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玛丽萨生于1950年4月,是一名贫穷的意大利裔巴西人。
在苦水里泡大的穷人家孩子,生命的新陈代谢都特别快,她两岁时父母离异,9岁时就已经给3个小女孩做过保姆,13岁开始在糖果厂做包装工,19岁时早早嫁给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刚新婚半年,丈夫就莫名其妙死在一场混乱的足球场枪战。
当时玛丽萨已怀有身孕待产,之后生下一名儿子,为了纪念丈夫,她给孩子取了亡夫的名字,叫他马克·克劳迪奥。
她一边在圣保罗做工人,一边拉扯孩子长大,还要照顾婆婆,日子过得越发艰难。
直到1972年时,她认识了一个留着满脸络腮胡子、名叫卢拉的性感男人,并在1974年嫁给了他。
年轻时的卢拉
卢拉大玛丽萨五岁,刚刚认识时,27岁的卢拉已经是工会里头的风云人物,细分人群里的超级大V。
卢拉这个词,在葡萄牙语是鱿鱼的意思——他父亲之所以叫他鱿鱼,是因为他在八个孩子里头皮肤最白——加上卢拉以前工作时,左手被车床切断了一根小拇指,只剩九指。
因此巴西江湖上,都叫他“九指鱿鱼”。(这个是我胡扯的,你们不要信)
卢拉的出身,跟玛丽萨一样苦。
1945年10月,卢拉出生于巴西东北伯南布哥州的一户农民家庭,也就是说,他是巴西版的东北银。
他家拥有意大利和葡萄牙移民血统,但非常穷,穷到他们住的地方都不能叫房子,是用木板和树枝搭建的小窝棚。小时候喝茶,是用破瓦烧水,烧出水蒸汽后,加几片树叶当茶叶喝,穷得让人抓狂。
童年时的卢拉,图源:institutolula
他爸又特能生,一口气生了八个娃,其中卢拉排行第七,娃太多,饭不够吃,常常揭不开锅,卢拉打小就是饿大的。
为了养活八个娃,卢爸阿里斯蒂德很早就跑去圣托斯港做码头搬运工,他们全家一直留在东北,直到卢拉七岁时,全家人带着一些破床破被,乘坐一辆老旧牛车,花了13天的时间,把骨头都颠散了,才从伯南布哥州,跑到圣保罗海边贫民窟跟他爸团聚。(也有资料说他爸此时另组建了家庭,他妈带着八个娃在圣保罗独自生活)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一趟有多远,我画了个从伯南布哥州到圣保罗的距离图
大城市开销大,全家更得拼命挣钱,凡是有手有脚的孩子就得出门工作,所以卢拉九岁下课后就沿街叫卖花生、桔子、木薯,念到小学五年级就交不起学费而辍学,12岁上街擦皮鞋、卖报纸,14岁到工厂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
卢拉在工厂学会了钳工、车工(我也会),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18岁时,因为高强度的工作,他左手小拇指被机器压断,但工厂老板没有向他赔偿,这件事极大地刺激到了卢拉,他开始意识到必须团结工人一起斗争,才能为工人争取到合法权益。
只有工人才能理解工人,卢拉日后能成长为巴西左派领袖,是他的人生起点决定的。
卢拉成长之路上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就是他的亲哥哥,他哥是工会积极分子,还是一名有多年党龄的巴西共产党员,是他给卢拉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深深影响到了卢拉的思想,并且经他介绍,卢拉才于1966年加入圣保罗冶金工人工会。
由于年轻时的卢拉性情刚猛,组织能力出众,还坚持上夜校补充知识,仅仅六年后,即1972年,他便成长为圣保罗工人运动的领袖,被推举为圣保罗冶金工人工会第一书记。
1972年,正是玛丽萨和卢拉相遇的那一年。
贰
认识玛丽萨之时,卢拉也结过一次婚。
他跟自己好朋友桑托斯的妹妹玛丽亚相爱,俩人于1969年领了证。
不过玛丽亚于1971年6月患上了肝炎,此时她已经怀孕8个月,由于医院条件简陋且遇到了庸医,玛丽亚跟孩子都没熬过去。
在遇见玛丽萨之前,卢拉另跟一名护士同居并生有一女,不过这两人没走到最后。
南美人物的传记读多了,细节知道得越多,我对这种事基本就看淡了,南美那边,哪怕是普通人,他们的枕头从来都是热的,不热才奇怪。
1972年跟玛丽萨相识时,俩人一个丧妻、一个丧夫,孤苦之情极为融洽,生活颇有共鸣,便于1974年结婚。
卢拉与玛丽萨年轻时,图源:institutolula
婚前玛丽萨要求带着她前婆婆一起嫁过来,因为她前夫是家中独子,前婆婆没人照顾,她想给老人家养老。
