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种军事思想:
-
第一个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
第二个是不完全会打仗的军事思想。
-
第三个是完全不会打仗的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概念
1. “战无不胜”与“不胜而能不战”
人们往往只是以胜负来评价战争。但完全不会打仗的两支军队打起来,一般来说也肯定会有一方获胜。这一方打胜了能说明他会打仗吗?当然不能。不完全会打仗的军队,与完全不会打仗的军队较量,前者一般也会获胜、甚至是表面非常耀眼的胜仗,这能改变其不完全会打仗的本质吗?完全不会。
当然,很可能有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会继续问:那如果完全拥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支军队打起来,胜负如何?我可以告诉你:如果真的是双方都充分拥有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这样的两支军队根本就不可能打起来。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如果打不赢的话,就应竭尽全力避免交战。
毛泽东对自己一生军事上最得意之作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之所以是“最得意之作”,不是因为这一仗获得了单纯军事上何等巨大的战果,歼灭了多少敌人,占领了多少地盘,而是他在红军面对10倍于己的绝对优势敌人重围、近乎全军覆灭危险的战略格局下尽可能避免了交战,使红军逃出生天。此战中少量的交战,其根本目的也都是为避免全面交战而进行的,是“为不战而战”。
遵义会议后第一战的土城战役,由于情报出现重大偏差,真打起来才发现敌人不是原来预计的两个团,而是六个团。虽然这一战是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后的第一仗,对毛泽东个人的政治意义非常重大,但打不赢就是打不赢,毛泽东等不仅迅速决定撤出了战斗,开始了一渡赤水,而且为快速渡过赤水河,不惜全部丢弃了仅存的少量宝贵的重装备。
1935年3月10号,一军团林彪、聂荣臻建议立即攻打黔军王家烈驻守的打鼓新场,因为当时红军周围就只有王家烈部最弱。这一建议得到了红军几乎所有其他领导的赞同,连朱德也支持,但却遭到毛泽东的坚决反对,周恩来弃权。为什么毛泽东坚决反对?因为一旦周围有其他国民党军支援过来,实力对比就会发生重大变化,红军就未必能打赢了。更重要的是,就算这一个局部的战斗打赢了,占领了一个四战之地,不仅改变不了、甚至会迅速加重红军还在重围之中的态势。此次军事会议因意见高度分歧,甚至有人认为毛泽东就喜欢来回狂奔,这不是干革命,而是在搞体育比赛。毛泽东愤而辞职,并且得到投票通过,被免去了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周恩来已经起草好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并准备于11日凌晨下发。毛泽东连夜找到周恩来说出他的理由和战略计划,红军当前所处的不仅是四战之地,而且计划向北进入四川的路被川军堵得水泄不通。要想使红军摆脱全军覆灭的危机,唯一的出路是向南,把西边的滇军先调过来,再向西,而后向北,才有可能冲出重围。一切作战计划都必须围绕这个终极的“不战”的战略来进行。这一设想迅速得到周恩来和朱德的心领神会和全力支持。3月11日由朱德签署命令停止打鼓新场的作战计划,当天下午就传来消息,打鼓新场周围敌人大量增兵。好险,红军差一点又面临一场湘江战役似的恶战、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这下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了。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了毛泽东提出的结束二十几人民主式的投票决策模式,“集中军事指挥权力”的建议,获得全票通过。成立了由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负责一切战争指挥。这才真正确立了毛泽东事实上的军事最高领导权,虽然军事和党的最高领导名义上的帽子还是由周恩来和王稼祥戴着。
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成立后,毛泽东的第一个决策就是攻打周围实力最强,且有坚固堡垒工事的中央军周浑元部所在的鲁班场。这一下又让大家吓了一大跳。这个决策的逻辑在于:打周浑元目的不是一定要把他打下来,而是红军下一步三渡赤水河时使周浑元不会来半渡而击。如果真打下来,这里又可以作为一个暂时的可靠据点。事实上,3月15号红军向周浑元部发起猛烈进攻,仅打了一半确实没打下来,当天晚上红军就迅速脱离战场,顺利地三渡赤水河了。
为什么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战无不胜”的?因为其同时也是“不胜而能不战”的,所以当然就能战而无不胜。这就是他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既然如此当然就趋向于全都能打赢了。
2. 战无不赚
仅仅打赢就足够了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说当然不够。即使战而胜之,如果净利润、投入产出比不是足够大,即使胜也不会去战。所以,不仅是“战无不胜”,更重要的是“战无不利”,甚至要做到“战无不厚利”。所以,与完全拥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队交战,打不赢、必败无疑还是次要的问题,关键是必巨亏无疑。
为什么要这样打?可以对比一下作为建军标志的南昌起义。可以说,南昌起义集结了我军初期最杰出的一批将领,仅就南昌起义本身看也是成功的,起义一天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南昌城。但迅速围过来的敌军也使得这里无法长久驻守,起义成功三天后就南下。在南下途中相当多的战斗从单纯的军事上说也算是获胜的。可是架不住人越打越少。最后除了朱德率领的,在三河坝负责阻击断后的不到3千人辗转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其他主力打着打着,就算是全打赢,最后也全被打散了。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一开始就没成功,但却不断转移上了井冈山留下火种。而后在他领导下红军越打越多,根据地越打越大。上井冈山时有700多人,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打着打着,到第四次反围剿后打成8万多人,盈利率上百倍。风投界能投一个项目在几年间有百倍以上盈利率的,基本都属神话级别。国共合作红军改成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时有3万多人,8年打下来居然打成120多万,40倍盈利率。3年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军有430万,打了3年亏掉3百多万,解放军却由120万发展到500多万,其中70%以上是从国军通过起义、被俘转化过来的解放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