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宣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访华当天,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负责人透露,对于布林肯此次访问,中方聚焦5大目标,分别是:树立正确认知、加强对话、有效管控分歧、推进互利合作,以及共同承担大国责任。
而就在中方提出5大目标之前,白宫方面也透露了布林肯此次访华的3个主要任务,即在关键议题取得进展,就双边、区域和全球议题明确和直接地表达关切,以及负责任地管控竞争,以免导致误判或引发冲突。
美方的3个任务,对上中方的5个目标,其中最有看点的,就是中方提到的“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如何对应美方提出的“就双边、区域和全球议题表达关切”。
美方的意思,非常简单粗暴——“明确和直接地表达关切”,说白了,就是向中方提要求。
白宫表示“将明确坦白地表达美国对中国不公平经贸行为和工业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的关切”“将重申对中国支援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深度关切”。
【美方称,将重申对中国支援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深度关切】
此外,布林肯还将与中方就中东、印太、南海、朝鲜半岛、缅甸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再次确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所谓“中方产能过剩”以及“中方帮助俄罗斯重建军事工业基础”的问题,是布林肯此行的“重点关切”,也是最近美方炒得比较厉害的两个话题。
关于“中方产能过剩”,之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的时候就曾提过,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能源产品。似乎在一些美国人眼里,中国最好一直“专攻”低端货——我们用“8亿衬衫换1架飞机”的时候,他们可从没说过“产能过剩”。
实际上,所谓“产能过剩”的议题,就是美国为新一轮博弈搞的一个“空白筹码”,之前美方很少提,更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如此高的层面来谈。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日前在哈佛大学演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不在产能过剩,而是焦虑过剩。”
“中方帮助俄罗斯重建军事工业基础”,这个议题也是最近突然冒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中方持中立立场,因为我们没有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援助,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就在上周,美军1号人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还曾亲口承认“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援助”。
情况在今年1月开始起了变化。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突然提出了一个新说法,叫做“中国企业正在帮助俄罗斯重建国防工业基础”。美方给出的具体解释是:由于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基础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而中方向俄罗斯出口的工业产品,正在帮助后者重建这一基础,恢复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能力。
如果按照美方的要求去做,那么未来小到芯片,大到机床,这些工业产能我们就都不能出口给俄罗斯了。因为在美国眼里,这些产品都能帮助俄罗斯提振国防工业,属于“军民两用产品”。
在不久前召开的七国集团(G7)会议上,布林肯还呼吁欧洲盟友加入对华施压的行列中,声称“中方不能既想与欧洲建立更友好的关系,但又加剧自冷战以来对欧洲安全最大的威胁”。
而就在中方宣布5大目标的当天,《华尔街日报》曝出猛料,称美国正在起草制裁措施,威胁切断一些中国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参与权”——白话翻译过来,就是要把中国银行踢出以美元核心的SWIFT国际金融结算体系。
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便对俄罗斯使用了这招,将俄罗斯多家主要银行踢出SWIFT结算体系,从而导致俄罗斯卢布汇率暴跌近50%,因此这招也被外界称为“金融核弹”。
而就在布林肯启程访华的两天前,突然有“知情人士”向媒体放出猛料,声称美国要把“金融核弹”扔到中国头上——只能说,美国人是懂谈判技巧的。
种种迹象,不得不令人感叹,中美关系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最复杂、最难以预测的双边关系。
上一次布林肯访华是去年6月,这10个月期间,中美关系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持续缓和的状态,是这几年来难得的“回暖期”,尤其是去年11月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后,双方在不少领域正式恢复了沟通与合作。
去年12月,中美重启了暂停了16个月的军事高层沟通,就在上周,中美防长也终于恢复沟通;今年1月,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沙利文在曼谷举行会晤,随后两国经济、金融、商贸、气候、禁毒合作等工作组接连启动。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成绩是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形式上的稳定,并不代表根本上的分歧能够得到有效管控。在如何定义中美关系的问题上,双方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分歧:中方坚持以“合作”定义中美关系,而美方仍然坚持以“竞争”主导中美关系。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