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对内自称“华夏”,对外号称“南天小中华”。
然而这个偏居中南半岛的“小中华”并非一直都心甘情愿当人小弟的。地处红河三角洲的古代越南,土地和人口都极为有限,要想在当时东亚的华夏体系下拓展势力,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都离不开对中原王朝的正面挑战。
越南在东南亚是个不小的国家
但刚刚脱离中原王朝的越南当地政权
其实仅限于红河下游这一隅之地
当“南天小中华”挑战大中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奇景呢?
大宋虽广,南无交趾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自领兵击败北汉,五代十国的局面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统一。
统一全国向来是历代帝王的名垂千古的功绩,但是赵光义依然心病重重。此时的大宋,虽然土地辽阔,但是“北不得幽蓟,西不得灵夏,南不得交趾”,围绕着这三个地方的战争几乎是贯穿整个宋朝对外战争的主旋律。
东北有辽、西北有西夏、南方有越
皆是大宋的心头大患
其中,这南方的交趾值得一提。它在宋之前长期是中国郡县,汉代设置交趾刺史,唐朝设立交州总管,但随着大唐被藩镇瓦解,中土陷入五代十国的格局分裂,交趾伺机独立一方。自居正统的大宋自然不愿意承认交趾独立,一贯将交趾视为郡县,也将交趾的存在视为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遗留问题。
唐朝崩溃确实使中原王朝边疆大幅收缩
交趾也是抓着这个机会成功独立
并在孱弱的宋朝期间实现大幅扩张
为自己在南方打开了新的天地
但是,当时北宋定都汴京,地处中原,距离交趾1500多公里,毕竟鞭长莫及。反倒是距离大辽边界仅四百多公里,北方强敌才是大宋头顶上悬着的利剑。而且此时宋廷还得到一个好消息——大辽新君,一个十二岁的小毛孩要继位,背后主政的则是萧太后。
辽作为一个深入汉地的少数民族政权
在多方面采取了两种制度并行的办法
以解决南北矛盾和皇位继承等问题
而作为历代皇后的萧氏家族
明显增强了耶律皇帝们传承的稳定性
(图片来自wikipedia)
赵光义对这对孤儿寡母当然大感兴趣,这很有可能是这位皇帝人生中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后的机会了。
986年赵光义下令大宋三路大军直插大辽,却没想到被大辽反杀,宋军遭遇断粮和包围,被迫仓皇撤退。最后地没收回,辽军还用宋军的尸体堆成小山筑京观来威慑大宋。
辽曾经与盘踞山西的北汉政权长期钳制中原王朝
北宋在将北汉消灭后想一鼓作气夺回幽云十六州
失败告终,这个缺口宋朝再也没机会堵上
战败的消息传来,赵光义大声痛哭,捶胸顿足,大受刺激。从此对兵家之事再无半点激情。得知趁火打劫的交趾也在南方边境,烧杀抢掠,也没有力气予以反击了,只能采用安抚政策,并在993年册封当时实际统治交趾的黎桓为交趾郡王。
封一个郡王怎么够,对内可以要自称皇帝的
(黎桓塑像,图片来自wikipedia)
黎桓被册封之后虽然表面上臣服大宋,但是依然不断找借口骚扰大宋南部沿海。
至道年间,黎桓多次命令一百多艘战船和5000余人跑到大宋边境掠夺人口和物资。大宋不敢轻易动兵,派使者见黎桓。此时的交趾人还很清楚,虽然在南方可以独霸一时,但真与大宋交起手来还是要吃亏,便辩解这是海盗干的,跟交趾没有关系,请使者回去在皇帝跟前美言几句。
但这番话还有下半句机巧:倘若交趾要反叛大宋,一定先攻打番禺(今广州地区),然后一举夺下闽粤两个省,而不会只满足于抢掠几个小地方。
打到广州,夺了岭南
挑衅已经送到了手边,大宋还是忍了。
血洗钦廉邕
1005年,黎桓去世,经过内斗之后,其子黎龙廷继位。按照规定,黎龙廷要来大宋皇帝跟前“报到”,讨个册封才算名正言顺。结果黎龙廷前脚刚刚离开交趾,留在交趾的大校李公蕴就篡了他的位,还把黎龙廷全家“一锅端”。
这父子俩真是很像了….(黎桓和黎龙廷)
(图片来自wikipedia)
大宋朝廷又一次采取不介入态度,只给黎龙廷传达了消息,摆出了要袖手旁观的架势。而且没过多久,大宋就册封了李公蕴为交趾郡王。
黎朝这简直可以说是二世而亡了
本来开国大王想的也是千秋万代无穷尽也
(这中间有一个黎龙钺,是黎龙廷的兄弟
但继位不久就被兄弟推翻了)
熟悉的剧情,熟悉的味道。新的交趾郡王“果然”走上了挖大宋墙角的道路。多次派人到钦州(今属广西)等地抢人抢物。大宋朝廷得知以后,盛怒之下……还是忍了。不久之后,李公蕴被还大宋晋升为南平王。
李公蕴开创的李朝意义重大
存在的时间长达两百多年
并且在多方面开创越南国家的政治传统
如果黎类比为秦朝。李就类似汉朝
(李公蕴迁都时所颁的诏书,从华闾迁到河内地区)
(图片来自wikipedia)
犯了事儿反而得到奖励,这极大“鼓舞”了交趾李氏王朝。李公蕴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们继位,交趾对宋朝的侵扰不断升级,由原来抢人抢物发展到抢地盘。到李日尊在位的时候,宋朝和交趾关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只需要一把火就会彻底引爆。
李日尊在越南是被称为“李圣宗”的
