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裂变
日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出访德国。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什么重要的新闻。因为德法两国互为邻国,同样都是欧盟里的顶梁柱国家,那么相互之间的领导出访不是很正常的吗?
不错,正是因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走动是很正常的,所以这次马克龙出访德国才不正常,因为这是一次国事访问。是领导人出访安排中的最高等级,也是法国总统24年后第一次对德国的国事访问。事实上,德法两国元首的互访虽然不算特别密集,但也是常来常往的,基于欧盟和北约以及西方国家的某些峰会【比如七国峰会等】等众多平台,双方领导人的非正式会面也算是频繁。那么,欧洲国家之间的国事访问其实必要性也就没有那么高了,除非进行国事访问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也就意味着本次马克龙出访德国具有很特别的意义,想要对世界释放某种具有重大意义的信号。
和法国领导人24年没有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不同,德国对法国的正式访问频率就较高,一般情况下,当德国出现新一届领导人的时候,都会去巴黎拜山头。这也很简单,因为法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也是在欧盟里具有正统身份的领头羊。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自然也就保持了对战胜国的某些尊敬。
24前,是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以正式名义出访德国的。24年前,是2000年。那一年之前的1999年,欧盟诞生了欧元区,同样是1999年,爆发了北约对塞尔维亚武力干涉的科索沃战争。而在希拉克正式出访德国的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爆发了改变此后世界走向二十年的911事件。从911之后,这个世界走向了以反恐战争为主旋律的时代。直到2021年五月份,美国撤出阿富汗,这曲全球主旋律才宣告结束。当然,同时也拉开了美国走下神坛的序幕。
为什么我要提这个节点。其实很重要。要知道1999年1月1日。欧元区正式进入到运行阶段。彼时的欧洲生机勃勃,欧元区也如雨后春笋,以欧洲各国对外广泛而巨大的贸易量,欧元虽然不能说有取代美国之势,但从美元的盘子里划拉走一小半的饭菜还是不成问题的。而缔造这一成果的正是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当然,从德国方面来说,施罗德的前任科尔总理更是功不可没。正是在科尔和希拉克的推动下,才有了现在的欧元区。
坊间一直在传说,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的一个重要战略目的就是打击刚刚崭露头角的欧元。面对一个从自己碗里抢饭吃,甚至可能会取代自己的欧元区,美国自然不能够坐视不管。于是借口科索沃地区的动荡,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这也似乎是欧洲对美国的第一次盲从。从欧洲方面来说,轰炸南联盟也是为了阻止在巴尔干半岛形成一个制约欧洲发展的小圈子。以前在铁托时代,南斯拉夫不但对欧洲毫无尊敬,也对苏联不服管教,而且竟然小日子还混得不错。这使得欧洲人也不愿意在苏联解体后,巴尔干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联盟。再者说,我们听名字就是知道,巴尔干半岛上住的是斯拉夫人,属于欧洲三大民族之一。而且也一向和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不对付。所以,当时的欧元区各国虽然知道发动科索沃战争对刚刚诞生的欧元不利,但还是随着美国一起,上去群殴南联盟。群殴之后的代价就是欧元错过了最佳成长期,从而沦为了美元的附属品而不是竞争者。
作为欧元区最有力的推动者,德国和法国在事后自然知道这里面的痛有多深,而且当时以希拉克为总统的法国,还不是北约成员国,在外交和军事安全上更是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在痛定思痛之后,希拉克等欧洲领导人觉得靠美国不如靠自己。于是,这就有了希拉克的德国国事访问。
而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一定是一个大欧洲主义者。因为我们看到,即便在2014年俄罗斯拿走克里米亚后,俄罗斯都已经被踢出了G8的情况下,施罗德依然担任俄罗斯国家能源公司的CEO。这表明,施罗德深知一个团结而广泛,独立而自主的欧洲有多重要。也许在他内心,这就是他对自己和希拉克在2000年进行国事会谈中所规划目标的坚持吧。只是很可惜,最终北溪二号的管道还是被人给炸了。施罗德的大欧洲目标也就此香消玉殒。
