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们用了大篇幅,终于讲清楚了印度巴基斯坦俩兄弟历史上长达千年的宗教分立,大家如果没看到,也不影响看这篇,只需要知道一件事:
印度巴基斯坦是在1947年分家的,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在一千年前就有了,只是在二战结束后喷涌而出,最终演变成了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中说的情况。上篇文章的链接我在文末也附了:
我们知道,英国横行世界四百年,但是真正的霸权是占领印度之后才确立的,印度给英国提供市场,兵源,廉价劳动力,即是帝国奶牛,又是帝国之鞭,还能种鸦片卖给大清,要多好用有多好用,而且印度人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天生有种“将相本无种”的反动心理,印度人不一样,印度人有种“任命”的美德,这辈子惨不忍睹,活的还不如狗,但是只要想想来生,依旧能做到不辞劳苦毫无怨言,可以说是模范殖民地天生的好奴隶。
但是这么好的事自然持续不长,到了19世纪末,印度民族主义崛起,印度上层都是在英国接受教育的,比如那个甘地,他是土邦领袖的儿子,在英国伦敦大学学的法律,他的小弟尼赫鲁,高中是英国贵族才能上的哈罗公学,大学是在剑桥,这些人目睹了欧洲各国纷纷独立,开始浮想联翩。
就这样,到现在依旧是印度第一大党的”国大党“就这样上线了,精英们一致认为大家应该一起干革命,赶走英国人,印度人自己过日子。不过这个国大党一开始并没有“民族解放”那么大野心,单纯是一个民间组织,最激烈的反英举措也是号召大家不买英国货,停留在我国前些年抵制日货那个水平上。不过真正把国大党催生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政党,还是爱尔兰人民大起义。
我们以前经常说,英伦三岛嘛,但是从来也不是一条心,英格兰一直都和爱尔兰、苏格兰打成一片,动不动就去搞个大屠杀,“三光”什么的,爱尔兰就是英国第一块海外殖民地。至于苏格兰,在英国人眼里就是野人,而且一直跟法国眉来眼去,胳膊肘往外拐,别提有多讨厌。
英国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这三块地方给合并了,三家的国旗拼在一起,就是我们看到的米字旗,也就形成了后来的大不列颠。
不过英国全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里有个问题,怎么只剩下一个“北爱尔兰”了?南爱尔兰哪去了?对,南爱尔兰1921年爆发了大起义,跑路了,北爱尔兰本来就是英国去殖民爱尔兰的殖民者,所以继续留在英国。多说一句,苏格兰也想走,都公投了两次了,如果苏格兰走了英国的国旗别提有多难看了。
爱尔兰独立这件事对印度的冲击力很大,印度上层精英的想象力就这么被解放了,开始考虑跪了这么久,现在连爱尔兰这种大英帝国眼皮底下的殖民地都解放了,印度是不是也可以站起来?
所以国大党经过一系列操作改组,开始叫嚣独立建国什么的,甘地就这么上线了。
国大党的出现,尽管一开始基本无害,但依旧让英国人非常头疼,英国人经常给别人捣乱,对捣乱分子非常敏感,很早就意识到这个国大党迟早会不可收拾,但是英国最擅长的几个技能就是分化瓦解,然后拉帮结派,很快就找到了国大党内部的一个明显裂痕,宗教问题。
印度国内有10%的穆斯林,当时穆斯林精英也都在国大党里,这时候英国人就找到这伙人煽风点火。
说将来你们独立了,肯定是民主制对不对?
你们穆斯林只占人口的10%这个也没问题吧?
你们历史上杀了几千万印度教教徒你们心里也有数吧?
到时候按照少数服从多数,你们能有好果子吃?
你们傻啊竟然跟着印度教的人混?