卢拉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卢拉这点还是挺男人的,婚后一直把玛丽萨的前婆婆当岳母奉养,直到老人家离世。
他们婚后生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叫“法比奥·路易斯·玛丽亚”,这是卢拉前妻的名字,玛丽萨也没意见。
给自己孩子取名字时,用上一代的名字,是南美人的一种特殊纪念方式,所以《百年孤独》里反复出现几代人重名,看得人一个头两个大,我读到后面直接放弃梳理人物关系,你们爱咋咋滴,你们开心就好。
同玛丽萨结婚以后,卢拉的大后方就稳住了,可以腾出手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搞工人运动上了。
现在,我得交代一下大时代背景,要不大家搞不清楚,卢拉他为什么一直这么忙。
巴西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被葡萄牙人统治了322年,所以到现在官方语言是葡语,平时主要按葡萄牙人的规划,给世界生产蔗糖、棉花、咖啡、黄金、木材等。
1822年佩德罗王子在本土白人的支持下,宣布分公司独立,不再归总公司葡萄牙管,葡萄牙因为被拿破仑1807年暴锤重伤,没有力气收拾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看他们独立了。
巴西独立是件特别古怪的事情,是宗主国的王室成员带领殖民地独立,建立巴西帝国,这在全世界极少见,主子还是葡萄牙人,相当于革命不彻底,所以到了1889年,也就是希特勒出生这一年,巴西帝国又被推翻,建立了巴西共和国。
巴西这块地资源极佳,到2020年可开垦的耕地仅占全国土地6.7%的背景下,人均可耕地还能达到近4亩,他们的牧场还是耕地面积的3倍,各种矿产极丰富,本应该比人均耕地仅1.4亩的中国人过得好很多才对,然而到了2023年,他们还在跟饥饿作斗争。
主要还是工业化出问题了。
巴西的官员们也知道要搞工业化,两次世界大战南美都没参加,巴西一直躲在安全地带悄悄发育,从1964年又通过保护主义政策和外汇管制,限制国外消费品进口,推进本国企业发展,到1970年代末,巴西工业蓬勃发展,1968-1973年经济甚至达10%以上的增长率,是当时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1979年巴西人均GDP达到了1900美元,略高于韩国,在全世界处于中上水平,整个国家看起来蒸蒸日上,巴西人民离好日子不远了。
但是危机也发生在1970年代。
这又得说起我们非常熟悉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了,因为阿拉伯国家打输了,跟大伙生气,不卖油了,油价高涨造成全球经济萧条,对依赖石油进口的巴西伤害很深,但巴西当时的军政府咬着牙不想放低增长率,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眼见国际借贷利率低,就去借外债搞发展,不断增加投资和公共开支,那几年巴西的经济数据倒是好看,常常在10%左右,但已经欠一屁股债,光是1979到1982年,三年就新增1000亿美元外债。
我以前创业的时候,从不敢借钱开公司,不借钱,创业失败了大不了回职场,一两年填平账务,又是一条好汉,要是借一大笔钱,失败了搞不好利滚利,就得还一辈子债,连累家人痛苦几十年。
其实国家也一样,借钱过日子,就是把命运交给了别人,分分钟容易翻船。
1979年,巴西的船翻了。
美国在1979年大幅提高利率,只用了三次,平均利率从6.25%,一直上涨到24%。
美国提高利率的原因跟美元周期有关系,这里不详讲了,别的文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1981年巴西经济就崩盘了,GDP增速从上一年的9%下降到-4.4%,之后就开始了疯狂通胀,1988-1994年,巴西年均通胀率达到了1250%。
巴西的天,就这样塌下来了,巴西人的经济奇迹,至此结束。
叁
在天没塌下来之前,卢拉所在的圣保罗市,一直是巴西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
圣保罗能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本州西部大量种植咖啡,而咖啡在19世纪,曾占巴西对外出口的70%,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商便住在圣保罗市,商人带来了工人,工人带来了社区,社区带来了政客。
