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沙丘2》上映了,很多小伙伴表示理解不了里边的一些设定,看的时候一头雾水,咱们今天唠一篇,帮助大家理解。
《沙丘》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大概相当于《三国演义》对于我们,属于一种文化纽带。
另一部巨著,《魔戒》,相当于我们的《西游记》。也正是因为这种地位,后期各类作品都在借鉴,比如最明显的,就是《冰与火之歌》和《星球大战》,无处不在的各种致(拷)敬(贝)痕迹,而且作者并不讳言。
《沙丘》有个最重要的特点,看似想象力天马行空,不过跟《冰与火之歌》一样,里边几乎所有的剧情和设定,都在历史上有对应,既现实,又残酷。也正是这种复杂性和现实性,并且逻辑自洽,所以才能讨论得起来。同理四大名著都有这个特点,被分析来分析去几百年,总能聊出点啥来,其他作品昙花一现,主要也是因为经不住讨论。
1
首先第一个设定就比较奇怪,沙丘的世界是一个“帝国”。也就是帝国的核心是一堆家族,其中最大的是三个,主角所在的就是其中之一。
三个家族里,其中一个叫“科瑞诺”的家族比较占优势,所以大家推选他们家的族长就是皇帝。
这个皇帝也比较窝囊,他对其他家族的控制是非常非常弱的,并不能强行命令别人干啥,只能通过微弱的手段进行微调。甚至还有个“宇航公会”,控制着星际间的航行,这个组织更是不咋听皇帝的话。
这让很多人理解不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窝囊的皇帝?
其实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力结构的复制,如果大家看过《权力的游戏》,就知道实在是太像了。
《权力的游戏》也是起源于一场对旧秩序的反抗,反抗成功后,几支势力分蛋糕,其中的“鹿家”成了统治家族。其他的,“狼家”(史塔克家族),“玫瑰家”,还有那个“狮家”,都围绕在国王周围,国王也不能随便指示他们,但是碍于场面,国王不过分地要求大家都会响应。
帝国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虚弱的平衡上,所以稍微有点问题就会战火四起。
如果强行跟咱们对比,欧洲古代的帝国模式,差不多相对于唐朝后期那个模式,皇帝对边疆的节度使管理非常弱,整体比较窝囊。
也是没办法的事,受限于技术,资源抽取比较有限,战争资源没法无限投放,所以皇帝只能管理自己周围一小块地区,太远的地方就只能是分封出去,慢慢变得尾大不掉。
那为啥咱们这边皇帝的权力那么大,欧洲的却那么小呢?
这个非常复杂了,讨论了几十年,大概意思就是中国是需要一个中央政府来调度资源治理大河的,老百姓天然有服从权威的倾向。
而且中国有几块大平原,比如关中平原,现在陕西那一块,还有中原地区,现在的河南河北。掌握了这几块平原,把里边的资源挖出来,再从农民里极限爆兵,如果组织得当,就可以把周围全部打服。
但是这种动员也有极限,太远的地方资源是投放不下去的,毕竟十几万人带着吃喝给养出发,到了几千公里之外要征服的地区,供给基本上耗尽了。后续上来的那些补给车队什么的,路上也把物资吃得差不多了。所以古代新疆,西藏,蒙古高原,还有云南等地,绝大部分时候都没法彻底管理,只有极盛的时候才勉强统治几年。
你把新疆、西藏、云南的统治家族理解成《沙丘》里的那些家族,就比较容易了。
《沙丘》书里还有一个半自制的“宇航公会”,控制着星际旅行,基本上不听皇帝的。
这在中国人这里是很难理解的,不过西方人一听就知道在映射威尼斯,历史上的威尼斯跟现在不是一码事,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海上霸主,控制着一堆航线。名义上效忠神罗皇帝,其实根本谁都不鸟,谁想用他们的船都得先掏钱,皇帝、诸侯或者教皇都不例外。
如果强行比较,明末的东南郑氏家族可能跟宇航公会有点像,都不咋听朝廷的话。
当然了,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对于老百姓到底是不是有好处,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比如皇权越强势,越可以组织起来力量修运河治理黄河什么的。
但同时这种权力又容易被滥用,比如征发民工给皇帝自己修阿房宫和陵墓,而且老百姓是没地方跑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周朝那种时代,你觉得楚国不好,你可以去齐国,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竞争性地开出优惠政策吸收人口,大家不太敢使劲压榨老百姓,怕他们跑了。
秦国就是通过吸收外国人变得越来越强大,直到变成了个征服机器,老百姓也不让随便流动了,搞了保甲制,互相看着,谁要敢跑了就连坐。你邻居担心你跑了他被抓去当奴隶,自然要看紧你。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皇帝权力极大,好处是纷争能少一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毛病是如果不干正经事,老百姓就惨了。
所以你穿越回去,如果你非常牛逼,武力智力惊人,那就回到秦皇汉武的年代,说不定能建功立业。如果只是个普通老百姓,那最好穿越到历史上没啥存在感的皇帝那里,毕竟“武皇开边”背后是无数“无定河边骨”,是中产之家全部破产。反倒是那么不太折腾的皇帝,老百姓一般过得还凑合。
2
《沙丘》的很多地方和《权力的游戏》是极像的,比如故事的起因也是一个家族屠杀了另一个家族,那个倒霉的被屠杀家族的人没死干净,跑了出去了几个,这些人最后完成了复仇。
《哈姆莱特》是这个剧情,《伍子胥》是这个剧情,《赵氏孤儿》也是这个剧情,甚至《倚天屠龙记》也是这个剧情。可见豪门倾轧,孤儿复仇的故事在东西方从来都是一个叫座话题。不过某种意义上讲,《倚天屠龙记》和《沙丘》更像,因为涉及一个超级复杂的话题,人造神。
大家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家族被屠,对方势力极大,逃出来的孤儿应该怎么重新挽回局面呢?
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去拉外援。
如果引入别的强大势力帮你报仇,这就是《伍子胥》的剧情。如果自己组织起来了一种力量帮自己复仇,那就是《沙丘》。
但是你怎么说服别人支持你?
对,借助宗教的力量,最好能去当教主,召唤无数的教徒给自己报仇。
现在大家知道为啥我说《沙丘》更像《倚天屠龙记》了吧。倚天屠龙记里,孤苦伶仃的但是身世显赫的张无忌就是通过“明教”这个宗教组织达到了人生巅峰,小说的后期,张无忌最重要的身份就是“教主”。
不过金庸的书里,真正的草根主角非常少。主要也是金庸看懂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社会里,你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完全不依赖外力往上爬是很难很难的。你得借助别人的力量,但别人凭啥帮你呢?最后转来转去,还是得血缘纽带。大家想想,如果张无忌不是武当和魔教两大势力集团联姻的结果,他的人生能那么开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