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张文木:简论李小龙 |2024-05-02

西方人是有文化战略的。东南亚曾是欧美殖民地,看看目前流行于东亚地区的一些武打片,其中的主角形象多是一些好勇斗狠的地摊侠客,只讲义气而无主义。相反,像霍元甲李小龙这些有理想和主义并为中国人打出威武和正义的拳手,则没有活得太久——在他们去世后,其形象也被英国殖民者严重妖魔化。比如李小龙只活了33岁,决心继承父业的李小龙长子李国豪在其事业初有声色的时候,也随一起“误击事件”而英年早逝,死时年仅28岁;清末曾多次打败洋人的爱国武术大师霍元甲也是在年仅42岁时便“不意中毒身亡”。这些同类人物同命结局使我们不能不怀疑其后有着某种联系。但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这些民族英雄们那被缩短了的生命,却被他们的民族即中华民族几乎是无限延长了。

香港武打片中有不少自称“龙”的主演,而具有龙的真精神的大概只有李小龙一个。在他之外给人留下的武打形象多是英国殖民统治需要的地摊上的混混形象,而李小龙留在人心目中的则是格瓦拉式的有理想和主义的英雄。

梅兰芳日寇占领时期反而有李小龙龙飞九天的气势,而李小龙之后香港武术界,却产生了向武旦[1]角色靠拢的偏好。在英国殖民者面前,一些香港武者在影片中主动降格为阴沟里的扶贫义士;在香港回归祖国后,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环保人士。

霍元甲、李小龙这些东方英雄迅速增长的影响力,尤其对西方人民产生的影响力,动摇了 “西方中心论”神话,摧毁了西方人建立在这个神话之上的“自信”,这些真实的东方人的存在令西方神话的制造者们十分难堪。让西方人难堪的人,西方人也不能让他们存在长久。

但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这些民族英雄们那被缩短了生命,不仅被他们爱戴的中华民族无限延长了,同样也被嫉妒并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的对手们无限延长了。时至2011年西方人仍对李小龙耿耿于怀,是年1月16日美国《波科诺纪事报》一篇文章就用“李小龙综合征”来表达他们对中国崛起的嫉妒,文章称中国正在走“‘李小龙’道路”[2]。

据刘庆棠回忆:毛泽东看了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看到精彩之处毛泽东就会兴奋得大唱赞歌。毛泽东第一次看《精武门》后哭了,看到影片结尾时称:“李小龙真是个英雄!”这部电影毛主席看了有两遍以上。在刘庆棠印象中,没有哪部电影能如此吸引主席,让他看上三遍。[3]

————

[1]武旦,旦行的一种。大多扮演勇武的女性,如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表演上重武打和绝技的运用。昆剧原无武旦这一行,清代中叶后,武旦这一行当也应时而生。

[2]《美媒:中国的“李小龙综合征”复发》,
http://gb.cri.cn/27824/2011/01/19/3785s3129982.
htm

[3]赵卫防,张文燕著:《中国电影史工程 政治艺术抑或商业:1949年以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影响》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版,第173页。

图片
赞(15)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张文木:简论李小龙 |2024-05-02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