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暗影小队:九重阊阖开天阙,万点星辰尽流光v|2024-01-17

    前些日子在群里给大家讲故事的时候,讲到了古代建筑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谈及宫廷建筑的历史变迁,让我感触很深。因为从小就在故宫旁边长大,对于宫廷建筑可以说是耳濡目染,记得小时候总会尾随故宫的工作人员溜进宫里,然后在下班的时候跟着跑出来,对宫里的角角落落都非常熟悉。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觉得故宫里的一些宫殿建筑…给我一种不协调的感觉,或者说一种很直观的空旷感。但毕竟年纪小,也就没在意太多,后来长大了之后慢慢了解到,故宫中的那些不协调的空旷感其实并非错觉,而是却因各种历史现实的因素,才导致如今的故宫跟当年最初的面貌完全不同,又因面貌不同,所以观感才会有异。
    我就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吧,故宫的太和殿。作为故宫里建筑等级和形制最高的建筑物,太和殿却给人一种…大基座小宫殿的感觉。而事实上有确实是这样,在历史上太和殿有过很多个名字,但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始建之时的名字,奉天殿。在永乐朝营建紫禁城的时候,当时的奉天殿可以说是非常之大,大到什么程度呢?跟下面的基座搭配的严丝合缝,毫无违和感。而看看如今的太和殿…虽然也不小,但是跟当年的奉天殿相比…完全不是同一个规格的殿宇。而故宫里其它不少地方的宫殿阁楼都是如此,有的是基座大殿宇小,有的是布局紧但建筑空旷,种种不协调的感觉按理说是绝不应该出现在皇宫之中的,可为什么偏偏出现了呢?我琢磨了很久,发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足够大的木料了。这个答案听起来挺滑稽的,泱泱上邦,富有四海,怎么连盖宫殿的木料都凑不齐?别不信,事实还真就是这样…
    还是拿太和殿来举例,自永乐年间建成之后多次因意外或人为而损毁,而后又反复重建。但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当时就已经很难凑齐重建大殿的木料了。这一点史书上写的非常明确,当时盛产木料的云贵川地区,已经是“遍寻无果”了,等于说在国内完全找不到能够建造大殿的木料,只能弃大改小…而且,还不单单是弃大改小的问题,史书上有记载,永乐年间建造紫禁城宫殿的木料都是一水儿的楠木大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丝楠木,但是到了嘉靖年间的时候,嘉靖皇帝想要修个宫殿,满天下竟然凑不齐足够的楠木大料…最后没办法,只能用其它材质的木料来替代。所以不仅是大料难寻,连品种都只能凑合…这是因为符合修建大殿的木料早都砍伐一空,故而到了后来遍只能弃大改小和各种凑合了…也就是说,最迟到了明代中后期,国内就已经没有了足以建造大殿的楠木大料,这也就是为何到了清朝重修三大殿的时候,不得不到处倒腾木料,还只能是凑合着建的缘故。
    同样,这也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故宫不少区域和宫殿所存在的那种不协调和空旷感的原因,但是这个事儿吧,也让我引申想到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宫殿,或许…比今人想象中的要辉煌的多的多?这并非我在这里臆想…还是举例来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红杉公园,里面的杉树高达百米,可谓是参天巨树…早些年的时候我还去看过,确实是震撼非凡。但现在想来,美国如今有这么大的树,那在我国历史上,有没有可能也曾经有过这么大的树呢…对于今天来说,这肯定是没有了,可谁敢说历史上就一定没有呢…那假如历史上我国也有这种树高百米且高耸入云的大树,被砍伐后建造成宫殿…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么?不要觉得这是异想天开…前年的时候,我曾经去过洛阳一趟,当时在洛阳的明堂,也就是万象神宫中,见到了明堂遗址的巨型大柱坑。这个位置就是当年明堂中心支柱的所在地,直径竟然有9.8米之大…
    也就是说,一千多年前武则天时期所建造的明堂,所用的中心支柱得是直径10米以上的巨木…毕竟不可能连树皮都不剥就拿过来当支柱,所以算上树皮和表面打磨的话,10米以上的直径一点都不夸张。巧了,美国那边最大的红杉树,直径也是10米到11米左右,如果砍伐一颗去皮打磨的话,正好可以作为明堂的中心支柱…因此有没有一种可能,当年武则天就是拿类似于美国现存的那种大红杉之类的树来盖的明堂呢?再举一个例子,西汉时期的“黄肠题凑”葬式,这是西汉时期天子以及诸侯王才能拥有的葬式,但是为什么到了东汉初年就没有再使用了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到了东汉初年,满天下都凑不齐一套制作“黄肠题凑”葬式的柏木材料了…毕竟一套“黄肠题凑”得数万根柏木树心来凑,再加上柏木生长周期又很长,故而到东汉初年就不得不放弃这样铺张浪费的葬式了。当然,“黄肠题凑”凑不齐可以换葬式,但盖宫殿的话就不一样了,必须想尽办法也要盖的气势恢宏才行。
    事实上秦汉时期的宫殿,不论是史书上的记载还是后世考古发掘,都已经证实其形制之广大、殿宇之恢宏远超今人之想象。《汉书》记载:“秦起咸阳,西至雍,离宫三百。”《史记》有言:“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都咸阳城里的宫殿建筑居然绵延80多公里,有三百座之多…这还仅仅是数量。根据当代考古发现,在咸阳北塬咸阳宫遗址上,发现了一座长约180米,宽约90米的宫殿遗址,这座宫殿原建于高台之上,如今仍残留有400平方米的夯土台基。而目前已探明的咸阳宫总面积就已经达到3.72平方公里,故宫不过是它的一个零头…然而事实上这个数字只是咸阳宫殿群的冰山一角,直至秦始皇去世前,咸阳城以及宫城的建造仍未停止…所以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并非夸张,而是写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当然,这里的重点便是“蜀山兀,阿房出”,由此也足以看出,当时历史上为了修建宫殿,确实是伐尽天下大木,只为一人而贺…
    当然,秦朝的宫殿固然恢宏,可汉朝的宫殿同样不遑多让。先说众所周知的未央宫,根据考古的发现,整个未央宫成方形,东西宽为2150米,南北长为2250米,宫城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呢?六个半故宫大小…而另一座长乐宫更加庞大,长乐宫的遗址成矩形,东西宽2900米,南北长2400米,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抵得上八个故宫的规模…这么庞大的宫殿群,得用多少木材啊…要知道整个王朝史都是在大兴土木中不断轮回,不论哪家哪姓登顶九重,都是要大治宫室的,老百姓兜里有余钱儿了还想换个好屋子住呢,更遑论帝王家了。而古代宫殿又离不开大木巨料,所以两千多年来,就算是过去遍地都是参天巨木,这宫殿毁了修、修了毁,能用堪用的大木巨树早都被霍霍干净了…以至于到了今天百年以上的树都要被挂牌保护,生怕有人错了心思去砍伐…由此也让我开了下脑洞…那什么,传说中的建木…是不是也被砍了拿过盖宫殿了?恩,很有可能啊…
    虽然时至今日那些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宫殿都早已作了土,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历史文化和文明的星辰流光。其实想想也是,世上从无双全法啊,相对于今天到底是能够看到无数的参天巨木,还是在书本古籍中畅想曾经的灿烂文明,反正我是选择后者…毕竟树没有了可以再种,无非是等待的时间长了点,但如果没有文明与文化,那空留下再多的参天巨木又有什么用处呢…

赞(11)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暗影小队:九重阊阖开天阙,万点星辰尽流光v|2024-01-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