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主持会议的中央领导突然出人意外地放映了一部纪录片《穷山的呼唤》。
这部纪录片是时任三峡省筹备组组长李伯宁亲自带人在三峡地区拍摄的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其贫困落后的情况堪称触目惊心。
以武陵山区黔江县为例,全县二十几万人有八万人住在岩洞里,有近40%的农民食不果腹——不仅仅是粮食不够吃,而且常年缺油,甚至连盐都吃不上;超过30%的农民没有棉被,冬天只能围着火堆过夜……
这部纪录片在当时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震动,很多中央领导甚至当场流泪:建国36年,想不到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震动之后却是深深的无奈,当时国家太穷,要彻底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国力,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层面对贫困地区给与基本的救济。
解放军总参总政调集了200辆汽车和大量棉被救济三峡地区贫困农民,水利部拨出专项资金为贫困地区打井解决饮水困难,交通部也拨了一笔资金给山区修路。
从1985年—2020年,武陵山区先后经历了不同的脱贫攻坚阶段,包括1985—1993年救济式扶贫,1994—2000年“八七”攻坚扶贫,2001—2014年开发式扶贫。
30年弹指一挥间,虽然武陵山区贫困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但是截至2014年这个偏僻的山区贫困问题依然很严重。
以酉阳县为例,2014年全县人口不到100万,年收入未达到当年贫困线标准2800元的人口却高达15.3万人。
2015年武陵山区终于迎来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战——精准脱贫阶段。
10月13日,中央网信办组织了一场“网络名人看脱贫攻坚”活动,这场活动在重庆有三个点,都是武陵山区的贫困区县——黔江、秀山、酉阳,我有幸成为这个活动的参与者,以下就是我实地考察贫困地区的经历。
1 黔江之一:学校与养老中心
黔江区我们首先去考察的是中信集团做的扶贫公益项目——位于黔江区沙坝镇的一所学校和一个养老中心。
沙坝镇距离黔江城区有1个多小时车程,是一个很偏僻的乡镇。但是,在这个乡镇上却有一所颇为气派的学校——沙坝镇中心学校。
沙坝镇中心学校与科普楼
这是一所覆盖周边几个乡镇的综合性学校,涵盖幼教、小学、中学,共有学生2000多人。中信资助这个学校做得很用心,不但投资修建了一所科普楼,还将这所学校做成重庆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学校,资助孩子们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研学旅行图片
在学校各个角落处处可见中信用心的细节,比如利用每栋教学楼一楼角落做成阅读书吧。
书吧
考虑到这个学校有4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还贴心做了一个亲情聊天室,方便孩子们与外地打工的父母可以视频聊天。
亲情聊天室
我仔细观察了几个教室,很惊异地发现,一个贫困乡的学校居然每个教室都用上了视频投影设备。
这样的学校即使与重庆主城区学校相比至少硬件条件都毫不逊色,那些对孩子们很贴心的细节设计特别让我感动。
为什么?
给大家一组数据。
2016年民政部统计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比例更是高达20.3%,5户人就有1户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与儿童长期分离,多数学龄期留守儿童不但要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同时还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和农活。
少数儿童还要进行“逆向照顾”,即照顾年纪大或身体状况不好的祖父母,所以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心理都有严重的问题。
2016年底国家卫计委人口流动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国12个省27个县做过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3周岁以下留守儿童出现社交情绪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可疑社交情绪异常率为27.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9.8%。
随着年龄增长,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逐渐显现。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沮丧、想离家出走、自我伤害的比例都远高于非留守儿童。
其中初中一年级留守儿童“想过离家出走”的占比高达23.1%,报告“曾自我伤害”的比例为16.8%。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果有上百万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而得不到解决,这对于我们国家与社会的未来都将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怎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问题?
