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静思有我”和“静思有我v”两个微信公众号的撰稿人和朗读者:静思有我。安静地思考,有我一个。
2024年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这个额外关税有时候被称为“惩罚性关税”,更多的时候被称为“加征关税”。加征关税,也就是在正常关税的基础上额外再加点的意思。
比如,对于新能源汽车,美国的正常关税是2.5%。2018年对中国额外加征关税25%,所以关税水平就到达了27.5%。这一次把额外关税由25%提升到100%。所以,接下来美国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征收的关税税率就是102.5%。
这一次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的产品,不仅包括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组件之一锂电池,还有组成锂电池的关键材料,比如石墨。——这是新能源汽车这条线上的三个产品。涉及舆论上提及的中国出口“新三样”当中的两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
另外,还有中国出口“新三样”的剩下一样:光伏电池。
此外,竟然还有中国的钢和铝,还有中国的起重机,还有中国的个人防护设备,最意外的是还有中国的半导体。
——我们中国人一般只知道中国的半导体有点落后于美国,所以美国先进的东西不卖给我们,现在美国要对中国的半导体加征关税,说明我们有一部分领域的半导体已经很厉害了,美国人扛不住了,只能加征关税。这通常应该是成熟制程的芯片,俗称低端芯片。朋友们不要小看低端芯片,低端芯片的市场需求量是芯片总需求量的70%以上。
我还是那句话,面对美国对中国产品和企业的制裁,第一感觉就是这通常是中国很厉害的领域,不然他就不会制裁。
由此看来,中国又在很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至于美国人又制裁了。
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出口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电池。
去年中国和世界的舆论场上开始议论中国出口“新三样”,今年美国就开始制裁。真是中国走到哪里,美国就跟到哪里啊。
这再一次说明了我经常说的那个观点:
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2018年以来的中美博弈告诉我们:先进就要挨打。
很明显,我觉得这种挨打多多少少也有一份光荣在里面。
这不是精神胜利法。
当然,我们也不能沉溺于此,毕竟我们又被打了。
说到被打,我们肯定要掐指算一算我们的损失有多大。
首先自然是要掐指计算一下,这一次被美国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里面,排名第一的明星产品:新能源汽车。
加征关税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假设一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不包括加征关税的情况下的综合成本是3万美元(这个数字也是目前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价格),从2018年开始,美国对中国的汽车额外加征25%的关税,于是中国汽车的综合成本就变成了:
3+3×25%=3.75万美元。(这个算法不是特别严谨,但大体数字不会错,朋友们凑合着用。太严谨的算法说起来头晕)
这个时候,售价必须要在3.75万美元或者更高,才有钱赚。
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市场上的其他汽车的售价低于这个价,那么别人就不买中国车,就买别人的车,中国的车就卖不出去了。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对媒体说,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几乎为零”。
“几乎为零”,那也就是说,不是零,但基本是零,基本没有。
那具体是多少呢?我又查了一下资料。
202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纯电动汽车,大约1.24万辆。
猛一下看起来,数字还不少啊,上万台了啊!
可是对比一下就知道,付炳锋副会长说的“几乎为零”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因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2023年出口的电动汽车是120.3万辆。
也就是说,中国2023年出口的新能源汽车里面,只有1%是在美国销售。
所以叫:几乎为零。
其实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说过,换个统计口径占比不是1%,而是0.8%。但是大体都差不多,反正数字不大,无所谓啦。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拿中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在美国的销量跟中国的出口量对比,如果跟中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对比,数字又不一样了,因为中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950万辆。
所以,中国2023年在美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占中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例是1/900。
这样理解“几乎为零”就更贴切了。
由此看来,在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汽车额外加征关税之后,中国的汽车在美国基本上就没什么销量了,可以忽略不计。
有一个有点搞笑的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对媒体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没听说哪个企业产品卖到美国去了”
他可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啊,应该掌控全局啊,竟然没听说。当然他没听说不等于没有,只能说有那一丢丢,但入不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的法眼。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2018年美国对中国包括汽车在内的一大堆商品加征关税之后,对于中国的电动汽车来说,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目的实现了,因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几乎为零”。
你可以说美国胜利了。
——不要听不得说美国胜利了的话,这是事实。中美博弈形势严峻,刀光剑影,咱们说话办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愿意承认我们的困难,也不要不愿意承认美国的胜利。这是我做节目以来一以贯之的思路。
美国胜利了,正常情况下美国应该怎么办呢?
