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本文由 大众进口汽车-新途锐 特约制作
天山
从来不是一座山峰
正所谓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
“天山雪云常不开
千峰万岭雪崔嵬”
它以千峰万岭横亘西域
东西逶迤2500千米
山势雄伟
是全球屈指可数的超级山脉
(俯瞰天山山脉,图片来源@NASA,请横屏观看)
▼
天山
又从来不是一条山脉
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
三列山脉分列南北
构成了一组大型山系
山系规模巨大
在新疆自治区中央虎距龙盘
堪称西域轴心
(天山位置,制图@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然而
山峰也好
山脉、山系也罢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天山甚至不止是山
正所谓
(李白《关山月》)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它以天为名
与日月同辉
华夏神话、武林玄幻
无不以天山为神圣所在
它早已超越了自然界
成为中国人心目的神山
(月下天山,图片来源@NASA)
▼
天山
为何地位如此重要?
千万年来
这里水汽汇聚、生态繁盛、文明交融
如同一条巨大的走廊
横亘东西、连通一切
01
山脉走廊
在组成天山山脉的三大山链
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中
尤以南天山最为高耸
主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
亦为天山山脉的最高点
(从阿克苏方向看托木尔峰,摄影师@宋文君,请横屏观看)
▼
与之遥相呼应的第二高峰
汗腾格里峰
海拔也达到6995米
(遥望汗腾格里峰,摄影师@小强先森)
▼
两峰并立
坐镇南天山中央
由此向东山势一路下降
至最东侧的库鲁克塔格山时
海拔仅剩1000-2000米
高差不足300米
俨然一片丘陵地带
(库鲁克塔格山,摄影师@文兴华)
▼
北天山分为两段
其西段的依连哈比尔尕(gǎ)山群峰竞秀
(依连哈比尔尕山,摄影师@陈剑峰)
▼
东段主峰博格达峰
海拔5445米
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神山
受到周边各民族的祭拜
(博格达峰,“博格达”在蒙古语中意为“神灵”,摄影师@钟跃)
▼
南、北天山高耸挺拔
相较之下
中天山就没那么巍峨了
这里平均海拔仅有3000米
山势平缓、山顶浑圆
(乌鲁木齐南郊,中天山东段,摄影师@叶长春)
▼
南、北、中三列山脉依次排列
构成了天山的主体
而在高山的夹缝中
又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山间盆地
有的海拔可达2000余米
远超过泰山山巅
(尤尔都斯盆地内,摄影师@王汉冰)
▼
有的则极为低矮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的艾丁湖
甚至以-154.43米的“负海拔”
成为中国陆地的最低点
(以上数据为湖面海拔;下图为新疆哈密盆地南沙窝雅丹地貌,摄影师@鲁全国)
▼
盆地与山脉交织错落
构成了天山错综复杂的盆山体系
令其南北平均宽度达300千米
(拜城盆地远望天山,摄影师@文兴华)
▼
至此
一座横贯东西的大走廊已落成
接下来该轮到主角们登场了
02
水汽走廊
天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太平洋的水汽鞭长莫及
正所谓
(出自唐 王之涣《凉州词》)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山脉东侧
吐鲁番盆地干燥而炎热
如同火焰炙烤大地
(吐鲁番库姆塔格沙漠与火焰山遥相呼应,摄影师@鲁全国)
▼
而在南侧
青藏高原犹如屏障
拦截了自印度洋北上的暖湿空气
