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大口径重炮为什么会放弃用了几十年的152mm口径,转投155的怀抱?
其实并不是说155比152强多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一个加拿大人,二可以算是一种“市场行为”。
大口径军属重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存在两种口径,分属两个阵营,
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他们使用152mm口径,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使用155mm。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竞争的关系,我不但要和你不同,还要竭尽全力证明自己的标准比你优秀,大到制度,小到身管武器的口径。
我们虽然不是华约国家,和美苏争霸没有半分钱关系,
但是从抗美援朝结束到60年代我们都和苏联的关系比较好,反而美国一直在各个领域制裁我们,
所以包括武器在内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用的苏联那一套。
二战结束后苏联不断改进152mm榴弹炮的性能,推出了很多升级型号,
我们根据苏联D20仿制的66式152mm加农榴弹炮就要比根据D1仿制的56式152先进很多,
新152的射程从10公里大幅提升到了20公里以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66式152就给越南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阴影。
56式152mm榴弹炮
66式152mm加农榴弹炮
2a65式152mm榴弹炮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苏联继续升级152炮,比如1987年出现的2A65式152mm榴弹炮,
2A65有双室炮口制退器,半自动楔式炮闩,射程增加到24公里,战斗全重降低到7吨,各方面都比D20和66式152强了很多,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没办法第一时间搞到苏联新型火炮的技术。
虽然我们自己也在搞新一代152的技术论证,并且很多老军工人的回忆录都谈到,当年国产152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工程开发阶段,
但两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了我们全面放弃152,转而使用北约标准的155。
大家一说起对中国有影响的加拿大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实际上还有一个吉拉德布尔,大家尊称他为布尔博士。
布尔博士是一位火炮天才,一生致力于新型火炮和弹药的设计,“巴黎大炮”、“巴巴多斯火炮”,45倍径身管火炮革命,都是他的杰作。
1981年,布尔博士访问中国,推销自己的45倍径155mm榴弹炮,
24升大药室和枣核底排弹的设计,最大射程达到39公里,相比于66式牵引榴以及后来的83式自行榴弹都存在明显优势,据说当年军方高层看过后相当满意。
PLL-01型牵引式45倍口径155mm榴弹炮是我国155榴的开山之作
但这只是促使中国改变重炮口径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80年代中美关系越走越近,
这里并不是说我和你关系好就一定要用你的标准,而是我们关系好,我一方面引进你的技术没什么障碍,
另一方面符合你的标准,也就代表我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卖到你和你盟友的市场。
基层军队一开始其实还不太接受155,毕竟152用了几十年,性能也够,
口径改了,那训练大纲、作战条令、弹药基数、甚至包括车库炮库这些后勤保障全都要改,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但是别忘了北约这个巨大的军火市场,一旦咱们改用北约标准的155口径,就代表军工外贸产品迎来一片红海,
你要知道,155炮弹的市场可比152大多了,那个时候咱们穷啊,能赚钱,还是赚美国欧洲的钱,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所以现在有种说法,就是咱们生产的155mm火炮和弹药,首先是在国际军火市场大获成功,然后再反过来影响了国内的看法。
PLZ-45型45倍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及其弹药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军工外贸出口的一张名片
解放军自用的PLZ-05式52倍径155mm自行榴弹炮,真正的陆战之王
在这之后的三十年,中国发展出了39倍径、45倍径、52倍径三个系列的155mm火炮大家族,
同时吸收美苏火炮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口径,两种膛线,三种炮管长度,四个平台,完整庞大的155mm火炮系统,
更有枣核弹、底排弹、末敏弹、制导炮弹、火箭增程弹等全体系弹药,
比方说现在最受欢迎的155mm超轻型加榴炮就是美国的M777和北方工业的AH-4,咱们的AH-4比M777更贵卖得还更好。
配套的弹药那就更不必说了,物美价廉谁不喜欢对吧?
布尔博士带来了155炮的理念,美国西方带来了155炮的市场,两个因素相叠加,所以才导致咱们从152全面转向155。
如果两种口径的火炮都正常迭代, 3毫米在性能上并不会带来什么巨大的差距,
现在仍在服役的152大多数都是苏联在上世纪6、70年代研发的,如果正常迭代, 90年代末大概率就会出现新一代152,
只不过苏联没了,那么他主推的152mm口径,自然也就失去了进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