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暗影小队:“卖身葬亲”那些事儿|2024-02-06

  马上就过年了,聊点吉利的事儿,跟大家说一说古代“卖身葬亲”现象背后的缘由…这个,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大家都看过吧?里面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为了能够进入华府,找来撑船的艄公演了一出“卖身葬父”的戏份,还留下了“旺财”“小强”等经典台词。电影归电影,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卖身葬亲”的现象,而且还非常普遍,特别是一些民间典故和小说传记,都有不少关于“卖身葬亲”的记载,而其中又以女子居多。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地广人稀,为何穷人遇到难处之时,不随便找个地方把亲人掩埋,而是非要“卖身葬亲”呢?
    这里首先要说明,其实古代跟今天挺像,今天的土地是国有的,而古代的土地除了私有的之外也都归属国有。所以像山川林泽之类的地方,看上去都是无主的荒地,但事实上却是归于国有的…而在这些地方想要埋葬亲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古代生产力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将逝者运往深山老林埋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得有车,有么得有畜,有车不是今天的汽车,而是平板车或者畜拉车,但是如果家里有车的话,哪怕是一辆人拉手推的平板车,都算是颇有家资了,是不至于沦落到“卖身葬亲”的地步的。而有畜也是一样,不论是骡马还是驴牛,哪怕有一匹一头也算家境殷实了,怎么可能去“卖身葬亲”呢?所以简单的说,“卖身葬亲”就属于无产的贫民才会去做的事,家无余田,且无恒产,实在没有办法才会选择这条路。
    另外,古代对于人口的流动管的很严,在那个年代非必要或者说没有合理的理由,人是不能乱跑的。一般来说,除了行商、文人士子和征发徭役之外,如果随意乱跑被逮住是会坐牢的。流民这个词儿,便是这么来的,没有路引关防,到处溜达的人,就属于流民…所以即便亲人去世,家无余财和地方下葬,也不能拼个板车运往它处埋葬…再者说了,就算不去往它处,在村子附近的山林里偷偷下葬,但是吧…古代那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种野兽出没的境况,可能下午埋了晚上就会被野兽给刨出来吃掉…而且古代很重孝道,为亲人下葬,怎么得也要有一副薄棺吧?寿衣等葬具多少也要有些吧?不然就是不孝啊…而这些,跟今天一样…都是很贵很贵的…在那个年代,想要办一场风光大葬,真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撑得起来的,即便是将就着下葬,也需要常人一年甚至好几年的收入才够…所以才有“三年收麦葬一人”的说法,而这还得是好年景,赶上年景差了,那真是倾家荡产也只能办场堪堪过得去的丧事了。
    而且你们以为事儿办完了就算完了么?逝者已逝,生者还要想办法活下去呀…遇到荒年灾年,乃至战乱之时,想要活下去本来就不容易,但孝道也要遵,毕竟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那怎么办呢?只能“卖身葬亲”…其实“卖身葬亲”除了葬亲之外,也有着为自己找个活路或者依靠。毕竟能够出一份棺材钱和丧事钱的人家,本身就不是一般的人家,对于贫民而言,能够到这样的人家中打工做活,或者委身为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活下去,也只有活下去,生活才会有希望…故而“卖身葬亲”的背后,还有着对生存的期盼以及找一个依靠的考虑。所以古代特别是贫苦人家的女子,在走投无路之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卖身葬亲”…这不仅能够体现孝道,还能够为自己的以后找到一个依靠,实在是不得已的最好选择了。而对于男子也是一样,能够卖身为奴的话,至少能够吃上饭活下去,总不至颠沛流离、道伏如草…
    当年朱元璋也曾有过这样的遭遇,但是在乱世之中…一个馒头就是一条命,又有谁会出钱去买他这样一个穷苦少年,并为其埋葬亲人呢?所以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回忆当年的苦难时说到:“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诚如斯言…而话说回来,对于当年的那些士绅们而言,也是乐于见到“卖身葬亲”这样的事儿的,因为能够以很少的代价而得到听话的奴仆,所以它们才会到处宣扬“卖身葬亲”是至孝之行…不管怎么说,这都已经是历史了,虽然在当下身后事这个事依旧是人生大事,但至少吃饱饭的问题早已解决了。所以,还是当下好啊…

赞(6)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暗影小队:“卖身葬亲”那些事儿|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