于是在塔里木盆地中
催生了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里终年干旱
年均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
最低记录只有约5毫米
(缺水是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下图为天山南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摄影师@张扬的小强,请横屏观看)
▼
这样看来
地处干旱之极的天山
基本算是”与水无缘“了
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天山位于中纬度地区
常年盛行西风
气流途经一马平川的中亚草原
到达天山附近之时
仍保有大量水汽
一条由西向东的水汽走廊就此形成
(天山地区主要水汽来源,及冰川、水系分布示意图,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水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环境
天山面积仅占新疆的16%
年降水量却接近全疆的一半
丰沛的降雨汇聚成流
在近乎垂直的谷壁上
留下密密匝匝的沟壑
(独山子大峡谷,摄影师@张自荣)
▼
或在大地上划出一道道
张牙舞爪的“纹理”
(河流在地表形成的冲沟,远方为喀班巴依峰,摄影师@文兴华)
▼
在流水的长期侵蚀下
沟谷逐渐拓宽、加深
最终形成壮观的峡谷地貌
著名的安集海大峡谷
仿佛大地的裂痕
(色彩斑斓的安集海大峡谷,摄影师@何小清)
▼
奥依塔克丹霞附近
红色的地层被切割
成了一片血色的汪洋
(奥依塔克丹霞地貌,摄影师@小强先森)
▼
冲出山区后
则在山前平原上
形成巨大的冲积扇
(河流在山前形成的冲积扇,摄影师@李含军)
▼
而在高山之巅
水汽凝结形成雪花飘落
冬季天山最多可积雪100亿立方米
遥望之处一片雪山雪海
(天山和静县内达楞达坂附近山脉积雪,摄影师@文兴华,请横屏观看)
▼
积雪不断压实
则形成大量冰川
仅中国境内山段
就有大小冰川7934条
尤以托木尔-汗腾格里一带数量最多
堪称天山冰川的大本营
(以上数据来自第二次冰川编目;下图为汗腾格里峰下的冰川,摄影师@李翔)
▼
天山东段冰川作用较弱
但在博格达峰周围
每一条冰川都不失惊艳
(博格达山的冰川形成的冰洞,摄影师@厚汝轩)
▼
冰川作为固体水库
孕育了新疆境内超过370条河流
其中西部的伊犁河流域
支流众多、河网密布
是全疆最为湿润的地区
(伊犁河谷,摄影师@刘辰)
▼
而中部的开都河
在山间盆地中蜿蜒曲折
(开都河,摄影师@陈剑峰)
▼
它一路兜兜转转
最终汇入博斯腾湖
形成了天山最大的淡水湖
(博斯腾湖,摄影师@王汉冰)
▼
而天山最知名的高原湖泊
莫过于海拔2071.9米的赛里木湖
溪流自周围的高山上汇聚至此
让其水位至今仍在上涨
(赛里木湖,摄影师@沉默的剑心)
▼
闻名遐迩的天池
点缀在博格达山北坡
万年前的冰川向山顶退却
留下了这颗明珠
(天山天池,摄影师@吕威)
▼
尽管位于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天山却在此架起了一条水的走廊
而有水的地方
就有生命
03
生命走廊
山河在这里搭好舞台
生命才是舞台上的主角
植被首先登场
它们从南北两侧山前的平原
开始“围攻”天山
海拔1000米以下的起始地带是荒漠带
生长着低矮的灌木
(天山北侧木垒县鸣沙山的沙漠植被,摄影师@李学亮)
▼
但穿越荒漠的河流
却在这里创造了奇迹
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塔里木河缓缓流过之处
是40余万亩的轮台胡杨林
(河边的轮台胡杨,摄影师@姚璐)
▼
继续向上
到达海拔1000米以上
就进入了山地草原带
这里的牧草优质
是最主要的牧场
(昭苏草原,摄影师@刘辰)
▼
海拔持续升高
山地针叶林逐渐占领地表
不同于中国东部的“百花齐放”
天山的森林几乎由同一种树组成
即雪岭云杉
