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也看出来了,就在这些年,国际上的两种思潮正在成为主流。
一种是“本土化”,以印度为代表,你不去他们那里建厂,他们就不让你在印度卖产品。这一点之前给大家讲过,莫迪还在普吉拉特邦当首席部长的时候,来中国仔细考察过,学走了最重要的经验。
以印度巨大的消费潜力为筹码,让跨国企业去印度建厂,要不你就别卖你的产品,你要是想卖,就得建厂,还得解决一定的就业。这和咱们一直以来的策略是一样的,并且他们走的也是南方沿海制造业拉动经济的模式。
你说咱们不应该去帮助印度实现工业化,坚决不能去。
问题是如今的印度就跟上世纪的中国一样,购买力越来越强,咱们不去别人也会去。现在全世界能拿得出手的有购买力的地区就那么几个,欧美,日韩,印度,俄罗斯,别的加起来也没多少,而且那些地区经商成本高的离谱。
可能大家不知道,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度扎下了根。
比如印度这些年的显示需求就是个超大市场,毕竟老百姓生活好了,就要看电视,用手机,用电脑。有钱了,就会买更大屏的电视、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的TCL华星,就选择印度作为其海外布局第一步,已经建厂投产并完成了量产出货,成功的为客户提供全球供应保障,并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工业能力出海的转变。
以印度手机市场为例,现在印度排名靠前的几个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vivo,OPPO等。里面的中国公司也给咱们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收入可以反哺国内研发,国内能多一些高薪岗位。这几个品牌都需要面板模组的供应配套,所以TCL华星也就过去了。
另一种外贸趋势叫“友岸外包”,也就是美国认为应该将产业链部署在跟他关系不错的国家,避免出现俄乌战争之后欧洲陷入天然气危机那种情况。
大家也都知道,这两年中美贸易迅速下降,并不是他们不买了,而是转到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去了。
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策略是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