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硬唱空”?—— 就是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纯粹只是对唱空的需求太过于迫切,所以不顾及明摆着完全相反的经济事实去硬性地动员一切力量进行唱空操作。
一、不可理喻的硬唱空
随着中国经济从疫情中逐步恢复,逐步展现强劲增长势头。另一边的美国经济日渐衰退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军在国际上四处透风、漏洞百出;在中东的美军基地到处炮火连天;美债像火箭一样以每三个月新增1万亿美元的速度飞升到2024年初超过34万亿;德州州长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德州国民警卫队罕见地与联邦军队发生对峙……离奇至极的是,现在中国媒体和舆论居然越来越出现“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美股持续上涨;中国经济要崩溃,A股3000点保卫战变成2700点保卫战”的声音,对A股的各种讽刺、挖苦、段子空然间漫天乱飞,甚至还有媒体人兴致勃勃地天天公布自己在股市上巨额亏损的实况,原来见过在股市上亏了钱还天天这么有兴致公之天下的现象吗?
2016年至现在的中国A股变化
中国的A股当然是存在很多内在的问题。例如,这段时间就更严格处理了一些股市上违规的行为,对于做空机制引入得太多,也有媒体作出了很多批评。可是,这些问题过去很多年也是存在的,甚至更严重。但莫明其妙的是,现在经济再难,难道还能有过去三年疫情期间更难吗?现在媒体上却一片对A股唱衰的声音,好象中国经济已经衰落到几十年来最糟糕的程度了,也不提巴菲特“众人大胆的时候自己要恐惧;众人恐惧的时候自己要大胆”的最高至理明言了。现在明摆着是众人不该恐惧的时候却一片恐惧的声音,你就该知道肯定有人在准备采取最大胆动作的时候了。事实究竟如何?本文将为读者系统地揭开美国经济高度泡沫化,并且正面临全面崩溃、空前急切地想要收割中国的谜团。
二、缺少经济测量学支持的西方经济学只能变成编故事的工具
唱空中国经济的实例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但在中国崩溃论本身已经崩溃了无数次以后,在几乎没有任何客观依据支持的情况下,居然到现在还能不断流行起各类变种的中国崩溃论,不能不令人深思经济学这门学科本身存在的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了。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时常去谈中美两国的经济对比,但绝大多数只是在用表面的数据讲故事。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一切测量数据最重要的不是作为最终结果的数据,而是其测量数据形成的全过程,或者说是数据的定义。只有理解了后者,才能准确理解测量数据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因为没有以我所建立的统一测量学为基础来建立经济测量学,而是以学科本身就存在巨大错误的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经济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缺陷。“计量经济学”这个名称本身就是错的。我曾问过很多计量经济专业的学者,这个学科中的计量一词是什么含义?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说明白。当然了,连就是因创立计量经济学,并为其命名,从而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拉格纳.弗里希都没搞明白,后来的计量经济学专业的学者们怎么可能搞得明白?弗里希是仿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而起的名。但在他那个年代,计量一词就是测量的含义。牛津大学的学术刊物《Biometrika》(《生物计量学》)事实上就是面向测量学的刊物。所以,最初计量经济学就是想表达“经济测量学”的意识,但随着测量学的发展,计量一词已经逐渐地具有了非常特定的含义,只是指测量学中的计量基准和量值传递系统,不再是通用意义上的测量。其他各个学科因为没有统一测量学的支撑,大都不知道这个变化过程,依然保持了希望用“计量”一词来表达测量的遗痕,却又不完全明了。这并不仅仅经济学存在的问题,化学计量学这门学科名称也是错的。只是现在化学界已经越来越多的学者,包括化学院士认同了我的观点,越来越多的称“化学测量学”。但经济学界的学者反应太慢,依然还在错误地称计量经济学(也有叫经济计量学)。但凡还有经济学者这么说,并且不知道什么是经济测量学的,你现在都可以去鄙视对方了。
本文将通过经济测量学的方法为人们揭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谜团:美国的GDP数据与中国的GDP数据对比时,如果直接去引用数据就得出结论的话,会出现荒唐透顶的结果。经济学家们经常自鸣得意地说自己是“拿数据说话”,就认为已经很牛了。但从经济测量学的角度看问题的话,你不能直接“拿数据说话”,而必须拿“严格符合经济测量学要求的数据说话”。原理其实也很简单,你必须清楚测量数据的确切定义,也就是数据测量的完备方法,并且以这个完备的测量数据定义为基础和背景,去理解这个测量数据的准确含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今天气温是20度”,另一个人反对说“不对,今天气温明明是68度”。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前一个说的数据定义是摄氏温度,后一个数据定义是华氏温度。事实本身只有一个,但数据定义不同,测量数据就不一样,对应的事实却是一样的。
如果将两种不同定义的经济数据放在一起直接对比,结果肯定是荒唐的。但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因为普遍地严重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素养,缺乏经济测量学的支持,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如果这样做,就可以编出各种故事来。美国经济一片光明,中国经济正陷入崩溃的神话就是这么编出来的。
很多对两国经济数据的对比和分析都非常随意,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轻易就给出一个没有出处和测量方法的比例。例如,有人为了证明美国的制造业还是非常强大,就说其服务业中60%以上都是服务于制造业的。但这种数据是怎么来的,却没有给任何出处。有的为证明美国金融霸权,说美国经济中40%以上都依赖美元霸权,同样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出处。这种没有出处和测量方法的数据都是没有意义的。
三、如何理解中美两国的经济数据内在差异?
