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个博主在欧洲旅行,写了很多文章,有读者转发给我看。他对于欧洲的评价,基本上以负面为主,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低效」,根据我常年在欧美行走的经验,他说的内容,基本属实!我看他文章的留言,很多人都认为:低效的西方,已经没救了!
我的年纪比他大一轮,在西方国家待的时间也比他长,对西方社会的复杂性,我的体会可能更深一点。
如今的社会非常浮躁,能坚持看完一篇3000字长文的人凤毛麟角。要描述一件事情,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美国地铁的文章,《在纽约呆了4天,最让我震惊的是,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心理!》点击率非常高,在那篇文章里,纽约地铁就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耻辱,也是西方低效的象征。
但西方就只有纽约地铁吗?当然不是。今天我就专门写一篇文章,谈一谈,西方社会到底是高效?还是低效?
西方的低效肉眼可见,甚至连一个游客,都可以观察。但西方的高效非常隐蔽,只有深入接触才能了解。宁波是一座外贸城市,今天,我就用一些外贸圈的真实故事,聊聊这个话题。
西方的低效肉眼可见
雷厄姆·艾利森
关于西方的「低效」,我举两个最典型的例子,一个是美国学者说的,另一个是我亲身经历的。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同时他也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小时候他的妈妈经常在进餐时告诉他:“一定要把盘子里的食物都吃干净,因为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
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一个案例:在哈佛大学校园内,有一座桥(安德森桥)年久失修。艾利森在担任肯尼迪学院院长时,便有不少人提出要修缮这座桥,但是直到他于1989年卸任院长职务时,这个维修工程还没有启动。2012年,安德森桥的修复项目终于开始启动,整个工期计划两年。可是到了2014年,项目并没有结束,直到2018年,艾利森教授才听到了项目即将完成的消息。
简言之,安德森桥的修复工程花了30年。
与美国这座桥相对的是,北京在2015年也维修了一座立交桥——三元桥,这座桥的行车道长度是哈佛那座桥的两倍,工程量也很大,需要“拆旧梁换新梁”。那么三元桥的修复花了多长时间呢?答案是:43个小时!且完工后立即交付使用。
现在浙江省有「最多跑一次」的公务服务系统,顾名思义,你要办什么事儿,只要跑一趟就够。另外,各部门都集中办公,也方便了群众。美国可没有这一套东西,各部门分开,办一件事情,要跑很多不同的衙门。我曾经在美国尝试帮朋友报税,打了一个税务局的电话热线,就足足等了30分钟,接通之后,就是一通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帮助。最后,只能付钱请会计师处理。
类似的报税业务,其实不复杂,在中国,我们有「个人所得税」app,简单、高效、实用。但美国不可能推出这类服务,原因也很简单,那会造成大批会计师下岗!
总而言之,经过这几年中西方媒体的报道,加上国人在海外的体验,西方的低效,中国的高效,已经成为一种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