在位期间也是大力建设国内
并努力吸收中华文化的成果
但这也丝毫不妨碍入侵宋境劫掠人口牛马无数
(图片来自wikipedia)
点燃这把火的,就是王安石。
经过“王安石变法”,北宋国家财政军事局面得到好转,宋神宗和王安石对交趾开始采取强硬政策。王安石提拔沈起出任桂州(桂林)知州,不久后刘彝继任。这两位一个比一个强硬,不仅在桂州(桂林)一带征集士兵,训练水师,刘彝还斩断了跟交趾的贸易。
在桂州集合,已经很明显了,要打仗
交趾李氏王朝内部争论激烈,力压群臣者是一名宦官——越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常杰。此人出身显赫,其父亲是交趾太尉,是个“官二代”,不仅长得英姿勃发,还精通兵法骑射,继承父亲当上了军官。
再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净身成为太监了……但是并不影响他领兵打仗。在交趾捕捉到大宋的备战信号后,李常杰认为,与其等着挨打,不如先发制人。
越南河内市祭祀李常杰的机舍灵祠
对于越南方面算是大大的功臣
(图片来自wikipedia@Phó Nháy)
熙宁八年(1075年)十一月,交趾10万大军在李常杰指挥下,分两路进攻大宋,一路攻占钦州和廉州(今广西合浦),另一路直插邕州(今广西南宁)。
不过此时大宋在名义上依然还是交趾的宗主,反叛不能出师无名。于是交趾军队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说王安石的青苗法害人不浅,交趾这是替天行道。北宋朝廷根本没有料到这一出,南方缺少强有力的防备,不到十日钦州和廉州失守,数万人遭到屠杀。
水陆并进,钦廉邕接连失守
当年12月,八万交趾军队围攻邕州城,邕州知府苏缄率众抵抗,并在城内募集4000余人分守要害。人数差距太过悬殊,邕州城周边据点逐一沦陷,苏缄等人浴血死战,却终究难免四十二天后城破的命运。
是役,通判唐子正阵亡,知府苏缄身负重伤,组织全家男丁死战报国,自己也自焚而亡。
谁赢谁输
交趾人的暴行和邕州的惨烈战况传到汴京,大宋朝野震动。1076年,朝廷发布《讨越南敕谕》,调动驻守在山陕两地的禁军精锐部队十万人南下。邕州失守第二个月,第一批宋军抵达,不久之后集结了全国三十万人直奔邕州反击。
交趾将军李常杰很清楚陷入和大宋的全面战争于己不利,便提出释放手上俘虏的宋朝百姓求和,将军队渐次撤回国内。
从桂州援助邕州的距离
和从升龙攻至邕州的距离差不多
李朝方面在地形上更困难
宋则要把更多资源从北方先运到桂州
双方在后勤上的压力都很大
宋军方面在经历若干次将领调整后,形成了以郭逵和赵卨为核心的指挥层,追着撤退的交趾军接连收复邕州、钦州和廉州,士气大振。
1076年末,宋军经过休整集结之后,反攻入交趾,一路推进到富良江(今红河)进行决战。但是无论是交趾还是大宋,对富良江战役的记载都差异颇大,详情只能从中越两国史料记载当中还原一二。
当年十二月,郭逵率领宋军抵达富良江水系,水系当中的如月江则是双方争夺的主战线。面对要渡江的宋军,李常杰指挥交趾战船四百多艘沿线防守狙击。宋军被拥有地利的交趾水军攻击,死伤千余人,被迫撤退。
河不算宽,不过宋军远道而来客场作战
确实也算一天险
胜利的滋味让李常杰特别过瘾,为了鼓舞士气,他专门念了两句诗:“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李常杰估计没有想到,他随口赋的一首诗,被后世神化成了“越南第一次独立宣言”。奥巴马在提出“重返亚太”之后出访越南,在发表演讲时他还专门念了这句诗来跟越南人套近乎。而当年的交趾军听完之后,也果然士气大振,连夜渡江偷袭宋军营地,侵扰宋军。
想不到观海也有念诗的习惯
在多次侵扰之后,郭逵命令宋军逐步撤兵,把交趾军引入包围圈,以免硬碰硬损失过大。
李常杰果然中计,见宋军后撤便开始调动大军乘胜追击,却不想被埋伏在山林中的宋军突施冷箭袭击,交趾军在富良江伤亡惨重,残部撤回江南,宋军进逼北岸,富良江天险成为两军共有。
宋军很快转入渡江战斗。但由于宋军大多是来自北方的士兵,长居越南水土严重不服,再加上宋军内部常出现的将帅不合、文武不睦的勾心斗角,战斗力确实受到了影响。而且从中原赶赴交趾,补给线过长,此时的宋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几番强攻不下也只能撤兵。
发源自中国的元江-红河
如果在下游真的划江而治
那江的对岸估计也保不住了
尽管最后宋军撤退,但是交趾遭到重创。其中交趾太子阵亡,太子殉国让统治交趾的李乾德意识到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终于上表给宋朝请罪。而考虑到自身战力不济,北方威胁又时时存在。最终,大宋接受李氏王朝的请罪表,双方议和撤军。
战斗谁输谁赢,则成了悬念,留给世人评判。
熙宁战争结束十年之后的1085年,宋军对西夏的战事战败,消息传来,宋神宗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这个曾经立志变法图强,再造汉唐的帝王,意识到理想破灭的时候,陷入终日郁郁寡欢。
同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带着他的理想离开人世。宋神宗的离开,也永远带走了大宋收复交趾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