2000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到底达成了怎样一个规划,我没有去查资料。但随后的2001年,随着911后的全球反恐战争打响。美国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让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必须给自己交一张投名状,欧洲各国自然更不例外。在这个痛得龇牙咧嘴却又暴跳如雷的全球霸主面前,再也没有人敢于提出自己单干的想法了。欧洲更加不敢。毕竟这个老大虽然看上去疼得龇牙咧嘴,但手里的家伙却挥舞的比往常更加凶猛。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哀兵之计吧。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想说,这次马克龙打着国事访问的旗号出访德国,大概率也是有着效仿当年希拉克出访德国的意思。想要在欧洲本轮的生死存亡之际,和德国商议出一个有效对策,从而让欧洲有着自身的发展权利而不是一味地追随美国。这种事对于欧洲来说,只能是阳谋而无法做成阴谋。因为这需要举起大旗振臂一呼的。只有让欧洲人看到旗帜,才会纷纷聚集在旗下。虽然我对此并不乐观,但如果想要达成目标,那就必须这样做。
于是我们看到,马克龙此去德国,一共去了三个地方,一个是德国首都柏林,这是国事访问必到的城市。另外一个是德国的西部城市明斯特【这里毗邻荷兰】,还有一个就是著名的德累斯顿了。这是一个德国的西部城市。可以这么说,马克龙在德国的东西部各选一个,显然有连横欧洲的意思。而对于德累斯顿的到访则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去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演说中指出,二战后期盟军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言下之意,这次轰炸就是一次有着非战争目的,充满政治味道的屠杀。我对德累斯顿的认识也是从那部《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电影中获知的。当年美国和英国在决定轰炸德累斯顿时,苏联红军和盟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德国大部,战争即将宣告结束。而美英因为苏联红军的推进速度太快而略显被动。为了表明盟军在欧洲战场的功绩,美英决定轰炸当时德国最繁华也是没有被战火损伤过多的城市德累斯顿。一场轰炸下来,造成了德累斯顿二十万人死亡。而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扔下的两颗原子弹,也不过才造成21万人死亡。著名的东京大轰炸,也只是造成八万多日本人死亡。可见,德累斯顿大轰炸对德国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而这种伤害却并不是必要的,因为当时的德国已经奄奄一息。就像在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一样,当时的日本其实也已经溃不成军。
虽然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任何残暴的打击对于它们来说,都是应得的。但从战争的必要性来说,美国和英国无疑都是有着抢功的嫌疑。这就是普京为什么会提及德累斯顿大轰炸,而马克龙为什么要跑到德累斯顿搞演讲的原因所在吧。总之就是要勾起德国人对于历史的回忆,认识到美国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了自己的成绩,会不择手段,罔顾人命。
而德国既然安排了马克龙的国事访问行程,很显然也是有着和法国肩并肩的意思的。前面说过,这种事只能是阳谋,无法阴谋。所以,德法这次高调的外交行动一定会引起美国反制的。于是我们看到,就在马克龙访问德国期间,波兰宣布将会在波兰和俄罗斯,白俄罗斯边境进行‘东部盾牌计划’,投资25.5亿美元在东部边境建设各类工事和军事设施。从而得到和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彻底隔绝的目的。也就是说,波兰开始以自己作为榜样在欧洲和俄罗斯边境建造隔离墙了。这个隔离墙会不会像当年的柏林墙一样著名?我们不知道,但若干年后,西方一定会说,这种灭绝人性的隔离墙都是俄罗斯人干的。这种事,它们干过不止一回了。
而与此同时,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伯格,又在大放厥词,要求欧洲各国对乌克兰提供打击俄罗斯境内的武器。这事实上也算是一种回应马克龙访问德国的手段。因为欧洲国家,基本上都是北约国家,如果这些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用于攻击俄罗斯境内的武器,那欧洲未来就无法获得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那么马克龙和朔尔茨想要谋划的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斯图尔滕伯格的提议或者无法得到德国和法国的响应,但只要有某个欧洲国家愿意听从美国的召唤,那这件事也就成了。德法就是再努力,恐怕也是无济于事的。这样的某个欧洲国家并不缺乏。比如波兰,比如瑞典,比如捷克等。
如今的欧洲,欧奸颇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伯格等,这些欧洲大佬们的站位都不是欧洲,而是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不甚坚强,不甚团结的欧洲,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何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