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
据观察者网4月17日援引路透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在一场会议上公开警告:
因为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前所未有的袭击,美国打算在未来几天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
据悉,对于美国方面的制裁警告,欧盟方面立即作出了积极回应,宣布将扩大对伊朗的制裁。
此外,有知情官员表示,美国目前除要求七国集团(G7)扩大对伊朗制裁之外,同样也在寻求中国提供帮助。
当然,就连“借口”他们都替黑白颠倒者们想好了
——在16日当天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的间隙,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于接下来的制裁伊朗“一锤定音”:
我们不会预告我们的制裁工具。但是,在我所进行的讨论中,切断KB分子向伊朗提供资金的所有选项都将继续摆在桌面上。
荒谬吗?
4月1日,以色列出动战机轰平了伊朗大使馆,炸死了13人,伊朗去联合国“报官”,然后被各种推诿、踢皮球,无人敢管…
整整13天,面对暴怒的国民,伊朗政府只是要一个公道,但是讲道理的伊朗,最终等来的却只是美国充斥傲慢和冰冷的“不准报复”。
申冤无门!伊朗能怎么办?
4月14日凌晨,伊朗向以色列发起导弹袭击,并宣布这只是对以色列犯下诸多罪行的惩罚…
然后仅仅就在几个小时之后,挨了揍的以色列就跳了出来,他们伤口撒盐,污蔑在伊朗使馆被袭击事件中的死难者,都是反对以色列的“KB主义”人员。
何其恶臭?我去特么的,反对以色列就是KB主义!
当然,恶心人的还远不仅如此,跟随以色列的伤口撒盐,曾在过去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都缄口不言的整个西方世界,随着以色列的被炸都开始了哭丧:
以色列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的儿童生活在了死亡的阴影下;
以色列被蓄意针对,埃尔比勒的宁静夜空被导弹划破;
….
乌克兰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响应,德国外交部长在X上发声控诉,美国财政部长亲自下场站台,污蔑伊朗与KB分子勾连,并誓言对于这场“前所未有的袭击”将进行制裁!
就是这么荒谬。
当以色列遭到袭击之后,上至官方、下到网络舆论,整个西方社会都默契的开始了一场盛大的谎言狂欢。
在选择性的故事讲述下,受害者伊朗,竟然成为了邪恶的KB主义施害者,而真正挑起了这一切罪恶的以色列,却成为了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坐视和推动了一切罪恶发生的美国,堂而皇之的继续担当着正义裁判!
对于美西方的无耻,已经不必赘言。
在戎评看来,随着伊朗反击以色列之后的国际网络主流舆论反转,以及更早之前巴勒斯坦人道主义危机的几近遗忘,有这样一个真相已经不容质疑:
当前的世界主流舆论环境,本质上仍旧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体系之中。而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为达成多种利益诉求不断篡改基本事实的美西方,已经具备了从舆论层面去轻易摧毁一个国家的能力!
这并非妄言。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当日凌晨,在万众瞩目的寂静沉默中,克里姆林宫上的苏联国旗在莫斯科呼啸的寒风下缓缓降落,曾无数次被高歌的《牢不可破的联盟》,终究还是一夜崩塌…
不可否认,从冷战终结的角度上看,苏联的解体确实为当年的世界局势增续了难得的稳定
——曾一度笼罩世界的核战阴云就此散去,无论是东欧对峙还是远东三线布防的各种未知隐忧,被一夜化解!
但是,正如普京所说的那样: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
注意,这场“灾难”所针对的,并不仅仅只是俄罗斯以及原苏联加盟国,在戎评看来,这场“灾难”的适用对象,应该是世界范围内,除美国及其所代表的西方文明圈以外的所有国家!
原因很简单,因为相较于当年那场被全世界所密切瞩目的体制之争、军事之争、科技之争。
在红色巨人的最后岁月里,随着好莱坞大片、随着欧美流行音乐、随着牛仔裤、霹雳舞、可口可乐蜂拥而入,并很快席卷了曾经一切与之抗衡红色区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才真正的令人胆寒!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种讽刺。
或许几十年前连美国人自己都想不到,自己曾绞尽脑汁都无计可施的百万装甲洪流,竟然在可口可乐所灌注的泥洼中成为了堆叠锈蚀的僵尸,自己曾日夜忧惧的的万吨导弹核武,竟然在口香糖、麦当劳、肯德基的甜蜜美味中丧失了发射的动力!
没错,在戎评看来,在当年的那场“世纪之争”中,美国的获胜从来都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先进的武器,也不是因为多么高深的外交艺术。
美国的最终获胜,或许只是因为相较于苏联,他们探索出了一套更为高效的战争路径
——时至今日,在回顾历史时我们可以发现,在自我定义为“世界上第一个非资本主义模式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国家”后,前苏联的文舆作品从一开始,就充斥了教育口吻的歌颂体。
总管一切的文化部及其下属的各庞杂机构的设立,进一步的加剧了这一切。
在制作成本和政治风险的双重考虑下,前苏联的文化作品,很快就沦为了失去宣传意义的纯粹政治任务!
