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日俄战争就得甲午海战,因为他俩之间的恩怨是从这里开始的。
1894年,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爆发了影响了我国近代史的甲午海战,大清苦心积虑几十年修建的现代西式舰队被日本一举歼灭。那场战争对大清的影响一会儿说,我们先说日本,日本为了这一仗准备了十多年,可以说把东方民族的举国体制发挥到了极限,比如人们津津乐道的女孩们卖淫给政府筹钱,不过那都是些感人但没卵用的事,还没见哪个国家通过卖淫能强了国。
最重要的是,日本发了1.6亿两白银的国债,其中日本国内筹了近一半,这已经撑到了极限。另一半怎么办?英国人找上门来了,英格兰银行投资了近八千万认购国债,条件就是打完仗,从大清赔款里要两亿两白银,存到英格兰银行吃利息,英国人要这笔钱有急用。那打输了呢,反正你别想赖资本家的钱,把你们国家敲骨吸髓也得把八千3万拿回去,大英帝国横行世界几百年,靠的就是有勇有谋没下限,欠钱不还的事想也别想,除非你是苏共或者某伟光正的党。
说个我们现在的人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的事,甲午海战战败,对大清国的影响没那么大,因为我国一直注重陆防,很多朝廷重臣根本没见过北洋水师,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大家都觉得北洋水师是李中堂的水师,私人部队,关我屁事,大概的感觉是美国的黑水保安公司的巡逻队在伊拉克被伏击了,对于西太后来说,打败日本灭外贼,北洋舰队输了灭军阀,有点像老蒋让张学良去剿共,不能太划算。如果陆战能顶住日本人,有没有北洋水师都无所谓。
问题是怎么升级到国运之战的呢?答案是后续的陆战,海战之后,清廷陆军跟日本陆军展开了一系列的大小战役,一败涂地,日本近二十万的现代陆军要去北京武装散步,大清这时候才急眼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割地赔款,大清的国运也就彻底被打折了。
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之后大清给了日本两亿两白银外搭台湾,不过当时日本最想要的是东北。大清当然不能接受割让东北,东北是建州女真崛起的龙兴之地,皇太极等人还埋辽阳呢,日本人把东北割走了,皇室想去上坟还得去日本大使馆办签证,那哪行。
所以严正拒绝了,东北是底线,不能给!日本人说那我们陆军去北京,大清官员又急眼了,我去,别啊,东三省是我们的底线,可我们又没说底线不能调,来,继续谈,于是签订了《马关条约》,交出了东北和台湾外搭两亿两白银。
那问题又来了,日本人最终不是没把东北割走嘛,大清怎么做到的?李鸿章晚年有个构想,他心知大清已经成了一块肉,但是列强也不是铁板一块,谁都想吃,所以就暗示列强,日本人要独吞中国,你们想好了,今天你不给大清出手,明天大清就没有领土让你下手。这招竟然真顶用了,因为没过多久俄德法三国跳出来了。
三国中我们先说俄国,这也是个活宝。我们知道,俄国有两个情节,对土地变态的欲望,和对出海口望眼欲穿的冲动。在18世纪,谁控制了大洋,谁就有殖民地,市场,劳动力,谁就能提前奔小康。所以沙俄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东,向西占领了波罗的海和黑海,向东占了海参崴,盯上了旅顺口,旅顺口是整个亚洲最好的不冻港,但俄国东西边疆隔着一万公里,跨越七个时区,有点首尾不能兼顾。举个例子,地上爬条蛇,你踩了下它尾巴,它过了两分钟才回过头来咬你,这反应速度肯定妥妥的被淘汰掉。
假设在东方打起来了,俄国支援部队从莫斯科出发,每天四十公里,近一年才能到东方,亚洲部队彻底凉了都等不到支援。所以在1891年沙皇批准了“上帝工程”,开始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了,要把东北给日本,俄国当然不干了,日本人来了万一抢咋整旅顺怎么办,铁路还没通车,所以毛子那种“徒手日熊”的不理性劲就上来了,暗示日本“MLGBD,大清的土地就是沙俄的土地,敢抢大清就是抢沙俄”。
髮国也支持俄国,他俩咋尿一个壶里的?原来当时法国和俄国一东一西都与德国这个后起流氓接壤,而且他俩都知道德国总参谋部自从普法战争之后就在研究怎么打他俩,你想想啊,你邻居天天在家研究怎么打你,还被你知道了,你啥体验?当然是找个帮手了,所以欧洲最封建的俄国和自称最民主的髮国结盟了,商量好如果德国敢对任何一人动手,俩人就一起打德国。德国也知道他俩结盟了,于是仔细研究了怎么同时打他俩(后来的史蒂芬计划就是同时进攻俄法的一个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