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猫哥:如狼似虎,中国安防崛起史 |2024-05-24

1959年8月16日清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例行开始每日的巡逻巡视。

当他们打开养性殿殿门的时候,赫然发现,发现靠近地面的一块大玻璃碎了!

经清点,被盗的是西间展厅的首卷柜,14页金册中的8页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不翼而飞!

故宫文物失窃了!

这一事件引发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但公安部派遣了无数专家勘察了现场,却都一筹莫展,甚至连啥时候发生的盗窃都搞不清楚。

原因很简单,故宫太大,工作人员不可能24小时盯紧每一处文物。同时,故宫也没有监控,没法根据监控判断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一直到三个月后的11月12日,20岁的山东来京学生武庆辉带着赃物及现金坐火车,才因为一个偶然的检查被乘警抓获。

痛定思痛的公安部,指示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我国第一套安防系统,第一时间装在了故宫。

所以在1962年故宫再次发生盗宝事件时,值班人员通过声音报警器,配合警方将盗贼现场抓获,这安防设备首次在中国发挥作用。

不过此后的十几年时间,因为技术和财力等因素,各种安防设备并没有在国家得到普及。

一直到1979年,公安部下发《关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刑事犯罪的试行规定》,中国安防行业才真正诞生。

几十年过去,中国安防行业已经从从零起步的小透明,成长为世界安防行业的巨无霸。

仅仅海康威视一家企业,就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第一,而且已经连续十年稳居榜首,名副其实的的“全球安防之王”,更不要提海康威视背后的其他中国安防企业了。

安防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助力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让中国成为全球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

那么,中国安防产业是如何崛起的?

1  被割韭菜的时代

啥是安防?很多人第一概念,就是监控摄像头。

图片

其实这种认知,也不对,也对。

说不对,是因为监控摄像头并不能完全代表安防,安防是一种全方位的完整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监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其他手段来共同保障安全。

例如,报警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提醒我们出现异常情况,巡更系统可以定期对重要区域进行巡查,门禁系统可以控制人员的进出权限,安检系统可以防止违禁物品的进入等等。

这些系统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说对,是因为监控摄像头的确是安防的最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一些风险行为。

监控摄像头诞生于1957年的美国,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个模拟信号的录像机,连接一个电视机,因为是直连,所以无法录像。

一直到1968年,世界上才出现了首个可录像的监控系统,其实就是把模拟信号分了一部分出来,连接了个卡带式录像机(VCR)。

后来到了80年代,第一代传统模拟闭路视监控系统(CCTV)诞生了。

这一套CCTV系统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监控系统了,主要由摄像机、线缆、录像机和监视器等专用设备组成。

不过这种CCTV系统也有缺点,图像信息采用视频电缆以模拟方式传输,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主要应用于小范围的监控,监控图像一般只能在控制中心查看。

我们在一些老港片中看到香港的那些监控系统,就是这种CCTV系统。

不得不说CCTV这玩意真好,监控下无隐藏、监控不会说谎,客观记录你的分分秒秒,一切都会大白天下,让你无处遁形,所以很快开始在世界各国流行开来。

中国也在1987年第一次引进了监控系统,试用之后,发现真香!

于是开始大批引进,到了90年代,因为一些地区严峻的治安形势(90年代严打的诱因),全国对监控系统的需求爆发式增长。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这玩意实在是太贵了!

监控这玩意有多复杂吗?

并没有。

镜头中国能生产么?能,线缆可以么?也可以,卡带式录像机可以么?也可以,至于监视器就更不用说了,这不就是个电视机么?

但是对于国外厂商来说,人家就是要一整套出口给你,一套几十万,你想买半套,人家根本就不卖!

那中国自己能不能攒一套呢?

也不行,因为核心的模拟信号到卡带的转换集成电路搞不定。

所以只能继续整套进口,那时候能装监控系统的,都是银行、海关、铁路等等,都是有钱的单位。

中国安防产业起步的机会,其实是因为监控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一场变革。

其实到了90年代,老式的模拟监控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

比如卡带式录像机存储容量不足、寿命太短,图像画面质量有限等等,模拟监控的数字化转变势在必行。

1996年,瑞典安防巨头Axis发明了画质更为清晰的数字监控系统。

这套系统更为简单,其实就是一个使用了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的摄像头,把光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然后传送到电脑里面。

由电脑通过视频采集卡(软压卡)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还原成图像。

所以早期的数字监控系统就是个用传感器的摄像头+一个电脑主机。

那么如何对图像进行录像呢?

这就需要硬压卡了,把原信号转换成大家所熟知的H.264及M-PEG4等压缩格式视频,存储进硬盘里,方便后期调阅。

看到这个技术我们就会发现,当时谁最合适搞这种监控系统?