1.基本方法和资源
美国权威的GDP等经济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是:
https://www.bea.gov/。
中国权威的GDP等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是:
https://www.stats.gov.cn/。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要准确理解,至少需要考虑这样一些要素。价格指数或通货膨胀、汇率、计算方法、列入统计的产业分类。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汇率人们谈得比较多,这些人们也比较容易理解。计算方法时常也有人讨论,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但因为从理论上说,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就不应当出现什么区别。但问题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什么内容列入统计,什么内容不列入统计,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如此一来,统计的结果就不完全具备可比性了。如果一个国家将每年产生的牛粪列入GDP,另一个国家不列入,那就会凭空产生相应的差别。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要比较甲、乙、丙三个人的重量。如果我们不首先对什么叫“一个人的重量”有明确的测量方法的定义,即使采用相同的称,称出来的结果可能也不具有可比性。
甲,穿着衣服称重,再称所穿衣服的重量,将所穿衣服的重量扣除。这样得出的结果是甲的净重。这里我们就不考虑是吃饭前称还是吃饭后称了,这个也会对称重产生不同影响,但影响较小。
乙,是带着40公斤战斗全重的士兵直接在称上称的重量,不作任何扣除。
丙,不仅穿着衣服,而且扛着100公斤的米袋子直接站在称上称的结果。
虽然以上三个人称重时所用的称是一样的,但称出来的重量数据能直接进行对比吗?显然不能。
所以,如果要去对比中美两国的GDP数据,首先必须要对比两国列入GDP统计的行业分类所存在的重大差异。
本文后面的附录给出了美国GDP统计的所有产业分类。参见本文“附录一 美国GDP统计的行业分类”。
另外,应该说美国经济分析局还是提供了较完善的13种统计分析的数据。参见本文“附录二 美国BEA提供的各种GDP统计分析表”。一般媒体人甚至经济学家们引用的美国GDP数据事实上只是其TVA105表格的数据(现值计算的增加值),连TVA106的数据(实际增加值,剔除了通货膨胀后的数据)都很少人提。如果你要想谈美国的经济,先把TVA101到TVA113的表格中各个行业的数据都看明白以后再来吹牛,否则就闭嘴。当你说美国或其某个行业的GDP数据或相关分析情况时,一定要指明是基于是哪个TVA里获得的数据,否则肯定会产生误解的。
2. 若干对比分析
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对所有行业都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只选取几个典型的。如:2022年TVA105表格里“金融、保险、地产、租赁”一项的数据(现值)是5.329881万亿美元,在整个GDP中的占比是20.70%,在TVA106表格里是4.565510万亿美元,占比是20.92%。
我们再深入考察一下,金融保险GDP,2022年TVA105表格(下面如无特别说明,我们都以这个数据为基础)里是1.932937万亿美元,简单地将汇率设为7(以下相同),合人民币约为13.53万亿人民币。中国2022年的金融业增加值是9.6811万亿人民币。这么看来美国比中国多得也并不算太过份。
但比较一下2022年“房地产和租赁”:
美国3.39694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78万亿。中国11.2974万亿人民币。美国是中国的2.105倍。
其中,房地产,美国2.340489万亿美元,合人民币16.383423万亿人民币。中国7.3821万亿人民币。美国是中国的2.22倍。美国的“租赁服务和无形资产出租人”为0.316544万亿美元,合人民币2.215808万亿元。中国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为3.9153万亿人民币。中国为美国的1.767倍。美国的房地产GDP怎么会比中国多出这么多呢?
