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猫哥:同是面粉,为何欧洲人做面包,中国人做馒头? |2024-04-03

很久很久很久……大概一万多年以前,地球上食品界发生了两件大事。

头一件事发生在西亚的两河流域,那里的人们率先将野麦成功驯化成麦子,人类开始吃上了面。

第二件事发生的时间略晚一丢丢,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远古先民,驯化了野稻,人类吃上了米。

你说一个面食问题,我扯米干嘛?

别急,后面它俩会用另一种方式相遇,让面食走向了“面包和馒头”的两岔。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咱且说西亚地区种出了麦子,怎么吃?

奴隶和底层人吃的是麦粒饭”。

把麦粒简单加工,去了外壳,扔进陶锅里拿水一煮就行,简单方便。

但整颗的干麦粒不容易熟,熟了也很坚强,一粒还是一粒,吃起来又硬又梗又黏,麸皮感极强,满嘴是渣,嚼的死费劲,咽的贼难受,也就奴隶才吃。

瞎对付,填饱肚子饿不死。

难吃就算了,关键那玩意不好消化,搁肚子里翻江倒海贼难受,费牙又夭寿。

奴隶主吃的是比麦粒饭高一级、用面粉做成、口感好易消化的“饼馕”。

图片

奴隶将去壳的麦粒用石头砸碎,再放到平整的石板上继续碾压,变成粉末状的“面粉”,加水加盐和成面团。

放在薄石板上烘焙,或者移开炭火,将面饼放进火堆,再将灼热的木炭覆盖上去。

最后烤出一张喷香四溢的饼馕,让主人撕下来蘸着肉汤吃。

这种面食加工及食用方式,一万年来始终是西亚地区的主流,至今也是。

麦子的版图,从最初的两河流域逐渐覆盖整个西亚地区,占领了整个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

又因为西亚是沟通亚欧非三大洲及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所以麦子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传播并扩散出去,版图不断扩张。

向西,去了欧洲的古希腊和西班牙等地中海地区。

向北,进了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

西南进了埃及,东南进了印度。

向东,到了中国,又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

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又把它传播至南北美洲及大洋洲,至此,麦子完成了全球扩张。

然后有意思的来了,贼好玩。

小麦面粉的加工方式,全世界主要有三大流派并驾齐驱:

西亚及中亚地区的“饼馕流”,西方欧洲的“面包流”,中国及周边区域的“馒头面条流”。

中西亚地区我们知道,西亚普遍干旱,树木稀少,柴火稀缺。

中亚游牧众多,把面粉加工成省燃料、易携带、不易腐坏的饼馕,是最适合的加工和食用方式。

很多答主都有精彩解答,我就不赘述了,“燃料稀缺+游牧方式”是“饼馕流”存在及延绵至今的原因。

“面包流”靠的是“酵母”。

据说源自一个专门为主人做大饼的埃及小奴隶,一天晚上,饼还没烤好而他却睡着了,炉子也灭了,空气中的野生酵母进入生面饼,借着炉子余温快速发酵,让它膨大。

等他一觉醒来,赶紧生炉子继续烤制,意外发现大饼外脆里嫩、又香又软…….

面包就此诞生,成了中东、北非、欧洲、中亚和北印度地区的主食。

图片

后来随着大航海时代,又跟随殖民步伐成了美洲澳洲的主食。

那麦子进入中国后,又发生了什么,怎么会走向“馒头”的分叉?

当初麦子一路向东,进入中国西域,依然因为“燃料稀缺+游牧方式”保持着“饼馕流”的原始本色,至今也是新疆那边的主食。

等它进入河西走廊、黄河以北及中原地区,最开始的阶段,和西亚的吃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充满着浓浓的西亚特色。

奴隶和底层人吃糙硬的“水煮麦粒饭”(这种底层饮食习惯甚至延续到汉代),奴隶主吃经过精细加工的“烤饼烤馕”。

直到“面粉和稻米的宿命相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馒头诞生了。

汉风网网站提示:
经过两天的测试与系统重构,我们的支付问题已经解决,请老友们放心支付。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12)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猫哥:同是面粉,为何欧洲人做面包,中国人做馒头? |2024-04-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