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龙牙:曙光乍现:人类第一个大型人工智能系统即将在中国部署 |2024-06-06

昨天,发生了两件对比极其鲜明的事情:
第一个是日本国土交通省3日通报,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5家车企在量产认证申请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共38种车型存在认证欺诈问题。通报发布后,丰田、本田和马自达三家企业的高管3日分别召开记者会,就相关事件鞠躬道歉。当地时间4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对位于爱知县的丰田总部启动调查。
第二个则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个部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9个联合体通过审批开始进行全球首批无人驾驶部署测试。
提醒大家这么一个事实:在日本汽车产业集体90度弯折私密马赛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图片    
图片
老实说小日子无论弯折多少度我都不关心,没有人会关注战场上的失败者怎么悔恨怎么道歉怎么私密马赛,荣耀不光是属于深圳国资委,荣耀也属于胜利者。至于小日子的车造假的事情,光是看这个新闻在中国的热度就都知道了,一个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国家那点可怜的汽车产业的垂死挣扎,并不值得关心。
谁都想不到一场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重大变革这么快就来到了我们身边。前两天还觉得属于“未来科技”的无人驾驶,就这样突然落地部署了,相信用不了多久的未来就会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日常。
我作为一个军事指挥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人,深知这中间蕴藏的巨大技术含量与现实意义,真的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曾经在课堂上畅想过的未来就这么不经意间来到了身边。虽然这条技术路径从来没有想到过,但是你说它“独辟蹊径”也好,说它“剑走偏锋”也罢,说不定这条路才是唯一正确的呢?
在国产汽车大踏步前进的高歌猛进里,日本车这点无力的声音,我听不见。    
图片
那么,这个“智能网联汽车”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又是基于什么样的系统架构?它的到来即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一切背后预示着一种什么样的变革?

图片

这个“智能网联汽车”我也是头两天才详细了解的,就是上周,以前一直没怎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只知道确实造出了无人驾驶汽车样品在跑实验,但是这么快就投入试点是我没想到的,更没有关注这背后的技术细节。上周是听一个朋友讲到,所谓“智能网联汽车”是建立在国内城市大数据系统“智慧城市”5G技术基础上的。
坦率的说在这一波工业革命中间,中国已经一骑绝尘,连美国都望尘莫及,至于小日子?他连这个幻想都没有。
“智能网联汽车”只是中国这一波“新基建”中诞生的第一个应用层面的东西而已。
前几年在传统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基建告一段落之后,中国提出了一批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某些人嚷嚷了半天的什么“工业4.0”、“新工业革命”,既没有发生在德国,也没有发生在美国,静悄悄的就这么在中国发生了,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什么人工智能AI,在美国除了生造了一波股市繁荣泡沫,带来了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吗?
单单只谈这个“智能网联汽车”,就绝对不是地球上第二个国家能够玩儿的,它至少需要以下四个最基础的条件,少一个都不行:
一是齐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新能源汽车能够为车载智能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力,也只有电动机驱动的汽车能够将更多的权限交给智能化系统,仅这两点就卡死了没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的国家,靠别人的电动车产业链发展自己的智能驾驶无异于授人以柄。
二是公用大数据系统广泛分布的传感器,庞大的数据中心,是大数据系统的基础。包括道路、公共场合的摄像头,各种传感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这么多的传感器,你玩儿个蛋的智能网联。
三是专用人工智能跟什么Open AI一类的聊天机器人不同,真的能够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看起来没有那么乖巧可爱,但是用处大得多。结合了机器视觉和自动决策的专用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更合理的安排城市交通,整合单个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四是5G技术只有5G信道才有可能容纳智能驾驶需要传递的大量移动数据,为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说白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意思就是这台车的自动驾驶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身上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而是彻底融入了智慧城市,链接了城市大数据中心,主要的决策运算是在云端解决的,车子本身的传感器和算力其实也是交给云端在使用。反过来车子上的算力就根本不需要那么大,只要能够执行云端的指令、满足数据传递需要就可以了。
这种智能自动驾驶方案才是可行的,它解决了几个长期解决不了的痛点:
1、传感器之争“纯视觉方案”、“纯雷达方案”、“混合方案”都有着自己解决不掉的问题,视觉方案对于图片、广告牌识别不精准,雷达方案对于相对静止物体多普勒效应弱,很难识别,混合方案融合差、算力要求高。坦率的讲一台车能够承载的传感器本身就十分有限,也不可能探测到障碍物后面的移动物体,比如“鬼探头”。而智慧城市有着无数的传感器,它可以做到。
2、算力限制车载计算机的运行环境要求是很苛刻的,算力注定不可能太高。
3、事故责任问题一旦无人驾驶出了问题,责任在谁?在车企,还是在驾驶人?
总之,这个方案的技术含量和实现可能性都远远不是别的任何国家能够做到的,在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上中国已经呈现了碾压性优势,美国凭借一家“特斯拉”汽车勉强能够算半个竞争对手,其余的国家包括欧盟,连竞争对手都不算了。
这时候还管几家日本车企私密马赛?
我看就没必要了吧。

图片

2003年的时候我还是个本科生,自己闲得无聊编了一个运行在QQ上的聊天机器人,坦白的说这玩意儿蠢得跟个榆木疙瘩一样,除了预先编辑的几句话什么都不会说。那时候类似的聊天机器人多如牛毛,好多爱好者都会搞一个玩儿,其中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可以把词语按照算法组合成新的句子,但是三五句话就会露出破绽。
过了20年,Open AI、Chat GPT之类还在玩儿这一套,用的算法说实话我看不出比20年前先进了多少,只不过素材库更大了,也更能糊弄人了。
这些“聊天机器人”一类的所谓“人工智能”对于我来说都是些闲得无聊搞出来糊弄人的玩意儿,事实也证明,这种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说到底只是些程序员之间拿来炫技的玩具,不具有任何渗透进现实的能力。类似的“人工智能算法”在互联网搜索引擎方面可能会带来一点点进步意义,至于应用到其它方面,我看还是算了吧……
在现实世界里,这些玩具除了在股市里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狂热泡沫,什么都没能做到。
人一旦开始炒股就会变得偏执而容易轻信、也容易多疑,整个人陷入一种怀疑现实、相信虚幻的状态,容易被“概念”误导。在前两年所谓的“人工智能热潮”中屡屡被这种毫无意义的“人工智能”欺骗,动不动就要“工业革命”,结果几个月以后所谓的“概念”就烟消云散,口袋里的钱却总是被骗了一个一干二净,这种蠢事建议还是少做。
究其根本,美国这一波所谓的“人工智能”热潮纯粹是股市炒作的虚假概念,不可能真的带来任何生产力的进步,也不可能创造出任何真正的价值。    

赞(19)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龙牙:曙光乍现:人类第一个大型人工智能系统即将在中国部署 |2024-06-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