可能一般人都不知道,即使在住自家的房子(甚至按揭都已经全交完了),还要年年计算GDP。更少人知道的是,中国也是计算这一块GDP的。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是将其称为“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这是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自有住房出租的租金产出,二是虚拟服务。租金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虚拟服务”就不是太好理解了。虚拟服务(虚拟租金)就是即使没出租,纯属自己住自己的房子,也要算GDP!但在这个2002版的核算体系中,我们对虚拟服务的算法与美国是不一样的。中国是按成本法进行计算,包括维修服务费、管理费、虚拟折旧(成本法是以建设成本为基础)等。显然,今天的房价上涨了一个数量级都不止,但计算虚拟服务时还是按最初的成本进行计算的,只是维修和管理费(这个部分很少)是按当年的实际支出计算。但美国等是采用参考核算年份的市场租金(市场租金法)来计算虚拟租金,作为居民自住房的GDP。在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对这一项的计算也采用了“市场租金法”。
另外,相当大数量的住宅出租,即使由专业的中介公司牵线的租住,第一次可能会以合同被统计进中介公司的财务帐里,后续房主和租客自己协商继续住的话,租金有交过税吗?有任何国家统计机构知道存在这个租住关系的租金交易量是多少吗?没有吧!
虚拟租金可以简单地计算一下,人们认为合理的月租售比在1:300至1:200,以年计算在1:25至1:16.67。有人统计过中国住宅总市值已经超过400万亿,有人甚至认为超过600万亿。就以400万亿,年租售比1:16.67计算,中国的“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大致应当在24万亿。这还没包括其他房地产的GDP价值。即使与现在整个房地产GDP相比,也会多出来16.6万亿,合美元2.37万亿。所以,如果你具备经济测量学的基本素养就会明白,中国GDP要想超过美国一点都不难。把所有行业及其细分的计算方法与美国一致起来,中国GDP马上就远远超过美国了。
但别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个转变比较慢,目前只有少数城市采用市场租金法来核算。这两种计算方法的转换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真有人(名叫“南生今世说”网友)去问了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权威答复是:“考虑到除一二线城市外,我国大多数城镇房屋租赁市场都不够发达,租赁住房占比较低、租金数据代表性较弱,我们仍采用成本法核算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加值。”
当然,中国在这一块少算一些也是有合理性的。为什么西方国家自己住自己的房子也普遍要收房产税?原则上说收税就表明存在经济活动。中国现在还没有普遍收房产税,所以这部分当然就需要少算一些。
联合国等所有国际组织的会费都是按GDP为基数的一定比例交的,把GDP算那么高干嘛?但美国不一样,得保持世界老大的地位啊!可这是要按比例交各种国际会费的,所以美国索性就找各种理由不交了。
再举一例,中国服务与餐饮业增加值为1.7855亿元人民币,美国对应的是0.810407万亿美元,合人民币5.672849万亿人民币,是中国的3.177倍。可是在2022年,美国酒店客房总量是529万间,餐饮门店65万家。中国对应的数据是酒店客房总量为1630.85万间,餐饮门店844万家。分别是美国的3倍和13倍。如果2022年因疫情不好比较,2023年中国对应的住宿餐饮业GDP数据是2.1024万亿,美国依然是中国的2.7倍。如果你说美国人的住房大都是别墅,中国住的很多是高层楼房,不大好比较。但作为美食王国的中国,用3倍的酒店客房数量和13倍以上的餐饮门店数量,居然创造的GDP只是美国的2.7分之1。去过美国的人都知道,在美国除了就着药水的可乐、咖啡,吃个汉堡、三明治、薯条、啃个炸鸡腿,还能吃到啥?要不是4万多家美国的中餐馆撑个门面,美国的餐饮业只能用“人还是可以基本吃饱饭活下来”表达。14.1亿中国人居然只吃了美国3.3亿人不到一半的价值,这种GDP数据有意义吗?我们能吃这一套吗?
这么大的差异原因何在?是美国的餐饮贵吗?其实不然,中国的酒店和餐饮并不算便宜。问题只是:美国的餐饮连锁化率已经达到46%,即使非连锁的门店交税一般也都很完备。而中国餐饮的连锁化率只有15%,在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非常多,因为非连锁化和不开票,相当大的业务量事实上是难以被统计到的。不是美国多算,而是中国少算得量太大了。这对中国的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暂时模糊一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