最重要的让父母与儿童不再长期分离(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谈)。
当暂时还无法解决父母与儿童长期分离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乡村学校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比如沙坝镇中心学校就是一个不错的样板。
温馨的书吧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我小时候缓解坏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
亲情聊天室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与父母视频交流的渠道;
研学旅行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去接触外面广阔的世界。
这些手段我相信一定能极大地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这就是让我特别感动的地方。我特别希望我们中西部乡镇学校能学习沙坝镇中心学校的模式,给与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这里,为中信集团下沉到黔江做公益事业的干部们点个赞。你们不是简单的砸钱做扶贫,确实很用心在关心孩子的成长。
然后是考察位于沙坝镇木良村的养老中心。
养老中心
这个乡镇的养老中心看上去管理得很不错。
距离这个养老中心不到50米距离还有一个卫生室。
卫生室
硬件条件看起来没有问题,那么,在这里生活的老人是什么感受呢?
侯文华老人
这位老人叫侯文华,今年67岁,因为没有子女,是木良村的五保户。我问他在这个养老中心过得怎样?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据老人描述,这里的生活条件比在家里好得不要太多——有专人照顾,房间干干净净,棉被是新的,伙食不错,洗漱也很方便。
这样的养老中心老人每月只要交400元——这个价格完全就是公益价了,一般的农村家庭应该都能承担。
侯文华老人因为是五保户,当地民政局每月给他发1000元,扣除400元养老中心费用后,还能落下600元。
民政局不但发钱,还给当地贫困户老人发衣服,发棉被,医保是新农合,全由民政局负责。
侯文华基本就是衣食无忧的现状。老人接受采访的时候差不多三句话就要带上一句“国家政策好啊”。
这些话不知道怎么就引发了旁边一位老人的情绪,那位老人突然无头无脑的说了一句:“这里干部好啊,我见到肖书记(木良村扶贫第一书记)次数比我儿子还多。”
2 黔江之二:电商扶贫基地与扶贫异地安置小区
黔江第三站是考察位于黔江区金溪镇的李家溪异地扶贫安置小区,这个安置小区同样也是黔江区一个电商扶贫基地。
安置小区
电商扶贫生活馆
金溪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的一个。
老实说,我是一直主张把偏远山区的农民搬迁到城市的。原因很简单,要让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农民脱贫代价太大了!
光是架桥修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投资就高得吓人,但是经济学最优方案在现实中却未必能执行。
比如异地搬迁就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地农民因为故土情节不愿意,另一个就是很现实的问题——农民进城之后,怎么解决就业问题?
金溪镇对于异地搬迁的扶贫户主要采取了4个手段来解决就业问题。
其一是发展特色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包括金溪桑蚕产业、食用菌产业、被服厂等等;
其二是利用重庆市卫健委与金溪镇结队扶贫的机会,培训医院护工到重庆各大医院从事住院病人护理服务;
其三是发展农村电商,做智慧农业;
其四是就地安置贫困户做公益工作。
产业扶贫的问题我们先按下不表,先来说说黔江农业电商的特点。
黔江区做农业电商总体上还是依赖邻居秀山县辐射全国的物流系统。由于黔江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物流基础条件不如秀山,所以黔江无法像秀山一样能将物流系统直接下沉到乡村,只能在乡镇一级做电商。
虽然物流条件差一些,但是黔江农村电商也在两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一个是农业大数据平台,一个是农产品品类形式的开发。
农业产业供应链大数据云平台
桑蚕产业大数据平台
农掌柜
黔江这个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进行全程监控,全县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的数据变化都一目了然。
操作人员当场给我们演示了一下,在大数据平台上点击某镇某村某点,平台上立刻显示这个点农作物清晰的实时视频画面。
我问了一下,目前黔江区有近40%的乡镇规模以上的农田安装了物联网摄像头,预计到明年全县所有乡镇规模以上农田都可以实现物联网摄像头全覆盖。
所谓规模以上农田这是指种植规模达到百亩以上,黔江通过异地扶贫户搬迁,加速土地流转,让更多的土地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
另一个就是黔江电商产品开发做得很用心。
举个例子,普通蜂蜜产品一般就是这个样子:
普通瓶装蜂蜜
但是黔江电商平台开发这样包装的网红蜂蜜:
网红蜂蜜包装
小包装一条15克蜂蜜,兑60毫升温水最合适,一袋蜂蜜7个小包装,正好覆盖周一到周日,每日是否喝过一目了然。
色调鲜明,语言也很贴近年轻人风格,所以立刻成为爆款网红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