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中国强大的制造业竞争优势,美国拜登政府既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也不敢跟美国选民讲清楚“美国产业、企业和工人缺乏竞争力”的真相,而是通过不断发明“新词”,来抹黑、攻击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并误导全球舆论。其中,拜登政府高官近期反复炒作中国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就是其中的最新例证。
2)我曾经长期从事国际财经新闻报道,到底什么是“产能过剩”?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现有产能明显大于需求;第二,由于市场上存在明显的供过于求问题,全行业出现普遍亏损,难以为继。以中国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例,这些行业确实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在全世界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纷纷转向可再生能源之时,全球市场对于中国“新三样”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并不存在大规模产品积压、大面积行业亏损的问题。
3)无论是在“新三样”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中国制造都积累了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包括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链和供应链聚集效应、中国企业家的拼搏精神、中国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吃苦耐劳等。此外,中国政府的前瞻规划和因势利导的政策,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4)强大的中国制造,不仅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了全世界最具有性价比的各种产品,也让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从中国制造中受益。纵观过去几十年全世界主要产品发展历史,每当西方控制一个产业时,他们为了覆盖更高的成本、追求更高的利润,往往会将产品价格定得很高,最终只让西方国家的民众消费得起,只让一部分其他国家的“富人”消费得起。这在本质上对“穷人”是歧视性的,也是一种非包容性的经济发展过程。西方国家控制某个产业所造成的这种“只为全球少数有购买力的富人服务”的现象,我们研究得还非常不够。
5)举个例子,三十多年前,一辆德国大众生产的桑塔纳牌轿车,在中国要卖到二十多万人民币。这对于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通民众来说,都异于是“天价”。还有一个例子,二十多年前,一台IBM的顶配电脑,在中国要卖到一万多块钱人民币,而那个时候,我刚从北大毕业,在体制内媒体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才两三千块钱。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再考虑到过去二三十年的通胀水平,不能不说,十分神奇的是,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德国大众的汽车,还是IBM的电脑(后来被联想收购),价格竟然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了下跌。
6)也正是因为汽车、电脑等产品的价格,过去二三十年里,相对于中国老百姓的收入不断“下跌”,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享受到了这些以前只有“富人”、只有“有钱人”才买得起的东西。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大众、IBM等企业“良心发现”,而在于中国本土厂商不断崛起,制造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使得所有的汽车、电脑厂家,都不得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更低的价格为广大中国消费者服务。
7)这就是中国制造的魅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可以说,从汽车到电脑,从冰箱到洗衣机,再到各种日常用品,中国消费者已经享受到了全世界综合来说“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当然,这也是市场竞争的魅力。
8)随着中国制造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全世界的消费者也将因为中国制造而受益。我们已经看到,随着大量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进入到全球市场,越来越多的手机、电视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等,进入到了世界各国的“寻常百姓家”。这降低了全世界的通胀水平,让全世界的普罗大众受益。这是中国制造对全世界的重要贡献。同样,我们以前对于这一点讲得太少了。
9)中国制造风靡全球,有没有“失意者”?当然有啊。最主要的“失意者”就是美西方的企业。以前,没有中国企业的竞争,他们可以轻轻松松、躺着赚大钱。现在不行了,他们必须学会跟中国企业比拼创新、比拼价格、比拼服务、比拼奋斗精神。这对于习惯了高福利、高成本的西方企业来说,简直“快要了他们的老命”。但是,总不可能为了让少数西方企业高管可以享受奢华的私人飞机和游艇、为了让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赚得盆满钵满,就去打击中国制造吧?美国拜登政府现在打击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的做法,就是在与美国消费者作对、在与全世界的消费者作对,而拜登政府保护的,不过是那些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美国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高管和很少一部分劳动者。
10)从美国政府和媒体这一段时间不断炒作所谓中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直以来,这个世界上最过剩的恰恰就是美西方政客和媒体不断制造的各种“虚假叙事”。他们利用舆论霸权,不断炮制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新说法”和“新名词”,来打击中国,来为自己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辩解。他们的这种做法已经完全“套路化”了。
我们该怎么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教授、专家,还有经济学家、媒体人等,要在思想上实现对美西方的“断奶”。长期以来,一些中国人看美国报纸,听美国政府官员讲话,研究美国的各种研究报告,整个脑袋都被人家给“改造”了。他们思考问题、讲话、写文章时,完全跳不出人家制造的“话语陷阱”和“思维陷阱”,总是顺着别人指定的方向,甚至反过来不断怀疑、指责中国。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殖人思维”。在这方面,林毅夫、温铁军,甚至最近很火的卢麒元,都做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希望更多中国人可以摆脱“殖人”思维,在思想上同美西方“断奶”,从中国视角和中国利益出发,去研究真问题,去提出更多原创性的观点和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冲掉美西方过剩的“虚假叙事”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