你想啊,那应该先喝杯庆功酒啊,然后洗洗睡啊。
可是拜登不是这么干活的,拜登在这个问题上实在太有追求了。
他已经胜利了,可是他还要继续干这件事儿。
因为他这一次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加征关税从2018年的25%的基础上,再调到了100%。
那你想会是什么后果呢?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由现在“几乎为零”到“彻底归零”。
可是,已经“几乎为零”了,非要争取他到“彻底为零”,有多大的意义呢?
在经济学上,这叫典型的边际效应递减。就是你最后再加10分的劲,你所新增的效果可能不是10,也不是1,可能是0.1,或者0.01,甚至是负的。
正如,你吃第一个包子,觉得很解饿;第二个,还行;第三个,就不想吃了;第四个,想吐。
吃第四个包子是最不划算的。
可是美国就要吃第4个包子。
这件事情的本质就是,维持2018年加征25%的关税,和这一次提升到100%的关税,没有多大的区别。
那么拜登为什么要在这件事情上死磕呢?
那么大岁数了,一天到晚那么多事儿,为什么死盯住这件事不放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他受刺激了。
谁刺激他呢?中国吗?不是,我们在这事上没刺激他。是他的2024年总统竞选的对手特朗普刺激了他。
在对中国的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汽车加征关税的事上,特朗普似乎一直表现比拜登好。
2018年,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对中国的汽车加征了25%的额外关税。
这是特朗普干的。
2021年拜登当总统了,在这个事情上他有什么作为呢?没有!
似乎他就已经落在下风了,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又放了一招,让拜登很难堪。
特朗普说如果他明年当总统,他将对于中国投资者在墨西哥生产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
我们简单算个账。
美国对中国汽车加征额外关税之后,有中国投资者在墨西哥造新能源车。毫无疑问,在墨西哥造车的生产成本要高于在中国国内。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国内造新能源车的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这个问题今天不展开。
那么,在中国国内造新能源车,到美国去卖,都不好卖,为什么还要在成本更高的墨西哥造车呢?
原因无他,在墨西哥造的车卖到美国的时候,没有那25%的额外关税。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这样理解:到墨西哥去造车,新增了生产成本,但减少了25%的额外关税,两相相抵之后,说不定还略有赚头,说不定就能在美国卖车了。
所以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理解:按照我前面所说的那个综合成本的概念,不管是生产成本,还是物流费用,还是消费税、购置税、正常关税,还有额外关税……通通都说成是成本,我把它称之为综合成本。
那么在中国造车卖到美国,和在墨西哥造车卖到美国,综合成本大体差不多,可能在墨西哥略低,但低不了多少。
这样一来,就代表了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
当年他当总统的时候,对中国汽车加征25%的关税。后来他下台了,但可能明年又可能上台。他说他如果又上台,他会对墨西哥生产的中国汽车加征100%的关税。
这就把拜登搞被动了呀,给比下去了啊,说明他没有特朗普对中国狠啊!
所以拜登必须出手,以显示在对待中国狠的问题上,他不输特朗普。
于是他就对中国汽车的额外关税问题下手了。
你可能会觉得我这是猜的,没有依据,不太靠谱。
是,这事儿拜登真的没亲口告诉我。
但是我们可以揣摩人心啊。重要的是,你看到下面这一出戏之后,你就应该能够信了。
当媒体上放风说拜登要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额外的100%的关税之后,特朗普改口了。
特朗普说,如果他明年当总统,他对于中国投资者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加征的关税数字就不是100%了,而是200%。
看到没?在比赛!
不知道你现在信了没?
如果你现在还是有点不信的话,我们还可以算个账。
算什么账呢?算这个: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为了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卖不出去,他们加征多少关税是必要的。
请注意,我这完全是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说话。
前面已经说了,加征额外的25%的关税,已经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基本为0了。
那么,要想彻底清零,自然还要再加点。
另外,如果保持25%的额外关税,如果中国努力降低成本,当成本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便承受25%的额外关税,可能最终价格也比别的车便宜,说不定中国就能在美国市场上卖车了。
所以,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为了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彻底为0(尽管这个目标没有多大价值,相当于是第4个包子),那么,在原来25%的额外关税的基础上再加点,多少还是有道理的,问题是加多少?
