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无意中提了一句货车的事,有小伙伴让我多聊聊,尤其90年代的魔幻往事。
货车这东西我太熟了,因为我们老家那边有煤矿,从小身边的人跑出去基本都干这个。
很多人想到煤矿就想到“煤老板”,觉得有矿的地方大家都很富,其实矿主赚多少钱都不会给大家分,再说那些矿主很多是江浙的。不过煤矿确实催生出来两个行业,下煤窑和跑大车,让大家生活有个保障。
下煤窑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全国各地的人都往我们那里跑,都想下煤窑,万一出了事,事先都有口头约定,拿钱平事,家人们过来也不吵不闹,拿钱走人,如果尸体找不到,就加钱。矿上为了稳定其他矿友的人心,给钱这事也不含糊。
当然了,现在已经非常非常规范了,跟我小时候完全不是一码事。
不过平时看到最多的,还是连绵不绝的大货车。我专门查了下,直到现在,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还是公路货车,从小型卡车到21米半挂大货。它们承担了全国陆地运输的70%。火车主要是拉一些大宗,比如煤炭化肥什么的,其他的主要靠货车。
据统计,全国有超过3000万货车司机,加上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还有这些人的父母妻儿。行业的直接影响人数,可能有全国人口的10%。
对他们的关注其实很少,所以我今天就聊聊他们。特别是行业早期的发展历程。本文意识流,想到哪聊到哪。
1
老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撑船的面对风高浪急,一不小心就会翻船送命。打铁的一年四季忍受酷热环境,还有重体力的工作。磨豆腐凌晨就要起来,泡豆、推磨、点卤、压制、销售,每天循环常年不歇,非常辛苦。
货车司机可以说是这三种的综合,不仅危险,而且艰苦,而且是持续的苦。
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司机超过两万。货车司机的比例非常高,同时还有数万人的受伤。
货车的工作环境就那么大一点地方,而且密封性都很一般,真正冬寒夏热。现在已经好多了,以前更是恶劣。
至于工作时间和强度。高度紧张又长时间保持专注,坐着都是对体力和心理的巨大负担,这一点开过长途的小伙伴一般都懂。
只要有活就不停的干,一切都围绕车子运转。所谓的休息时间,其实只是工作的空隙。吃饭睡觉回家,甚至结婚和生孩子,都是“挤”出时间完成的。这几年很多货车干脆是夫妻档,两口子都在车上。
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代价是几乎人人都有职业病。如果没有,可能说明入行时间还不长。
现在的主要怨气是无限的内卷,各种费用的与日俱增,同行的恶性竞争,平台依靠把握货源的剥削,最后造成收入不断降低。
曾几何时,货车司机也是个致富行业,到现在,性价比已经很低了。如果一切顺利,去除成本有些结余。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不但亏本,甚至会对家庭造成巨大的打击。
2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李向前放弃做干部,选择当了卡车司机,这在现在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难理解。书里有一句话叫“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不换。”
虽然夸张,但也不离谱。
在70、80年代,货车大多属于公家。司机数量很少,车子更少,普通人想当司机几乎不可能。
后来国家放开了,也就迎来了黄金90年代。
首先是个人买货车跑运输被允许。那时大家收入低,大多数人每月不过一二百块。卡车却以万为单位,那种老式解放都要5万多,新式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要好得多,价格也高到10万了。
那时卡车司机收入也高,包月的司机都有大几百元收入。跑长途的,上千都很正常。如果是自己有车,愿意跑敢冒险一点,不怕辛苦不怕走夜路,收入上不封顶。
你可能说,一个月几百上千也不多啊,问题是那时候一个教师一个月才百八十块,这千把来块相当于现在四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