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面积24万平方公里的偏僻岛国,抓住了历史发展机遇,成为了面积3400万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
即使在帝国解体之后,利用帝国时代的遗产和巧妙的国际定位,仍然位列五常之一。
这个岛国曾经取得的成绩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即使在今天,它的影响力也大大超过了它本身应有的潜力。
但同时,它也在不断的衰退之中。
它是英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本篇文章,我们将通过地缘角度来解读它的前世今生,还有它未来的归宿。
农业天赋废柴
英国主体位于欧洲大陆西北角的大不列颠全岛以及爱尔兰岛东北角,与欧洲大陆相隔约34公里的多佛尔海峡,在北纬50°-59°之间,南北长约9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520公里,整体南北狭长。
英国整体地势低平.
其中,英格兰地区大多为平原和缓坡丘陵,纵贯中北部的本宁山脉是英格兰唯一的大型山脉。
大不列颠西部的威尔士和北部的苏格兰则大多是地势较低的山地丘陵,位于苏格兰高地的本尼维斯山,海拔1345米,已是大不列颠最高峰。
英国位于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西风,冷性气旋频生,常年阴雨,北部气候湿冷,南部气候相对暖湿,古典时期不适宜谷物种植,但十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南部的伦敦平原,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稍好,是古典时期英国主要农耕区,但农业产出仅聊胜于畜牧.
据史料推测,此地农业种收比不超过1:4,即1斤种子仅能出产4斤谷物,而同时期的东亚季风区的种收比约为1:20。
在大不列颠中北部,农耕条件更差,但这里几乎是全球最好的牧草产地,牧草生长速度和质量碾压东亚的蒙古高原,牧羊业十分发达。
但再好的畜牧条件,其单位亩产价值也仅仅与最差的种植业相当,究竟选择畜牧还是农耕,基本取决于羊毛和谷物的价值波动。
工业革命前席卷英国的“羊吃人圈地运动”背景即是羊毛价格上涨,农耕性价比被牧羊超过导致。
总之,孱弱的生产力让大不列颠在海外殖民以前始终只能维持数百万人生存。
大航海时代先天不足
在亚洲,北纬42°线以北几乎不具备农耕生产条件;在欧洲,北大西洋暖流让农耕纬度北界推至北纬52°附近。
而英国仅有伦敦平原在这条线以南,这是伦敦成为英国中心的先天条件。
英国孱弱的农业生产力,即使在古典社会普遍先天不足的欧洲各国也处于中下游水平,地中海沿岸和法国才是欧洲的中心。
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之后,欧洲各国开启大航海时代,并无意中开启了一个副本——海外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