯帝国的学者们,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完全消化了。
后来希腊文化在欧洲绝迹,欧洲人都不知道有希腊这回事,直到把阿拉伯的经典书籍翻译成拉丁文,才知道欧洲祖宗多么牛逼。
再加上阿拉伯人控制着海上贸易,他们的航海术、造船术、天文学等方面都很先进,甚至有详细的海图和地图。
公元1258年,蒙古军队攻破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生息,相当于中国明朝的时候,几个伊斯兰国家相继崛起。比如莫卧儿帝国征服印度、波斯人的萨菲王朝统治伊朗、奥斯曼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以后,渡过多瑙河兵临维也纳城下。
如果只是打仗就算了,偏偏由于宗教和战争等原因,奥斯曼帝国封锁黑海地区,不允许欧洲商人进入亚洲做生意。
也就是说,伊斯兰国家强势崛起,彻底封锁了欧亚大陆,把中国和欧洲困在两边,谁都联系不上谁。
这些伊斯兰国家越是强大,中国和欧洲就越孤立,货物不流通,商人和国家没钱赚,还不得急死?
对,伊斯兰国家还掌握着海洋贸易,继续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做中介,但欧洲能参与这条线路的,只有意大利的威尼斯。
穆斯林们坐船去中国和东南亚进货,回到波斯湾就要抬价几十倍,然后卖给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卖到欧洲的时候,又要抬价几倍。
结果就是,买方多花钱,卖家少赚钱…..所有利润都被穆斯林和威尼斯商人赚走了。
中国倒是没什么,反正地大物博,土地里种什么长什么,不做生意也能活下去,大不了就是穷点而已。
欧洲那地方多山,农业也不发达,美洲土豆传入欧洲以前,欧洲本地的农业很难养活欧洲人。
于是,现实环境逼着欧洲人出海贸易,只有用本地的特产外出交易,才能换回必要的生活品。
早在希腊和罗马时代,欧洲商船就在地中海溜达,把东边的货物运到西边去,把西边的东西运到东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