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闲聊主要跟大家探讨几个关于“过年”的有意思话题,供大家假日里打发闲暇时间。当然,纯属非专业讨论,请批评指正。
大家可能没有仔细思考过,就是中国的“过年”这种节日,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极其特殊的一种过节方式,没有明确的宗教仪式,也没有明确的标志性活动,天南地北统一而又不同,其多元和丰富,以及囊括的内容和形式千奇百怪、浩如烟海,甚至你在过年的时候,所做的任何创新型的祭祀或仪式,或各类期许性表达等,以及更多新学到的娱乐性活动(比如掼蛋),也包括创新了某种食物的吃法等等,跟“过年”之间都没有违和感,都自然而然的可以纳入到“过年”这个节日体系下。
相比来说,西方很多节日,比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甚至是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解释和意义,以及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表达,甚至还有相当明确的单一的饮食和特定仪式标志规范。
而中国的“过年”,已经把西方这些节日里面所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及几乎所有内容和表达都包括进去了。
对又平安度过了一个年份的感恩和期许,在中国“过年”的时候叫压岁,就像西方特别重视复活节一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而谁又不是自己的神呢,谁又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新生和复活呢。
过年的时候,还要祭祖、追思、放炮驱年兽等,其实西方的万圣节,之所以大家要穿得奇奇怪怪,也是因为在该节日的解释里面,当初也是为了驱赶幽灵和超自然的生物出现在人间,穿得越恐怖就越能吓走它们,而中国的烟花爆竹的发明,早了世界几千年,对年兽等超自然未知事物的驱逐传统进行了迭代,已经演变为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表演性表达,后来传到世界各地,西方借中国发明的火药搞出了大炮,开启了殖民。再比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所内涵的特定意义,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本身就在通过“拜年”等充分的表达,这本身就是过年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你会发现,中国人的“过年”,是一种极其特殊,但又完全可以嵌入到现代社会层面的一种过节形式,这种形式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包容、再创新空间,以及巨大的平台化容纳能力,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节日都无法比拟的。
这就好比说,中国的“过年”,是一个开放的、开源的全球性创作平台,可以极其具有包容性的承载各种情感、表达,同时呢,可以承载传统与现代,可以承载集体与个人,可以承载不同年龄和性别,可以承载不同工作和技艺,可以承载不同思念和祝愿,可以承载不同期许和信仰,可以承载不同娱乐和活动,至今,已经可以承载不同的文化、民族、肤色和国家等等。
那“过年”这种现象,还可以从什么样的角度扒开来看呢?
实际上“年”最重要的三个内涵分别是丰收、年岁周期、表达,这里依然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