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进党又嗨了。
先是赢了选举,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台湾的GDP再创新高,达7800亿美元。
这样算下来,台湾的人均GDP将接近3.4万美元,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人均GDP排名第一的省份。
民进党把这个数据,作为自己“拼经济”施政方针的最大政绩,开始大吹特吹,以此来凸显自己执政的合理性。
但是这个数据,台湾老百姓却不买账。
台湾最近有个街访叫“蔡英文自豪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你信吗?”,结果台湾民众都不约而同的将贴纸,贴在不相信一栏上。
为啥?
因为台湾老百姓觉得,自己的实际生活水平,和如此高的人均GDP数字,根本不相符。
甚至台湾以近大陆3倍的人均GDP,在消费品销售中的表现和大陆竟然接近1:1,甚至连1:1都不到!
这可不是猫哥瞎说的,我们做个比较就能看得出来。
你看,台湾的人口是大陆的60分之一,那么,如果大陆的消费品数量对比台湾的倍数是60,也就说明台湾人均GDP3.4万美元之下的消费能力,和大陆人均GDP1.27万美元的消费能力是一样的。
如果倍数大于60,那就说明台湾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甚至不如大陆。
下面对比一下一些消费品的销售量。
洗衣机,大陆4414万台,台湾60万台,大陆是台湾的74倍。
新车,大陆2900万辆,台湾42万辆,大陆是台湾的69倍。
空调,大陆8400万台,台湾100万台,大陆是台湾的84倍。
冰箱,大陆3300万台,台湾50万台,大陆是台湾的66倍。
猫哥也就奇怪了,如果说台湾地方小,台湾人不爱开车所以汽车销量少,大家可以理解。
但台湾作为一个接近热带的岛屿,夏天高温,再加上铁皮屋很多,按说应该对空调啊,冰箱啊之类的降温设备需求更多吧?
但是没想到,大陆的人均空调销量,是台湾的1.4倍!
这个数字本来应该是台湾人均是大陆的三倍好么?你那大陆3倍的人均GDP都用到哪去了?
更离谱的是,明明人均GDP是大陆的3倍,但台湾的可支配收入呢?只有大陆城镇的2倍。
这说明啥?难道说明大陆城镇人口的工资太高了么?
还是说,台湾老百姓可以用来真正消费的收入,只有人均GDP水平的三分之一?
要不然,根本没法解释台湾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远远高于大陆的情况,在比较重要的人均大宗产品消费却落后于大陆。
这种奇怪的现象,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台湾对大陆商品的歧视性贸易壁垒
我们都记得,前两年不少人在抖音上吐槽台湾核酸太贵,检测一次竟然要7000新台币!
7000新台币是多少钱呢?1500元人民币左右。
大陆是多少钱呢?
前期贵一些,要100多元,到后来产量上来之后,大陆的核酸做一次只需要几块钱。
价格相差几百倍!这太魔幻了。
为啥会如此?
因为台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能生产核酸,只能进口。
那为啥不进口便宜的大陆核酸呢?
这就要从台湾对大陆实施的各种歧视性贸易壁垒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大陆和台湾有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2010年签的。
这份协议虽然被很多人诟病为“惠台”协议,但的确有当时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