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兔子早早练就一手茶叶蛋神技,但对大流氓而言,若动不动就喊同归于尽,就太不体面了,这手段无非争取些时间罢了。兔子苦了两百多年,成家后很快在陆地上就有了起色,和两大流氓扳过手腕,居然没骨折。但在海上,胳膊还没人家腿毛粗,被虐得体无完肤。所以第二个层面的重点,便是消除来自海上的威胁!这回咱就说说打船的“反舰导弹”。
自杀式无人机
前文说过“弹道导弹”,其本质就是大号的炮弹,先用火箭把弹头扔上天,再靠自由落体砸下来。扔个铁疙瘩砸那么远的目标,是非常精细的活,导弹起飞后攻击范围很难太幅度调整,因此只能打地面固定目标,对于海上移动目标,只能抓瞎。所以,打船一般没法用弹道导弹(注意“一般”这个词)。
如果导弹能做到哪里不爽点哪里,那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打仗了!这就是“巡航导弹”的基本思路,说白了,巡航导弹就是“自杀式无人机”。所以,啥也别说了,打船就得用这玩意儿!
攻击模式
用巡航导弹作为反舰导弹,攻击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从高空飞过去,找到目标直接冲下来。因为高空空气稀薄,飞行阻力小,所以飞得远,除此之外,这手法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为啥?
反舰导弹毕竟是打船的,炸药放少了就只能挠痒痒,以美帝战斧导弹为例,炸药有三四百公斤,加上燃料发动机,整体重量超过一吨。这大体格,要是遇到小巧的100公斤的防空导弹,只要时间充裕,防空导弹总能把巡航导弹揍下来。
反舰导弹为了不给对方充裕的防空时间,有2个参数极为重要:飞行高度和突防速度。
既然是玩躲猫猫,应该是导弹隐身性能更重要,怎么是飞行高度呢?很简单,地球是圆的,雷达波走的是直线,因为地球曲率的关系,飞的越低越不容易被发现。舰载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通常只有40km,当然这不是固定数字,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雷达比一般人架得更高,就能增加探测距离;导弹涂隐身涂料,雷达反射截面变小,就能缩短探测距离。
而导弹到了几十公里,就算别人没发现,你也得开机搜索目标,一旦开了雷达,只要对方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到。这个时候就别磨蹭了,赶紧撒开腿冲刺,压缩对方的拦截时间,这就是突防速度的意义。
如果反舰导弹大摇大摆从高空飞过来,那相当于拎着喇叭大喊“我要来打你啦”,这般嘚瑟,结局都不会太好。大多数反舰导弹宁可牺牲射程也要飞的低。
这套路通常是几枚导弹组团,一起从不同方向突防。反舰导弹发射后,先关闭自身雷达,隐蔽机动到指定位置,这阶段和无人机一模一样,称为“巡航飞行”,飞行速度也叫“巡航速度”。
距目标几十公里处开雷达搜索,然后迅速加速冲刺,同时不断降低高度。
最后攻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法国“飞鱼”为代表的水平弹道攻击,导弹一直超低空贴着海面飞行,直接攻击舰船水线上方部位,以击沉为目标;另一种是以美国“鱼叉”为代表的俯冲攻击,导弹在距离目标几千米处突然跃起到几百米高度,从上往下俯冲攻击,击毁船上的武器设备,以丧失战斗力为目标。
这画面,和狼群捕猎神似吧?总结就八个字:隐蔽接近,快速突防!