日韩。

日本当时的数码摄像机正在崛起,采用的就是CCD,而视频采集卡所代表的电子产业,也是日韩的支柱之一。

所以2000年代初,伴随监控系统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大潮,日韩监控产品瞬间席卷中国大地,迅速形成了垄断局面。

在当时,日本控制了最好的CCD芯片、镜头,而韩国则控制了集成电路资源,所有的采集卡都绕不开韩国。

所以当时国内很多单位,明知日韩的货贵,但还是要咬牙买。

贵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现在淘宝上100多的小米摄像头(自带采集卡),在2000年左右,最普通的也要2000元,高档的要数万元。

那时候普通人的月薪,能有1000就不错了。

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日韩监控系统这么贵,那就不可能装太多,只能选重点区域装。

为什么2000年代初广东飞车党很猖獗?就是因为摄像头盲区太多了。

既然有需求,就有人想办法去满足这个需求。

数字监控系统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硬件搞不定。

后来一些国内厂家发现,进口的洋垃圾中有部分可以使用的硬件;

然后又发现,台湾有工控电脑卖,日韩也有独立的摄像头和CCD卖。

于是这些厂家开始把这些硬件买回来,按照德州仪器提供的解决方案组装起来,形成了中国第一代监控产品。

但是,这些产品根本没法和日韩产品相比,摄像头工厂订的日本CCD,拿到的都是最次的那档货。

黑屏测试都有白点,而且日本还动不动给你涨价,一会停电一会地震,一旦你手中断货了,就不得不高价买人家的库存,还要求着人家,爱要不要。

所以在中国安防产业早期,完全就是被外国割韭菜的对象

一开始是美国的霍尼韦尔、派尔高,后来是日本的松下、索尼,和韩国的三星,就算中国人辛辛苦苦攒出来了,价格未必低多少,但质量却差得远。

你以为中国安防企业会就此放弃?

不,放弃这个词,并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

2  中国安防的逆袭

2001年11月30日,一家没人会注意的中国安防企业诞生了,海康威视。

不得不说,海康威视诞生在了一个好年份——2001年。

这一年,美国发生了911事件,世界对安全的追求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同时,中国加入了WTO,也为中国产品出海消除了障碍。

不过当时的创业团队,来不及想这些,他们正在为资金发愁。

海康威视的创始人是中电科52所的工程师陈宗年、胡扬忠。

这家研究所历史悠远,建立于1962年,主攻方向方向就是军工电子产品,90年代之后,这个所开始转型,成立了公司,陈宗年和胡扬忠就是给空调生产控制器板卡的。

后来,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全世界风声鹤唳,陈宗年、胡扬忠敏锐意识到了安防产业的巨大前景。

于是在52所的支持下,创立了海康信息(海康威视前身)。

不过要想做大,还是需要投资,于是他们想到了自己华科的校友——龚虹嘉。

相比陈宗年和胡扬忠,龚虹嘉毕业后没有进国营单位,而是直接南下深圳闯荡,后来在1994年创办了德生,主要生产收音机。

因为德生的收音机性能好、外观漂亮,所以很快就在市场站稳了脚跟,也让龚虹嘉实现了财富自由,开始转行做投资人。

在接待了两个师弟之后,有着产业报国情怀的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由龚虹嘉出钱,陈宗年和胡扬忠经营,成立一家生产安防设备的企业,打破西方国家在安防领域的垄断地位。

说实话,龚虹嘉也没想到偶然的一次投资,会让他获取如此大的收益,他后来回忆说“因为都是同学,觉得如果给他投资一点钱,也许可以改变他的命运。”

于是在2001年11月30日,海康威视注册成立,500万注册资金中,中电科旗下的海康占股51%,龚虹嘉持股49%。

陈宗年任董事长,胡扬忠任CEO,俩人当时认为自己没出钱,不能占股份。

不过豪爽的龚虹嘉后来也承诺,如果未来公司经营好,就以原始投资成本向公司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作为激励。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新生的海康威视,首先考虑的是要做什么产品?

其实市场已经给出答案了,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音视频采集卡(硬压卡)。

早期的数字摄像设备,视频的原始文件很大,对硬盘和宽带的占用极其恐怖,要方便存储,就要对原始文件进行压缩。

硬压卡的作用就是如此,摄像头拍到的图像通过硬压卡进行压缩,这样才能存储并且让监控室的人观看。

图片

早在海康时代,其实陈宗年和胡扬忠已经搞出了MPEG-4标准的采集卡。

但是这种标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国际上都已经用上解码率更高的H.264标准了。

如果造MPEG-4标准的卡,只能进军低端市场,如果搞H.264标准,那么研发周期不可控。

这时候,龚虹嘉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龚虹嘉之前闲着没事的时候,投资了一个科技公司,偏巧是这个公司研发出了世界前沿的H.264编码技术。

于是海康威视借助这一技术,很快推出了新的板卡,成为国内第一家将H.264产品化的公司。

果然,这一新的采集卡一经上市,马上就火爆全国。

全国生产监控的企业正被日韩的板卡限制得欲仙欲死呢,一看国内也有世界先进的采集卡了,马上纳头便拜,海康威视的板卡根本就不愁卖。

根据龚虹嘉的回忆,海康威视在推出产品的第一年(2002)就挣到了钱,销售收入达3240万元。

然后在2003年实现了1.6亿元的销售额,熬过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到了2004年,海康威视拿下了全国各地银行的订单。

不过海康威视并不满足,而是开始对公安、通信、交通、司法、教育、电力、水利等众多行业开展布局,产品也开始搞多元化。

摄像机/智能球机、光端机、DVR/DVS/板卡、网络存储、视频综合平台、中心管理软件等安防产品接连问世。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也开始全面爆发。

2003年,公安部在北京、济南、杭州、苏州等4个城市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试点。

2004年6月19日,公安部、科技部确定北京、广州、南京、上海等全国21个城市为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各地纷纷开始建设“平安城市”。

平安城市需要的安防产品中,监控系统就达到了28%。

同时作为平安城市建设的外延,对乡镇、农村进行无死角安全防范的雪亮工程也开始了全面推进。

赞(18)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猫哥:如狼似虎,中国安防崛起史 |2024-05-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