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双方给彼此制造的伤亡仍在上升,停战依然遥不可及。
乌克兰战争已经演变成一场消耗站,而美国军方的大脑们也在反思,消耗战已经过时的判断是否错了。
美军曾认为精确武器才是赢得未来冲突的关键,但俄乌冲突证伪了这一观点。俄罗斯的炮弹军工厂在同被寄予厚望的北约尖端科技比拼中更胜一筹,也让乌克兰的颓势难以扭转。
传统的战争理论并没有过时。冲突初期乌军占据优势,俄军表现不佳;但两年后的今天,即使乌军的某些战术非常优秀,但俄在战略上已经胜出一筹。
俄从初期的使用合成兵种攻坚,改为先由“炮灰”消耗乌军、再用精锐部队突击。俄充分利用在国防工业领域的战略优势,将战场经验、工业体系和战略决策联系起来,使得战争的平衡逐渐向自己倾斜。
美国建制派主导的政治类媒体对自由世界必胜充满信心,但专业类的军事媒体愈发悲观,认为北约对战争整体的判断让西方陷入泥潭。
如果再不从战略到战术上进行全新调整,无论是这场战争还是未来的战争,西方都将落败。
政治类媒体的乐观是出于舆论战需要。金融资本需要公众继续支持这场代理人战争,用强大的叙事能力维持西方的优越感。
而专业的军事媒体更悲观是源于事实。再强大的叙事也改变不了西方在乌克兰战局的坍塌。
如今,拜登的建制派媒体试图把乌军落败归咎于反建制派援乌不力。
而反建制派和大量公众却反过来质疑,拜登凭什么认为追加援助可以扭转战局,继而质疑拜登策动乌克兰战争的整个战略的合理性。
说到底,美国的建制派和金融资本的判断脱离了现实基本面:一方面高估了自己的控局能力,一方面低估了对手的反制能力。
当预期无法实现时,又一股脑的选择加注,而不是认错或是换招。
如今最慌张的是欧洲。随着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越来越少,欧洲被推到前沿。历史上曾经让欧洲胆寒的西伯利亚铁骑,似乎正在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