后来铁路的开通,使内陆到沿海的火车都汇集到圣保罗,就进一步促进了该市发展,几百万人口涌过来,圣保罗就有了交通、人口、资金各种发展工业的优势。
1919年时,圣保罗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烟草、家具等产业都先后建立了起来。
向现代产业进发时,冶金、机械、化学、电气材料、运输材料也跟着发展了起来。
到1960年时,圣保罗就是巴西最大最富有的城市,工业门类也最齐全。
按2017年的数据,巴西制造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从1984年最高时的31%狂降到了10%,但巴西工业祖上也是阔过的,圣保罗就是到现在,还有3万多家工厂,200万产业工人,占巴西工业的一半江山。
在1970年代工业发展如火如荼时,圣保罗拥有大量像卢拉这样的底层产业工人,工人们为了自保,建立了各种工会,卢拉就是在工会里混出头的。
卢拉二婚后的第二年,即1975年,在干了三年圣保罗冶金工人工会第一书记后,以95%的得票率,升到了工会主席,1978年以98%的得票率二次连任。
工会主席的工作对卢拉的帮助非常大,使他在工人阶级里建立起了强大的威望,成为他日后政党事业的起步基石。
1970年代,巴西工人力量的代言人,不仅仅有卢拉,还有毕塔尔、杜特拉、路易斯等,不过卢拉在这些人当中声望最高,增加工资、缩短工时、提高劳动保护的事项,都是卢拉在带头领导,他是工人们心目中的带头大哥。
1979年11月,巴西议会批准政府提出的改革法案,取消实行了14年的两党制,恢复多党制,卢拉便和杜特拉在第二年2月10日,建立起了工人政党“巴西劳工党”。
巴西不是一直是议会制吗?怎么突然跑出个“恢复多党制”出来?
原来1964年时,巴西总统古拉特打算将炼油厂和外资公用事业收为国有,并反对美国对古巴的制裁,一直严防南美共产主义的美国高度紧张,CIA便联合军队发起军事政变,将古拉特赶下台,解散了州议会,暂停了宪法,建立起了军人独裁政府。
军政府上台后残酷镇压国内左派,虐待反对者,也不能说这些军人完全不干人事,经济其实发展得还算不错,但跟阿根廷的情况一样,军政府对国民下手太狠,心里头都虚,怕将来被算总账,知道自己迟早要遭报应,因此也想及时脱手。
从1974年开始,军政府就有放弃政权的意思,石油危机更让他们难以应对,1977年不再跟美国搞军事联盟,1979年若昂成为军事总统后,就希望巴西成为“民主国家”,便开放了党禁,允许民众建党。
所以1980年,卢拉就有机会正式建党了。
建党后的第八天,玛丽萨在家里,亲手为劳工党缝制了第一面党旗,4月时,卢拉为了拉人气,准备搞一次大罢工,军政府冲进他家里,将他和17名党内骨干,以“煽动罢工和阴谋颠覆政权”的罪名定罪,判了三年半监禁。
卢拉被捕的消息激怒了圣保罗的工人们,大伙发起罢工以示抗议,政府迫于压力,另外军政府也确实有松动的意思,最高法院最后判决卢拉无罪释放。
就像孟晚舟被美国迫害过,她在华为的地位便大大提升,卢拉这一次被军政府迫害,也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政治影响力,以后大家就管卢拉叫“九指鱿鱼、左派先锋”。
1981年9月底,劳工党在巴西利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张建立一个“既没有剥削者也没有被剥削者的社会”,卢拉当选党主席,同时宣布该党有30万党员。
这时巴西军政府也走到命运的尽头。
1984年时,若昂在美国做心脏手术时,巴西人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民选下任总统,1985年军人不再担任总统,盖泽尔接盘时,建议国家慢慢民主化,先直接选议会,再直接选总统。
所以卢拉旗下的劳工党,走的是先议会、再总统的路线。
1986年11月巴西举行议员选举,劳工党拿下16个众议员席位,卢拉以圣保罗州历史最高纪录的68万张选票当选众议员。
劳工党此后发展稳健,1989年获得36个众议员席位,2002年发展到91个,占当时513个总席位的18%,是众议员最多的政党,同年参议员也占到14席,占总数的17%,超过连续执政8年的巴西民主社会党所拥有的11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