。。。。。。
这下穆斯林们懵逼了,心里也就有了小算盘,而且国大党这时候倚仗自己人多,还没建国就歧视组织里的穆斯林兄弟,比如一开始说好立法机构里给穆斯林留1/3的席位,但是没过多久就私自改成1/4了,还有其它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担心啥来啥,穆斯林是好惹的吗?高层果断带着队伍从国大党脱离出去了,成立了传说中的”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
而且此时英国人一肚子坏水,大家知道甘地喜欢搞非暴力不合作吧,这种类似罢工的行为最担心的就是”工贼“,比如工厂里大家都去罢工了,工厂主急的团团转,这时候提什么要求工厂主可能都能接受,但是如果这时候有人回去上班了,解了工厂主的燃眉之急,可能这些人涨工资了,但坑了其它罢工工友,这种人就叫工贼。大家知道美国历史上有个排华法案吧,就是因为中国人当时总干这事,美国工人们通过国会里的工人代表把华人给搞了一把。
在当时,穆斯林联盟就是这么个角色,国大党希望和穆盟一起干英国,国大党里的所有英国殖民政府部门官员一起辞职了,穆盟的人趁机扩张势力,贱兮兮的去上班了,气的国大党差点投了日本人,英国人的分化瓦解策略初见成效。
但是穆盟跟英国人合作是合作,印度民族独立这事是谁也说不动的,穆盟和国大党都是铁了心的,一定要操办。在1945年,二战刚结束,印度国大党和穆盟联合向英国发难,要求独立。
我们一般说甘地非暴力不合作,其实用屁股想都知道,你搞暴力英国都不一定怕,你非暴力英国人会怕?显然不是这个原因,英国人真正担心的是那120万英印军队。
而且我在这篇英国三次阿富汗战争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英印军队中的慕斯林在阿富汗战争中动不动就跑阿富汗那边去了,搞的英国人神经紧张,时时担心这一百多万军队反了,那可就完全失控了,所以讨论来讨论去,最终觉得还是让印度走吧,好说好散。
阿富汗战争可以看这篇:
但是怎么分家这个问题却非常复杂,英国人内部非常分裂,主要有两伙,一伙是老帝国主义者,在全世界煽风点火的就是这帮人,不过“二战”后已经失势了,其次是执政的“工党”内阁,老帝国主义者们倾向于把印度分成两个,这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到处拆,南北朝鲜,东西德国,南北越南,一度还想把中国拆成俩,这伙人认为就算将来其中一个和英国关系不好,还有另一个嘛,如果他俩闹翻了,英国可以支持其中一个,使劲卖军火,多好。
不过英国当时执政的是左翼的艾德理,长得跟个列宁似的,政策比列宁还要左,而且大家知道,左翼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圣母,他们觉得印度跟大英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应该太使坏,应该让印度统一,到时候印度跟美国侄子一样,关键时刻可以拉英国一把。
两方都最担心的是印度变成一堆国家,那样很容易被苏联各个击破然后给抢走了。
英国国内的“统一派”占据优势,并且指示印度总督最好能够让他们统一,一开始谈的还不错,说好大家建立一个联邦国家,就跟美国似的,上边有个联邦政府,下边是各个高度自治的州政府,1946年7月6日协议都签了,国大党他们突然撕毁协议,说是要重新谈判。
这下把穆盟给惹怒了,觉得英国政府和国大党一点诚意都没,这还没建国就欺负慕斯林,建国之后还不上天啊,所以他们决定要彻底独立出去,单独建国,也就是“巴基斯坦”,在1946年8月16日,穆盟高层发布了“直接行动日”,号召教徒们像当初先知一样用一万慕斯林武士征服麦加,如今他们要发动圣战,要在印度建国。几十万人走上街头示威游行。
随后跟印度教徒发生冲突,逐步升级,最后双方爆发了近一百年中仅此一例的大规模冷兵器冲突,又打又砸,持续了进一天,加尔各答血流成河,满大街残肢断臂,保守估计双方被砍死上万人,十几万人受伤,大量的房屋被烧毁,无数的人无家可归。
而且有一列火车被西方后来拍成了电影,这列火车被截,车上的人被杀得一个不剩,从那以后双方就结下梁子,动不动就截火车,然后把火车上的人杀得一个不剩,仇恨就这样越来越大。而且在一些遥远的土邦,听说了加尔各答的事,为了有备无患,印度教徒先下手为强,围住穆族村子就是一顿屠,不过他们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往往上午他们占一些优势,下午就被扳回去了。
更吓人的是,当初印度发生过大起义,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英国人把印度教,锡克教,佛教,慕斯林士兵混编在一起,防止他们私下里勾结,现在整个军营里大家都抱着枪睡觉,防止昔日同袍突然对自己开火。
英国一看不行了,印度要炸了,而现在的印度总督太二,搞不定,他们准备派蒙巴顿去处理这事。
蒙巴顿不知道大家了解不,维多利亚的重外孙,英属印度末代总督,英属东南亚盟军总司令,含着金钥匙出身,一个掉进低级趣味坑里的花花公子,一事无成却位极人臣,知名双性恋,人妻控,而且有绿帽癖,使劲玩了一辈子,最后七十多岁被爱尔兰共和军给炸死了,这下好了,花花公子成了为国牺牲的英雄了,国葬跟丘吉尔一个规格,匪夷所思的一人。
你可能会纳闷,能当上英属东南亚盟军总司令挺厉害的啊,事实上“二战”中英军在东南亚的表现,真是一言难尽,战五渣到了极点,槽糕到还需要国军去救,杜聿明的部队就是被英国人给坑了然后全死在了野人山,蒋委员长在日记里大骂英国人不仅寡廉鲜耻,而且战斗力还不如只狗。
派蒙巴顿去有两个好处,一是蒙巴顿办事不行但很适合扯犊子,跟谁关系都不错,这次印度之旅要同时沟通穆斯林和印度教的上层贵族,没一个好说话的,需要卓越的沟通技巧。其次蒙巴顿屁事没干成,但是属于英国高层里的权贵人物,既是王室近亲贵胄,又是政府高层,既能代表女王,又能代表英国内阁,让他去送印度一程可以体现英国对这只供奶三百年的奶牛的深厚感情。
不过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蒙巴顿更喜欢印度教国大党的头目尼赫鲁,有两个原因,尼赫鲁和他一样,接受了全套的英国贵族教育,都是剑桥毕业,非常投机,而且尼赫鲁跟蒙巴顿的老婆有一腿,蒙巴顿又是知名绿帽癖,他俩亲上加亲,异常投机。对穆盟的那个领袖真纳没啥好感。
蒙巴顿到了印度后他的前任跟他交接工作的时候给了他一份英国撤出印度的计划书,叫“疯人院计划”,并且苦笑这表示现在的印度就是个四亿随时互砍的大疯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