不过呢,飞的太低容易迷路,你想想,贴着茫茫大洋飞百十公里,若没有导航,和女司机有什么区别?这就需要“中继制导”,导弹的导航大概分两种:第一种,飞机在后面开雷达照目标,不断把数据传给导弹,飞机开了雷达危险性自不需说,也是舍命陪君子!第二种才是上上策:卫星制导,不过这技术门槛贼高!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可没几家哦,当年兔子的导弹都得用美帝的GPS,要真打起来,导弹往哪里飞都不知道。若没有中继制导,导弹就得高弹道,基本没有隐蔽性可言。
主角出场有点慢,先把“寻常路”说透了,才能突显出“不走寻常路”的潇洒。再看些喜闻乐见的案例吧!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
湾湾的“雄三”因为误射名声大噪,叫嚣世界第一,连美帝都想买,雄三总工程师(下图)也吹得面红耳赤!怎么说呢,如果你班上有个娃,100米不及格,400米不及格,1000米、1500米、3000米都不及格,偏偏800米跑了个冠军,你信吗?下面我要打脸了,声音有点响,大家捂好耳朵。
雄三从高处飞可以打300km,掠海能打130km,这数据在小流氓里不算差了,大概也是雄三唯一拿得出手的地方。从图片上看,雄三是火箭助推式导弹,发射后,先用火箭助推到足够速度,冲压发动机开始工作,进入超音速巡航。冲压发动机还记得吗?只能快,不能慢,所以雄三是全程超音速,而不是末端突防才超音速。
拿这类反舰导弹做主力,确实很稀少,貌似只有毛子帮阿三折腾的“布拉莫斯”可以媲美(下图,阿三也号称世界独一无二)。
全程超音速是不是比末端超音速要先进呢?这种火箭助推后直接超音速的设计其实很简单,唯一难点在于冲压发动机,这自然不可能是湾湾自主研发的。该技术源自美国,当年美国军方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速度够快的靶弹,LTV公司的方案被马丁公司击败而落选,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落选方案批准卖给湾湾中山科学院。说难听点,雄三技术源自80年代美帝的靶弹,是落选的靶弹。
全程超音速这么高大上,为啥被人嫌弃?反舰导弹前期的重点是隐蔽,全程超音速会严重降低隐蔽性,弊端很多。
第一,超音速掠海飞行波阻大,影响射程。
第二,超音速巡航做不了复杂战术动作,走的直(雄三没有弹翼,估计机动性不高)。
第三,超音速巡航飞行高度高,易被雷达捕捉。
第四,超音速多谱勒效应明显,易被雷达捕捉。
第五,超音速摩擦温度高,易被红外捕捉。
雄三还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离大陆太近啦!新闻说,雄三发射后1秒钟就被发现了,这很可能不是吹牛。预警雷达肯定24小时开机,福建这边架在山上,非常高,雄三发射时至少蹿到几十米,这样一增一减,预警距离从几十公里增加到三百公里完全有可能。
误射的雄三后来打中渔船,又引来一顿瞎分析,有说牛逼有说傻逼。哎,给大家认个东西:
这叫“雷达角反射器”,当雷达波扫描到角反射器后,会在金属角上折射放大,产生很强的回波信号,简单来说,就是让你更容易被雷达捕捉。渔船不可能有隐身设计,相反,民用船只会设计得更容易被雷达发现,因为无论是搜救还是防止误撞都很有用。民用船只和主要航道上的暗礁浅礁,理论上都会安装角反射器。如果雄三的搜索雷达在没有电子干扰的情况下,连个民船都锁定不了,那中山科学院的院长还不如让我来当了!
角反射器还有个妙用,阿三的布拉莫斯在试射时,担心雷达无法锁定目标,就把目标设定为一片平地上非常突兀的房子,呃,还是不保险,给房子装个角反射器吧。果断击中!威武!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反舰型
说实话,在军事前瞻性方面,以美帝为标杆是错不了太多的,实战经验多嘛。美帝为图省事,保留了部分此类导弹欺负身残志坚的小流氓,从这个角度讲,冒出几个不长眼的采购员向雄三询询价也不无可能,说不定,人家是想买些靶弹呢!不过,美帝自己的玩法可就两回事了。
美帝认为机动性比速度重要,包打天下的高富帅“战斧”多用途导弹,将这套理论体现的淋漓精致!战斧虽然是亚音速,但把机动性玩到出神入化,可以完成的复杂战术动作,堪比有人驾驶飞机。
首先,战斧巡航到指定位置后,快速爬升至450米高度,制导雷达开机,左右45度俯仰角50km范围内全方位搜索。捕获目标后,降至7~15米的掠海高度躲避雷达,并进行大范围的侧向机动,甚至可以跑到敌舰尾后方,躲避两侧雷达跟踪和左右舷防空火力的迎面拦击。飞行至敌舰3至5km处,雷达再次捕获目标,并突然跃起,从防守最弱的方向实施大角度俯冲攻击。
嗞嗞,教科书般的攻击!中国作为资深的美粉,这本教科书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疑似中国“鹰击-18”反舰导弹
疑似鹰击-18的发射试验,导弹展开弹翼后大角度转弯。
中国任何一款顶级武器都有保密原则,鹰击-18排名世界前三应该是妥妥的,网上那些参数都是连猜带蒙,暂时还没有权威数据。
关于鹰击-18的射程,说法从220km到400km不等,发射后,以0.8马赫的速度超低空巡航,飞行高度15-20米,巡航阶段的中继制导由北斗完成。这阶段和战斧是差不多的,不过,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差距不小,所以最后突防阶段并没有采用战斧那般精彩的操作。
鹰击-18距离目标40km时,涡喷发动机被抛离,分离出的前部弹体是固体火箭推动的独立“小导弹”,飞行高度可下降至3-7米,突防速度可达3马赫。末端制导是“主动雷达+红外成像”的复合导引头,探测距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都是杠杠的。
这里有个常识,打导弹不是奥运会打飞碟靶,不是靠手感的。拦截系统必须锁定导弹、计算轨迹,否则即便眼睛看见了,也什么都干不了。鹰击-18一旦开始超音速突防,3马赫的掠海飞行外加10G的末端机动,拦截难度极大。因此最好在40km外的巡航阶段拦截,不过大部分舰载雷达无法锁定那么远的低空目标。更要命的是,只要命中一枚鹰击-18,其巨大的3倍音速冲击力和近300公斤的高爆炸药,足以使一艘“宙斯盾”战舰丧失作战能力。据称,该弹还具有反辐射功能,即使在距敌舰50米处被拦截而爆炸,也可摧毁60%的敌方舰载电子系统,威慑力十足!
