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一生下来就有资格做皇帝,对我发号施令?”
“你凭什么一生下来就有资格做地主,对佃农奴仆们发号施令?”
皇帝和地主阶级出身的大臣相视尴尬一笑,然后握手言和。
但一旦这个互问发生在非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就不那么容易开解了。
中国历史上,有个特殊的现象,叫“太宗的非正常上位”。
汉太宗,即汉文帝刘恒,为大臣拥立。
吴太宗,即东吴景帝孙休,为大臣拥立。
晋太宗,即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为大臣拥立。
北魏太宗,即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杀弑君者而登基。
刘宋太宗,即刘宋明帝刘彧,弑君自立。
南梁太宗,即南梁简文帝萧纲,受胁迫登基。
唐太宗,即李世民,弑太子而登基。
辽太宗,即耶律德光,越过太子登基。
明太宗,即明成祖朱棣,弑君自立。
在正统王朝中有太宗庙号(非追封)的13个皇帝中,太宗非正常即位率高达77%,实在是惊人。
但上述概括并不完全准确。太宗们大多是在王朝建立早期登基的,应该说,在王朝建立早期时,皇帝非正常登基概率高。
毕竟除了上述的太宗们,还有一系列非正常即位的、恰好庙号没叫太宗的王朝前期皇帝。
君臣之间永远存在矛盾,并在长期博弈中达到平衡。而皇帝,尤其是处于大一统的稳定时期的皇帝,往往能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
但在王朝前期的嗣皇帝和王朝元勋之间的博弈中,天平往往是向后者摆动的。
开国皇帝和王朝元勋们都是靠血与火的淬炼打下江山的,因此开国皇帝的水平很容易能制得住元勋们。
但嗣皇帝是靠血缘继位的,没经过九死一生的关卡们的磨炼、筛选,能力等等定然是差了王朝元勋们一大截。
而且王朝元勋们在筚路蓝缕阶段,往往相互都结有深厚的创业情谊,甚至还曾背靠背地相互交托性命,这使得他们形成复杂、坚固又隐秘的人际网络,大幅增强相互的力量。
人的贪欲是无穷的。王朝元勋们以股东自居,因而不可遏制地为自己、为家人、为下属谋求更多权力和利益,而不是乖乖地把自己放在职业经理人的定位上,接受职业经理人的薪资和考核。
开国皇帝在位时还过得去,可一旦嗣皇帝即位,王朝元勋的贪欲就极容易因膨胀而触及到皇权的边界,激化矛盾。
而矛盾一旦爆发,能力不足的嗣皇帝面对元勋集团们的围攻,从历史来看,胜率很低。
无论是换嗣皇帝,还是换储,甚至直接就把开国皇帝干掉了,总之当元勋们还势大时,之后上位的新皇帝,总是一个看起来更符合元勋利益的皇帝。
但是君生态位和臣生态位的必然矛盾,往往使得新皇帝在就任后,迅速“背叛”勋臣,做了和勋臣们视若仇雠的前任皇帝的相同选择。
并且,新皇帝会在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中学会更谨慎、更灵活的手段,用以压制勋贵集团。
著名成功案例如汉文帝、宋文帝、周武帝、明成祖等,皆对昔日推举者们实现反制。部分的他们,也因此完成了对基业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得到了太宗庙号。
就算在各种大洗牌中只剩下残余,可这部分人仍因王朝创业淬炼出来的强大能力和关系网络而手握巨大实力,甚至还因大洗牌的锻炼而变得更加强大,不可逼之太急。
这里的“真传弟子”,指的是子女、媳婿、亲戚、亲密下属等等。
真传弟子们或多或少也以助手、配角的身份参与了创业,受到了部分淬炼,并因和一时人中龙凤的王朝元勋们的亲密接触得到亲授真传,虽能力远不及元勋本人,但也堪称杰出。
另一方面,真传弟子们因长期参与王朝元勋们的事业,也与元勋们的关系网络建立有深度联系,都是叔叔伯伯们不是?这使得元勋本人即使去世,其真传弟子仍能打起其本人旗帜,收拢其部分影响力。
不过呢,王朝元勋们的能量代际传承类似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但速度更快。
一代真传弟子能继承部分的能力加持/关系网,还算可观,二代真传弟子就近乎忽略不计了。不仅因为真传又一次衰减,且优渥、祥和的成长环境对于政治核心能力可是很大的扣分项。
多说几句,真传弟子选择子女的,衰减最快。王朝元勋们当然无一不是人中龙凤,但人中龙凤的诞生是要看概率、看时代机缘的,后天培育只占一部分。
当勋贵们因均值回归生出中材、庸才,培养中也因宠溺而难以磨炼,这样的后裔未来却要把控偌大家业,谈何容易?
真传弟子选择下属的,衰减也很快。王朝元勋们纵然可以优中取优抉择下属,但下属的成长履历中通常不止有一个投资者,且没有血缘的羁绊,互信、奉献等等如何保证?
二者折中一下,反而是作为半个外人的女婿的继承效率最高。
总之,回到原题,王朝元勋推选的新皇帝虽可能能坐稳位置,但想实现对勋贵集团的压制,剥夺他们的股东权利,让他们打心底里接受职业经理人的地位、薪资及考核,还是不太现实的。唯一途径,只有一个:
熬薨王朝元勋们,熬到他们的能力大打折扣的一代真传弟子上位,君权就能上一个台阶。
熬薨王朝元勋们的一代真传弟子,熬到他们多次均值回归或恩缘淡漠的二三四代真传弟子上位,君权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当后续的皇帝和勋臣的后裔都因传承衰减而处于同一素质起跑线时,皇帝就能轻易地借助制度对他们形成压倒性优势,揉捏自如。皇帝本人的天赋、作为和时代大势也会加快这一历程。
大一统王朝在前期,虽确会围绕皇位发生一系列洗牌,但突出中央收权的革新往往并不发生在该时期。
重大革新中,什么最重要?除符合经济、社会、人性等规律外,无非是对抗阻力最重要。
西汉武帝的推恩令、盐铁专营、官学制度,唐高宗及武后的科举腾飞,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元英宗的至治新政,清世宗的一系列财政改革,一大特征都是在熬薨王朝元勋及真传弟子们后开始的。
当然,有些早了点,如元英宗;有些迟了点,如因清圣祖的寿命和宋仁宗的在位时长;有些则人为地加速了,如高宗武后。
王朝的中前期,王朝元勋及真传弟子们退出历史舞台,加上彼时土地兼并尚未在基层尾大不掉,给中央收权带来了时代小高峰。而权威正是革新的重要保障。
这时的环境是最适合有为君主的,不仅能以最低阻力修复王朝当前存在的问题,甚至还能推动历史进步,青史留名。
事实上,王朝中前期的问题中,王朝元勋们即是成因之一。
为报答他们对创业的贡献,或是为了怀柔,勋贵们往往会得到大量恩赐,导致王朝在经济上被人为地推动了一小波土地兼并,政治上则有大量优渥岗位被占据,这些均阻碍了王朝新贵们的崛起。
随着王朝元勋及真传弟子们代际衰落,占据了太多资源又不再有能力保存守护资源的他们,就成为了(新一代)皇权和新贵联手革新的对象。
贾府被抄,四大家族衰落,并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自然的新陈代谢在推动
一句话总结:流动性足够强,正是中国历史最大的正能量。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