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个玻璃之王。
曹德旺做梦都想逃离农村,1983年承包下当地的乡镇企业,起初只能生产水表上的那一小块玻璃,1985年开始涉足汽车维修玻璃。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一切百废待兴。尽管中国玻璃颇有谈资,比如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块玻璃可以追溯到袁世凯,比如近代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就是生产玻璃,再比如新中国独立研制的“洛阳浮法”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美国PPG浮法,齐名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
但是,这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中国工业已经全面落后世界。
曹德旺自己就深有体会,第一次带领技术工人前往美国,随身带的玻璃样品根本不敢拿出来,最后直接扔进了垃圾箱。福耀第一次瞄准出口,碰了一鼻子灰,出口加拿大因为质量不合格被退货,还赔偿了六、七十万美元,在90年代可是一笔大钱。
90年代,坐享市场经济的春风,福建系的民营玻璃厂家碾压国企,成为行业领头羊。福耀玻璃是福建系中的佼佼者,逐渐成为国内同行中的执牛耳者。
凭借劳动力等禀赋优势,中国商品一进入国际市场就所向披靡。但是,崛起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遭遇“特殊对待”,其实,凡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对今天发生的这一切并不感觉陌生。
2001年,刚在美国市场尝到甜头的福耀,被一纸突如其来的诉状,打破了喜悦。
因为明显察觉自己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玻璃巨头PPG牵头另外两家美国厂商,请求美国商务部对福耀等31家中国汽车玻璃厂商开展反倾销调查。经裁定,福耀玻璃最终被强加11.8%的反倾销税。这还算少的,最多的中国企业被强加了124.5%的税,直接断绝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希望。
几个月前,中国刚刚加入WTO,这是几代中国人含辛茹苦的谈判结果。中国到底会不会兑现加入WTO的承诺?现在全世界都盯着美国商务部和福耀。
强敌叩门,福耀内部会议的意见并不统一。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要应诉。首先,美国业务占比并不大,如果追加诉讼,预计付出的律师费比倾销税还大,得不偿失。其次,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而且利润比美国市场高,集中精力做国内市场,因祸得福,何愁没钱赚。
第二种意见,是应诉,因为不应诉等于承认了倾销,不但失去美国市场,“中国商品在倾销”的概念会蔓延到其他市场,福耀不仅会失去美国市场,还会被迫退出整个国际市场。
曹德旺是个狠角色。福耀曾经因为地产项目吃了官司,律师不给力,曹德旺就自己辩护,法庭上,指着庭长的鼻子说,“我听说你拿了对方200万包他们赢”。
曹支持福耀打回去,原因也有两个。第一,福耀绝不能失去国际市场。汽车行业高度专业化全球化,福耀的客户是全球八大汽车厂,采购策略是全球策略,退出美国等于退出世界,最终也会退出中国。
第二,美国是法制国家。
福耀以美国商务部裁决不公为由,把商务部告上了联邦巡回法庭,一年半后打赢了官司(9项主张中的8项获得美国法庭支持),尽管付出的律师费超过了反倾销税。
当初被制裁的31家中国汽车玻璃厂商,只有3家选择反击,只有福耀1家胜出。于是,福耀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出口美国无须缴纳反倾销税的汽车玻璃企业。
美国,这个当时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从此在曹德旺眼前一马平川。
2005年,是曹德旺最开心的一年,反倾销诉讼历时4年,取得最终胜利,美国海关返还了罚金,曹德旺被称作“中国入世后反倾销胜诉第一人”。此外,福耀还在国际OEM市场中了5个标,至此国际化业务大踏步前进,占到收入的35%,利润的1/3。
这就是中国第一代跨国企业的成长路径。
三十年时间里,福耀玻璃的销售额增长了866倍,利润增长了539倍。目前,福耀玻璃在国内汽车玻璃市场占比60%,全球市场占比25%,客户覆盖世界八大汽车集团,上到豪车宾利、劳斯莱斯、特斯拉,下到奇瑞、华晨,都用着福耀的玻璃。
玻璃之王,当之无愧。
相比之下,做手机玻璃的蓝思科技,故事更曲折也更传奇。
周群飞15岁辍学,去深圳打工,苦熬多年,再以“厂妹”的出身创业,蓝思科技起初做的是手表玻璃。
2003年,福耀玻璃已经在美国和世界叱咤风云。蓝思作为小工厂,欣喜地接了一个有转折意味的订单,为摩托罗拉的V3手机做视窗玻璃。
果然,在决定命运上,个人奋斗是远远赶不上历史进程的。
试想,如果人类停留在功能机时代,那么玻璃的使用只有视窗上的小小一块,那么周群飞的舞台也就永远只有那么小小的一块。
但是时代的大门缓缓打开,2007年iPhone发布,至此开启了苹果公司不可一世的十年。由于取消了实体按键,iPhone的正面需要一块支持多点触控的玻璃+屏幕。
是的,整个正面。
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供应商,苹果的要求非常高——硬度、耐用性、无限制压缩的厚度,还有略带轻微弧度的边,堪称变态。
蓝思科技直接杀进了iPhone的供应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