嗞嗞,教科书,咱也能写。
这是2016年南海演习时,号称中国最先进的反舰导弹击中靶舰的视频,有两个看点。第一,末端机动,仔细看,导弹明显走S形路线。第二,延时引信,导弹是穿透船体后爆炸的,很多人呜呼哀嚎,认为尺度没把握好。哥们儿,主动曝光的视频,会有这么明显的差错吗?把靶舰换成航母,岂不是刚刚好在内部爆炸?这明明是告诉美帝,我的反舰导弹很稳妥,穿透船体这么剧烈的撞击都不影响引信引爆。
以空制海
雷达高度决定了搜索距离,因此船上的雷达很难锁定远处的海面目标,没有预警机协助的船算半个瞎子,只能看高空,看不到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所以现代海战的原则就是“以空制海”。落单的军舰遭遇飞机,只有挨打的份。
这里的重点是“落单”。预警机是航母群的眼睛,没人会闭着眼睛走路,美帝航母的预警机一直都在天上转,管住周边500公里还是很轻松的。
而用飞机打船,怎么说也得靠近到两三百公里内,这既要躲过战舰的防空导弹,又要和舰载机肉搏,不会比当年小米加步枪冲锋好多少。所以美帝前些年只对中国潜艇有关注,压根没把中国飞机当回事,可谓一时风光无限!
走寻常路,玩不过美帝,至少目前还没把握,咋办?大国对抗不能靠运气,而是靠开挂!这次开出的挂,便是“钱学森弹道”。
不走寻常路的DF-21
钱学森弹道是一条非常不寻常的路,这话得从中段反导说起。中段反导区别于末端反导,中段只有中美在玩,曾经还相互飚过一阵子,详细内容在反导篇里,这里只描个大概:弹道导弹在太空里无动力滑翔阶段,就是所谓的“中段”,导弹80%的时间都处于这个阶段。无动力无阻力,只要跟踪一段时间,就能按照飞行轨迹计算出弹道和落点,拦截就相对容易,这就是所谓的“中段反导”。
钱学森弹道的本质,就是在弹头返回大气层时,利用巧妙的气动外形,实现“打水漂”似的跳跃,既减少中段时间,又增加射程,还避免弹道被计算。防守方若不是事前获取导弹的详细参数,几乎无法拦截。
打水漂,听着好像也不是很难,门槛在哪呢?你在池塘里打个水漂是不难,但如果打两个一模一样的水漂呢?弹头无动力飞行几千公里,要砸中方圆几十米的目标,拍脑袋想想就知道,这是极其讲究的!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不可控因素太多,稍有偏差,最后落点差几公里就算祖坟冒青烟了。
钱学森朝水塘里打一串水漂,每个落点都能提前计算好,个中玄妙,自己体会吧!中国在气动外形的造诣,就是钱老这帮人开挂攒下的。如今,随着其他短板逐渐赶上,大气层内的高速飞行器的玩法越发有意思了。
DF21正是钱学森弹道的成功案例之一,射程2000km左右,升级版DF26,射程4000km左右。之所以用弹道导弹打航母,是因为巡航导弹速度上不去,射程又近,摆明了玩不过美帝。关于东风打航母,有很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文章,或誉之或谬之,争议颇大。咱不是砖家,也只能胡诌。为行文顺畅,先打几个补丁。
第一:找航母。
找到美帝航母是毋庸置疑的,弹头返回大气层后锁定航母及修正弹道才是难点,弹头即便锁定了航母,也可能来不及修正弹道。这里的发现航母和锁定航母是两个概念,就好比我能看见靶子,但不一定瞄得准。
航母速度虽不快,但足够影响导弹命中率。假设导弹发射后,航母以30节速度逃离,在导弹飞行的十几分钟内也能跑十来公里,就算装了核弹也不一定炸的到。
第二:黑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