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张文木 :二战中,美英在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选择上存在着“路线之争”|2024-03-09

—— 老乡见老乡 ,背后打黑枪:丘吉尔,可怜的老头儿

1 丘吉尔与罗斯福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争论

在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问题上,丘吉尔与罗斯福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争论。丘吉尔回忆录中说他“更喜欢的方案是,利用伊斯的里亚半岛和卢布尔雅那峡谷,从意大利北展开右翼攻势,直向维也纳”。丘吉尔说:“这个路线得到了参与德黑兰三方会谈的英国三军参谋长的完全同意。”[1]而罗斯福则坚持在英国南部渡海经法国进入德国。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中,丘吉尔还力争将进攻兵力重心部署在地中海一线。此前,美国盛传丘吉尔“极力阻挠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霸王’计划”。当德黑兰会议经过激烈辩论最终使英方认可以“霸王计划”为重心的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方案后,罗斯福的军事顾问们长松一口气说:“我们总算是没有被丘吉尔拉到巴尔干半岛去。”[2]有人认为,丘吉尔的军事行动计划是为了“英美盟军向罗马以北推进,将大批德军牵制在意大利以减轻苏联的战争重担”[3]。丘吉尔和他的参谋长们也表示:“在地中海的进一步战斗根本不是出自边缘战略或战后政治考虑的产物。”[4]而罗斯福则注意到“进攻巴尔干半岛的计划这一点也可能是以政治考虑为基础的”。[5]

2 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

其实,我们看看地图就明白,如果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就会大大缩小,而苏联的势力就会扩展到东欧并形成对西欧的威慑。如果采取丘吉尔的路线,即从意大利攻入德国,则英国就会保持对整个欧洲及其战后政治的实际影响力。这是因为,军队所至,乃国家权力所至;国家的影响力是随军事力量的进入而存在和继续的。斯大林对此看得明白,他私下对当时还是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凡•杰拉斯说:“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6]美国的战略家们也看得明白,他们认为除了打击希特勒这一目标外,“英国人的另一点考虑是,在地中海采取的新措施能最终制止苏联在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扩张”。[7]而在苏、美、英三家中,只有丘吉尔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3 事关战后地缘政治布局的第二战场的开辟地点上斯大林与罗斯福的想法一致

“二战”后期,美国跟苏联用“暗盟”的方式在东欧合伙拉出一道“铁幕”。当时美国与苏联有许多矛盾,但在打倒欧洲问题上两家的目标则是高度一致。且不说在事关战后地缘政治布局的第二战场的开辟地点上斯大林与罗斯福的想法如何一致,就是直到1956年东欧爆发“波匈事件”时,美国只是空喊并不对苏联动真,相反却在同时发生的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事件上,美苏更是利用联合国联袂将英法逐出了中东。当时。美国与苏联在欧洲的地缘政治上有默契:对美国而言,只有让苏联占领东欧,西欧才能听美国的话。反之,东欧一旦回到西欧,大欧洲就会出现,这样欧洲的翅膀就会硬起来,就会反美国。这不是美国所希望的结果。

4 罗斯福联合苏联对欧洲版图做了大“手术”

“二战”之后美国翻身有赖于罗斯福联合苏联对欧洲版图做了大“手术”,即在“二战”中将东欧让给了苏联并由此大大压缩了欧洲的地缘政治空间。丘吉尔说的“铁幕”实际上是美国与苏联合伙拉起的,目的是挤压欧洲空间。对此丘吉尔恨得咬牙,罗斯福和斯大林去世后,他一纸《铁幕演说》便把美国忽悠到朝鲜战场,若没有艾森豪威尔的随后纠正,美国早就被英国唱衰。1945年艾森豪威尔访苏,斯大林告诉随行的哈里曼:“艾森豪威尔将军是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8]

5 美国着手剥夺英国对地中海的制海权这项工作的时间起点,就是德黑兰会议

汉风网网站提示:
经过两天的测试与系统重构,我们的支付问题已经解决,请老友们放心支付。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2)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张文木 :二战中,美英在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选择上存在着“路线之争”|202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