加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算账知道,绝对不需要加100%。
为什么呢?
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额外加征100%的关税,中国需要把成本降到多少,才有可能在美国市场上卖出去几辆车呢?
还是按照刚才的假设来说事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包括额外关税的综合成本是3万美元,包括了25%的额外关税之后的综合成本是3.75万美元,所以我们假设美国市场上其他车的综合成本是3.5万美元。
中国的不含额外关税的综合成本3万美元里面,大约有3000美元是美国的消费税之类的费用,是中国没法降的,中国可调控的空间只有剩下的2.7万美元。
通过计算,只有把这2.7万美元降到1.45万美元,才有可能在加征100%关税的情况下在美国卖车。
具体的帐是这样的:1.45万美元,加上刚才说的美国的消费税等费用3000美元,不含额外关税的成本就是1.75万美元,再交100%的额外关税1.75万美元,合计综合成本就是3.5万美元,就能够跟美国市场上其他车的综合成本持平了。
可问题是,把成本从2.7万美元降到1.45万美元,基本等于成本降低50%。
这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即便是真想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减为零,也没有必要加征100%的关税。更何况前面说了,彻底减到零,那是第4个包子。
所以,在美国对中国汽车加征25%的额外关税,已经基本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即便再加征点关税,也没必要加这么多。
加征100%纯粹是为了这个数字好看。
所以我说,拜登这次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是受到了特朗普的刺激。他们在开展一场数字比赛。
然而我们要承认,到目前为止,拜登还是输了,换言之,特朗普赢了。
为什么呢?因为特朗普在舆论上炒作拜登要对中国提高加征关税的税率水平的时候改口了,他说如果明年他当总统,将要把中国投资者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的额外关税提高到200%。
我们前面算了个账,在墨西哥生产和在中国本土生产相比,生产成本还高,即便免掉25%的额外关税,综合成本也大体差不多。
可是,特朗普说他要加征200%的关税。
那么我们用在中国生产的数字来推理,这意味着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要把成本降低多少才有可能在美国市场上卖出几台车呢?
前面说了,假设一辆不包含额外关税的中国电动汽车的综合成本是3万美元,其中有3000美元是美国要收的消费税之类的费用中国没法降,中国能降的只有剩下的2.7万美元。
通过计算,中国需要把剩下的2.7万美元的成本降到0.87万美元,才有可能在美国市场上和别的车比一比。
账是这么算的:
0.87万美元,加上0.3万美元消费税之类的费用,等于1.17万美元,再缴纳200%,也就是2.34万美元的额外关税,综合成本大约3.5万美元,就和美国市场上其他车的综合成本差不多了。
可问题是,把2.7万美元的成本降到0.87万美元,有多大的可能呢?这是成本降低2/3。
所以,特朗普说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200%的关税,也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事情,纯粹是在跟拜登比数字大小。
这个事情基本说清楚了。
我们归纳一下:
在对中国征收25%的额外关税的情况下,美国市场上的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已经基本为0了,美国已经基本达到目标了。
可是他们还要吃第4个包子。他想吃,他不怕吐,我们中国人也拿他没办法。可是他的嘴也张得太大了,他一下子把额外关税的税率加征到100%,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把正常的生产物流等成本降到原来的一半,才有可能在美国市场上卖出去几台车。
所以美国这一次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额外关税提高到100%,是完全多余的行为,是一次数字比大小的行为。
然而即便如此,特朗普还想吃第5个包子,他宣布,他要是当总统要提高到200%。那就更加是一个数字比大小的行为,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总之,一个加征25%额外关税就可以搞定的事,非要加到100%、200%。
按照这种逻辑,我给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提个建议,为了在这件事情上不输给特朗普,他可以在竞选中向选民宣布,如果他能继续当总统,他将把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额外关税水平提高到百分之1万,或者百分之10万,或者百分之100万……随便说,都可以,反正效果都是一样的。
无非就是演讲的时候说个数字,无非就是发文件的时候说个数字而已,比个大小而已。
由此我们发现,在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的问题上,猛一听起来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事,中国这边很多人听了之后很着急上火。
可是你看看美国那边,那完全就是一个游戏。
这是国家大事啊,这不是小孩过家家。
所以,你还可以说,美国就是个神经病。
所以我们发现,中美博弈拳打脚踢你来我往,看起来惊心动魄,但是我们也不要一看到美国人一拳打过来,就着急上火,甚至惊慌失措,因为他是个神经病,他有时候是发神经了。
就拿这一次对中国加征关税来说,说他神经病犯病还有一个领域,那就是光伏产品。
因为2023年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光伏电池片销量335万美元,光伏组件1,315万美元,合在一起1,650万美元。
听起来感觉数字蛮大。
可是,中国2023年光伏产品出口额为476亿美元。
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只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2950。
如果对比中国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总销量2500亿美元,那么,中国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光伏产品只占总量的1/15,000
就这,你犯得着,还要把额外关税从25%提高到50%吗?
