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5月20日报道,伊朗总统莱希及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19日的直升机事故中罹难。
字越少,事越大!伊朗总统坠机身亡,宛如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炸弹!
一觉醒来,大家都惊呆了,总统参加外事活动居然乘坐直升飞机瞬间遇难,很多人都感觉难以置信。
诡异的是:三架飞机同时飞行,结果只有总统和外长等要害人物乘坐的飞机出事;出事以后,其他国家还一片迷茫的时候,美国C17战略运输机却已经飞往出事地点附近的阿塞拜疆,拜登也紧急召开会议听取坠机事件简报;本应依法接替伊朗总统莱希权力的副总统却紧急前往事故现场。这一切一切非比寻常的信息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细节?
本文将依据现有全部情报资料,抽丝剥茧为您揭开幕后真相。
【事件发生过程】
2024年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团队乘坐直升机前往阿塞拜疆与伊朗交界地区的霍达法林(Khodaafarin),会晤了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这是过去三年内关系持续紧张的两国总统第一次线下会晤。
之所以选择在两国边境的霍达法林,是因为两国总统要为两国合作在霍达法林水库上建设的吉兹-卡莱西大坝举行落成典礼。两国联合修建该项目长达20年。
之后,伊朗总统与随行人员分乘三架直升机,飞往东阿塞拜疆首府大不里士,参加当地石化项目设施落成典礼。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在飞往大不里士途中坠毁在瓦尔扎甘地区,其余两架飞机安全抵达目的地。
上图中蓝色湖泊就是霍达法林水库,吉兹-卡莱西大坝水坝就建在这里。图中可以看到,该湖泊地跨阿塞拜疆和伊朗,该湖泊同时也是阿拉斯河一部分。
【全球各方态度】
01
突厥系国家
事件发生后,伊朗迅速向近在咫尺的土耳其求援,土国防部迅速派遣了一架“游骑兵”无人机和一架具有夜视功能的“美洲狮”直升机,参与伊朗总统及其团队直升机事故的搜救行动,通过红外探测最先发现坠机地点。此外,还有32名搜救登山队员以及来自土耳其凡省、埃尔祖鲁姆的机动车也已出发前往相关地区参与救援。
伊朗就是依靠土耳其提供坐标找到了现场。
伊朗方面确认直升机是撞山坠毁,驾驶舱和螺旋桨燃烧,正是燃烧产生的红外特征让土耳其无人机发现了坠机地点。
突厥系国家中,除土耳其一马当先外,同属突厥系的阿塞拜疆也紧急表示,愿意提供救援服务。
02
中俄
中国与俄罗斯都对伊朗总统坠机表示关切,期盼莱希安全无虞。
中方表示,对莱希总统乘直升机发生“硬着陆事件”深感担忧,祝愿莱希总统及机上人员安然无恙。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相关事态,并将为伊方救援工作提供一切必要支持和协助。
俄罗斯方面,普京当天就下令派遣救援人员协助搜救搭载伊朗总统莱希的直升机。根据俄紧急情况部发布的消息,俄方迅速派遣由47名救援人员组成的队伍携带专业设备和车辆以及一架BO-105型直升机前往伊朗。
03
欧洲
事件发生后,伊朗立即向欧洲提出卫星测绘帮助。
欧洲在收到请求后寻求给予伊朗帮助,伊朗也依靠卫星测绘信息快速找到莱希坠机的准确位置。
04
美以
事件发生后,全世界包括伊朗都认为莱希生死未卜,拜登政府却已经开始召开紧急召开会议听取莱希坠机的情报汇总,并且迅速派遣美国C17战略运输机紧急起飞降落在紧挨事故地点最近的阿塞拜疆美军军事基地。试想,若非确切知道莱希已经坠亡,拜登政府以及军方不会有这么大的动作。
首先,如果没有得到莱希坠亡的确凿情报,美国不会派出C-17战略运输机。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美军运输机降落的军事基地紧挨以色列建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境内的无人机情报中心。美国拥有全世界精度最高的太空卫星网络和地图测绘能力,先于伊朗找到坠机地点并确认情报并不难,而启用战略运输机降落到事故地点附近,自然是投放军事力量以应对可能出现对美国的不利态势。同时,在飞机残骸尚未找到而且搜救尚未完成时,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该事件中存在谋杀行为”。
5月19日晚上8点58,也就是莱希坠亡前一个多小时,以色列NGO媒体《israel war room》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直升机”图标。
这说明,美以先于伊朗搜救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知道莱希坠亡并已经提前做好准备。
而且,事件刚发生,美国共和党议员就对莱希坠亡表达喜悦。
很明显,美以对莱希坠亡持欢迎态度。
各方态度泾渭分明,彻底看清世界对伊朗的真实态度。
【为何直升机出行】
在世界历史上,与美国敌对国家一般都采取铁路这种陆地出行方式。比如,斯大林和朝藓领导人出国访问都乘坐列车,一代伟人访问苏联也是乘坐列车。
那么,为何明知自己是美国和以色列的眼中钉,莱希还执意选择乘坐飞机前往大坝落成典礼呢?
这就涉及一条重要的河流——阿拉斯河。
这条河流发源于土耳其东北部,穿过土耳其卡尔斯省后成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纳希切万飞地、伊朗以及阿塞拜疆共同的界河。过去,因为阿塞拜疆与伊朗、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纳卡冲突,导致这条河流上水利设施损毁,经常性发洪水导致伊朗一侧无法铺设铁路,公路也因为洪水时断时续。莱希公务繁忙,时间紧迫,只能乘坐飞机参加就在自己国境边界的水坝落成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