(雪岭云杉林,摄影师@秦建)
▼
雪岭云杉高大挺拔
如剑指苍穹
从天山南脉直到哈密
东西绵延1800余千米
形成一片浩瀚的绿海
(喀拉峻雪岭云杉林,摄影师@Donkey达达,请横屏观看)
▼
偶尔草原稍占上风
与森林交错分布
成为“花斑森林”
(新疆和静县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森林与草原交替形成所谓的“花斑森林”,摄影师@王汉冰)
▼
高大而深邃的雪岭云杉林也许过于肃穆
大自然又为天山安排了更多的色彩
在湿润温和的伊犁河谷
野苹果、野杏、野核桃竞相绽放
宛若云霞
(伊犁杏花,摄影师@姚璐)
▼
而海拔升高至2000-3000米处
便进入了亚高山、高山草甸地带
这里的花草相映成趣
组成了天山最美的草原
(喀拉峻草原,摄影师@万瑞)
▼
其中以喀拉峻草原
山坡曲线最为柔美
宛如美人后背
(喀拉峻“人体草原”,摄影师@刘辰)
▼
自高山草原继续向上行进
植被逐渐稀疏
只剩下少量高山植被
和经年不化的积雪
传说中的天山雪莲
便在此盛放
(博格达峰下的天山雪莲,摄影师@厚汝轩)
▼
荒漠、草原、森林、草甸
丰富多彩的植被
在垂直方向上依次展布
赋予了天山纷繁的色彩
(天山地区植被的分布示意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
数量众多的动物
在这里繁衍生息
著名的巴音布鲁克湿地
聚集了7000余只野天鹅
是全国最大的天鹅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天鹅,摄影师@王警)
▼
雪豹、猞猁、赤狐、高山雪鸡等
都能在这里寻得一方天地
(巴音布鲁克的赤狐,摄影师@文兴华)
▼
生命在天山这条走廊上来来去去
而其中最精彩的表演则来自人类
一条文明的走廊即将诞生
04
文明走廊
千万年来
人类在天山南北开疆拓土
三条大道沟通东西
数条小路连接南北
形成一套庞大复杂的通道系统
(天山走廊包含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道路,形成路网,制图@巩向杰/星球研究所,请横屏观看)
▼
西汉时期
为联合大月氏、乌孙等国
共同抵抗匈奴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首先打通的便是天山南道
它也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由敦煌出玉门关,一路西行;下图为玉门关遗址,摄影师@唐小六)
▼
天山南道一路向西
毗邻库姆塔格和塔克拉玛干两大沙漠
一路上风沙漫天、水源稀缺
(库姆塔格沙漠,摄影师@水冬青)
▼
为避开沙漠
古人又开辟了大海道
连通玉门关和吐鲁番盆地
东方的公主曾沿此路远嫁乌孙
大宛的骏马也经由此路抵达长安
(新疆哈密一碗泉驿遗址,摄影师@鲁全国)
▼
此外
还有天山北道和天山中道
一路沿着草原或河道行进
在唐朝时
一度是连通西域的主要道路
诗仙李白也曾写下诗句
(出自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实际上
早在“丝绸之路”诞生前
这一带就已为游牧民族所用
并与蒙古、中亚的草原道路相通
在漫长的岁月里
东西方人种此相遇、融合
如今
只有不起眼的土墩和石像
述说着他们的文明
(草原石人,摄影师@赖宇宁)
▼
三条大路打通西域
也打通了东西方的交流
大陆两端由此连为一体
中国的丝绸被送往地中海
西方的芝麻、胡椒等
则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
(在更早之前,小麦也是通过这条道路传入中国,下图为收割后的麦田,摄影师@赖宇宁)
▼
随着东西贸易如火如荼
来自西域的文化和宗教
也经由这些道路传入中国
其中
龟兹以佛教立国
是当时佛教东传的重心
源自印度的石窟壁画、造像艺术
在这里被发扬光大
如今在其遗址附近
尚存千佛洞500余个
占全疆的80%以上
(天山一带主要千佛洞分布,制图@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克孜尔千佛洞外