充斥教育口吻;
脱离群众生活;
内容高度同质化;
在观众的审美疲劳下,前苏联就这样将文舆战线的阵地拱手让出;
同时期的美国呢?
相较于苏联的政治干预,美国则充分发挥了其资本主义体制的阶级主动性,通过寡头分包的形式,将国家文舆阵地进行合理分割,政府则只是在幕后默默的充当“纠错人”的角色!
还是以电影为例,当年的美国在确立了以“好莱坞”为宣传中心的策略后,以环球、派拉蒙、迪士尼、时代华纳为主的几大影视巨头,几乎垄断控制了美国全部影视作品诸如剧本、导演、制作、发行等最为关键的节点,这意味着早在生产环节,一切就已经是“可控”的了!
不得不说,由此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压倒性”的。
相较于苏联以国家政治任务形式对文舆作品进行生产,以说教歌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极端“硬核”。披上了一层公司商业行为的“蛊惑外衣”,制作内容全程允许社会力量进行参与监督的美国文舆作品,则显得是那么的“人畜无害”!
但是,也仅仅只是看上去“无害”而已。
纵观美国冷战时期的各项文舆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强调“自由”“即兴”的爵士音乐、“爱与和平”的嬉皮士文化、还是向往“正义与真理”的美国电影,他们的综合特征,一定是具有以下特征的:
即,绝不会歌颂或肯定苏联体制,但对美国的当权政府也不一定是歌颂态度,甚至可以批判
——由此,在于苏联作品的两相对照下,被塑造成为了开放、包容、正义象征的美国文舆作品以及无数借由美国口吻被不断输出的谎言,将全世界禁锢进了一个难以逃脱的茧房!
前苏联的毁灭,并非一切的终结。
当网络信息时代到来之后,美国更是成功的将互联网的“世界网”,深度的塑造成为了美国网!
时至今日,在这张沟通世界的网络中,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器被美国所垄断,三分之二的互联网信息流来自美国,而国际互联网所要展示的大部分关键涉政内容,都是美国想要世界看到的,其中一切的目标用户使用记录及内容,每一天都会被提交给美国的NSA、FBI以及CIA等多达18家、近30万情报人员进行详细分析!
而一切得以施行的帮凶,除了美国那独占10台的根域名服务器外,还有全球最普及的搜索引擎——谷歌(Google)、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优图(YouTube)、全球最热门的社交平台——X(原推特)以及全球使用率最高的网络百科——维基百科(Wikipedia)….
这一切,则统统属于美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世界占据主流的声音只有两种:
1、核心价值却被美国操控引导的“国际互联网”。
2、中国“内网”。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美国前中情局局长约翰.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在其著作的《这个世纪一定属于中国吗?》一书中,曾发表过这样一个看法。
约翰.麦克劳林认为: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强国,而美国可以分享这一阶段。
毫不讳言,在中美关系几近于剑拔弩张的大环境下,约翰.麦克劳林的这种论调,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就是紧随着如此的“伪善”,这位前中情局头子,就紧接甩出了三条优先“军事手段以外”的对华遏制策略
——其中,除了排在最末尾的“加强科技竞争”之外,排名一二条的,无一例外都涉及了与当年美苏冷战时所类似的文化战思维。
他们分别是第一条的:
明确什么因素可以增加我们的力量和影响力。其中,建立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的联盟是最为坚不可摧的,这一方面可以发挥我们“软实力”优势…
以及第二条的:
我们应该开始采取战略和战术,增强在外交和军事力量之间“灰色”区域的竞争能力,对中国使用诸如特殊外交,秘密行动,网络,心理等多种手段结合的不对称战术…
不可否认,约翰.麦克劳林的“三言献策”,可以说是完美的契合了当下美国主流的国际战略思维:
对于在短短二十余年内,凭借高速发展打破西方“历史终结论”中国,除军事、经济、外交等传统遏制手段外,还应该开辟“第四战场”—文舆战线!
总之,在外部的战略锁定下,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如今的中国确实已经在事实上被卷入了一场如同当年苏联所面临的那种“战争”!
并且与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有所不同,我们如今所面临的问题,更多的还有不同文明圈之间,因为各自文化差异和不同诉求主张所带来的矛盾。
显然,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文明间的碰撞从来都是残酷的,过去短暂不过十数年的所谓“平静”,不过只是蓄势待发前的凝视窒息!
事实如此,自1840年开始,当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全面拖入了世界文明间的残酷博弈开始。
一场绝对不容拒绝的战争,其实便已经开始。
而时至今日我们更需要明白,哪怕就算在未来,在“民族主义”尚未自动彻底消亡之前的任何时间里,这场战争非但不会停歇,还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更加剧烈!
这不是耸人听闻
我们渴望和平,但是奈何,和平从来不是依靠“渴望”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