本来就没在你那儿卖,你还有劳神费力地加征关税让我不能在你那儿卖,你吃饱了撑的啊!
拜登喜欢骑自行车,你闲着没事了多骑点自行车,养好身体搞好今年的大选争取当好下届总统不香吗?
所以,在美国这一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事情当中,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的额外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50%,也是一次美国的神经病发作行为。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是美国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神经病发作,他有时候神经病没发作。
就拿这一次来说吧,对中国的锂电池的关税由7.5%提高到25%,可能对中国的伤害就比较大。
因为2023年中国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锂电池价值130亿美元,而中国2023年出口的锂电池总额650亿美元,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中国出口总量的大约20%。
所以,这个行为对中国就有杀伤力,站在美国的角度看问题,他就没犯病。
所以,我们说美国是神经病,也要严谨一点,他不能算是一个彻底的神经病,他只能算是间歇式的神经病,有时候发病,有时候不发病。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对手,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
不过,这个针对性的策略也不复杂,就蕴含在美国发病和不发病的对比当中。
一般来说,如果美国发病了,我们可以不理他。——当然也可以理他,我们有选择的充分自由。
在生活中,神经病做了错事很可能免于法律追究,也就是有法律上的豁免权。但是在国际关系中没有神经病国家这一说,所以美国即便是发病了,他也要承担正常的责任。
但我们的重点自然放在他没发病的情况,比如这一次他对中国的锂电池的额外关税由7.5%提升到25%,影响了中国锂电池出口的20%的份额。
我们自然应该采取反制措施,目前中国官方已经宣布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但是正如我前面很多期节目里面提到的,那些场面上的反制措施往往不是最根本的措施。
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呢?
要研究如何对付美国间歇式神经病的不发病行为,我们就要好好研究一下美国的间歇式神经病的发病行为。
中国2023年销往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只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1/100,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900;
中国2023年销往美国的光伏产品,只占中国2023年出口的光伏产品的1/2950,占中国光伏产品总销量的1/15,000。
也就是说,美国不让我们在他那里卖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品,我们也确实没在他那里卖出去多少。
但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品依然是碾压全世界。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50万辆,全世界是1,428万辆,中国占比67%。中国一国,等于全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两倍。
2023年中国在光伏产业的全产业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市场占有率都在80%以上。中国一国,等于全世界其他国家之和的4倍以上。
在美国销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我们仍然碾压全世界。
这充分说明,离了美国,我们照样可以活得很好。
换句话说,中美博弈,胜负已不在美国。地球这么大,比较起来,而美国是那么小。
而一旦我们活到这个份上了,美国这个间歇式精神病就开始发病了。最近出台的加征关税措施,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品这两点上就是。
所以,对于这一次美国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加征关税的这个没发病行为,我们的应对,除了场面上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热热闹闹以外,最好的策略就是就是让我们自己变得像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那样无比强大。
一旦中国强大到这个份上,极有可能诱发美国再一次发病。
今天就说这么多。我是“静思有我”和“静思有我v”两个微信公众号的撰稿人和朗读者:静思有我。安静地思考,有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