曾来此修行的鸠摩罗什的塑像
依然静静矗立
(克孜尔千佛洞,摄影师@方托马斯)
▼
佛窟文化随西域高僧东传
广泛分布于天山南北
(火焰山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摄影师@李文博)
▼
进而从敦煌的莫高窟
到麦积山、云冈、龙门石窟
一条长长的宗教走廊逐渐形成
(龙门石窟,摄影师@李文博)
▼
而东方的僧侣亦由此西行
东晋的法显、唐朝的玄奘
均通过天山走廊走向印度
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
甚至塑造了整个东亚的文明形态
到了明清时代
伊斯兰教再次沿着同一条走廊
从西到东传入中国
造型独特的伊斯兰建筑
就是其传播路上的脚印
(香妃衣冠冢,摄影师@方托马斯)
▼
骏马香车
歌伎乐舞
古卷青灯
西域的一切曾令古人痴迷
在今天仍旧有着无穷的魅力
除了作为东西交流的通道
天山亦是两种文明的分界线
北麓和山中盆地内
分布着大片的草原
养育了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南麓则多为沙漠
在星星点点的绿洲中
诞生了众多以农耕为生的城邦小国
(哈密市的五堡乡,是一片被戈壁包围的绿洲,绿洲内有拉甫却克古城,为汉唐时期城址,摄影师@陈剑峰)
▼
游牧者与农耕者
在天山两侧斗争、融合
从而有了穿越天山的数条南北古道
博格达山附近
车师古道穿山越岭
山北的匈奴王庭、山南的汉人势力
曾在此长期对峙拉锯
古道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血战
(火焰山下的高昌故城遗址,摄影师@李学亮)
▼
此外
还有白水涧、乌骨等南北古道
如今它们大多已经了无痕迹
(车师古道,摄影师@在远方的阿伦)
▼
天山中、西段山脉高耸
加上大量冰川、积雪
让穿越这里的道路危机四伏
其中最为险峻的夏特古道
一路途经高耸的雪峰脚下
(夏特古道,摄影师@李文博)
▼
与之相邻的乌孙古道
则在高山的积雪中蜿蜒前行
(乌孙古道,摄影师@刘灵波)
▼
天山走廊在斗争中诞生
却又在斗争中消亡
当满清帝国建立新疆省时
民族间的战事终于尘埃落定
但外面的世界早已改天换地
随着西方帝国的崛起
海洋贸易时代来临
丝绸之路逐渐走向了衰落
天山走廊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唯有沿途的古堡烽燧
见证着或繁花似锦、或金戈铁马的往昔
(新疆哈密墩墩山烽燧,摄影师@鲁全国)
▼
05
大路通天山
然而
天山并没有被历史遗忘
经历了百年的沉寂后
从20世纪中叶开始
日益先进的交通方式
正在重构天山走廊
1952-1962的十年间
兰新铁路全线贯通
成为新中国的一条东西大动脉
2014年在这条线路上开通的兰新高铁
则是新一轮时代速度的见证
(兰新铁路,摄影师@郑斐元)
▼
连接吐鲁番与库尔勒的南疆铁路
成为沟通天山东西的重要干线
所过之处正是曾经的天山南道
(南疆铁路奎先达坂的乌斯特展线,摄影师@王天成)
▼
铁路快速而便捷
公路同样四通八达
(天山附近的主要公路,制图@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从连云港直达伊犁的312国道
是最早的现代化天山公路
一路经哈密、乌鲁木齐到达伊犁
俨然是现代版的天山北道
(连霍高速和312国道火焰山段,摄影师@李保民)
▼
314国道乌喀公路
则沿着天山南道
在山脉与沙漠中穿行
(314国道沿线,摄影师@宋文君)
▼
218国道从伊宁出发
一路穿越山间盆地
所经过的正是天山中道
(218国道巩乃斯段,摄影师@文兴华)
▼
1974-1983近十年间
从山北的独山子到山南的库车
解放军筑路部队劈山开路
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独库公路
公路里程的一半多
均为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
(独库公路,摄影师@厚汝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