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发现了,英国媒体在挑拨离间、造谣生事这块属实是有点艺术细菌在身上的。这两天我在英媒《金融时报》上看到了一篇画风清奇的文章——《泄露的俄军事文件揭示了俄罗斯核打击的标准》(Leaked Russian military files reveal criteria for nuclear strike),大意是说,《金融时报》的编辑部最近搞到了一份“泄露的俄罗斯军事文件”,里头记录了俄罗斯其战争对象/假想敌使用核武器的标准。而在《金融时报》的描述中,俄罗斯的这个战争假想敌也包括了我们中国。
不过遗憾的是,到了1928年,随着一贯主张美英亲善的时任加拿大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安德鲁·麦克诺顿的上台,“一号防御计划”被迫终止,与之相关的许多机密文件也随之销毁,成为了消失在风中的历史尘埃。 无论是“红色战争计划”也好,还是“一号防御计划”也罢,这些都已经是快一个世纪前的老黄历了。就如今美英加等五眼国家那股子如胶似漆的劲儿,想必彼此之间应该再无任何戒备之心了吧? 呵呵,你要这么想那可就太天真了。2005年,美媒《华盛顿邮报》曾围绕“红色战争计划”和“一号防御计划”,出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突袭冰箱》(Raiding the Icebox)。这篇文章一上来就是一句: “要是哪天美国入侵加拿大了,情况不会像入侵伊拉克时的那样:因为我们在入侵加拿大的时候是有备而来的,没有人会抱怨我们是一群无头苍蝇。”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还以一种戏谑的口吻,调侃了美国人对于加拿大的那颗觊觎之心: “入侵加拿大是美国的古老传统,而成功入侵加拿大则不然。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美国最终把入侵目标转移到了其他国家的身上,墨西哥、海地、尼加拉瓜、格林纳达,当然,还有伊拉克。” “可即便如此,入侵加拿大的梦想仍然存在于美国人的心中,并偶尔会以奇怪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电影。在1995年上映的电影《加拿大培根》中,艾伦·阿尔达 (Alan Alda) 饰演的美国总统就决定通过发动美加战争的方式来刺激美国经济。这位狂人总统在片中有一句著名的战斗口号:‘赶快投降,否则我们就把多伦多夷为平地!’” 2002年,美国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曾经刊载过一篇题为《轰炸加拿大:战争案例》(Bomb Canada: The Case for War)的文章。文章作者乔纳·戈德堡(Jonah Goldberg)认为,“美国应该对加拿大发动一场偷袭,最好炸毁加拿大人的一些东西,比如一座空无一人的曲棍球场。加拿大这种国家就是欠打,欠收拾。只有被美利坚的帝国主义铁拳给揍老实了,加拿大才不会把他们的钱浪费在全民医保这种无聊的事情上,而是拿出来搞国防建设。加拿大人总有一种神经质的反美主义,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简直就是一群娘炮。”
不仅如此,美国还有人专门弄出了个名叫“入侵加拿大”的网站(InvadeCanada.US),上面列举了很多乍听之下甚至就连我这个中国人都觉得有那么几分歪理的所谓的战争理由: “阿拉斯加和美国已经分隔太久了,是时候让它们再次接连起来了。”(let's make Alaska actually connected to the U.S. again) “就是看加拿大人不爽,你们狂个锤子。”(they're just a little too proud) “真要打起来了,加拿大人很快就会向我们致法式军礼的,毕竟他们本质上就是法国人。”(the surrender will come quickly, they're French after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