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解散国民议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此前,欧洲议会选举刚刚落下帷幕,归属于法国的81个欧洲议会席位尘埃落定,马克龙领导的执政党复兴党遭遇惨败。(另见本号文章《又是一头“灰犀牛”……》)
当晚,马克龙就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两轮选举将分别于6月30日和7月7日举行。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第六次提前议会选举正式拉开大幕。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讲话,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时过境迁,法国选民逐渐发现,中间派对法国社会各方面的沉疴痼疾束手无策,马克龙及其所在政党的支持率逐渐走低。
虽然马克龙在2022年赢得了总统连任,但其执政党及盟友却未能在国民议会获得过半议席,以至他任内政策出台都要“看人脸色”。
例如2023年,马克龙政府高度重视的《移民法草案》刚提交国民议会就因反对党派的阻挠而中止审议,相当于该草案尚未进入国民议会审议程序便已夭折。
同年,马克龙政府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因考虑到国民议会中反对声音较大,不得不动用宪法相关条款授权,绕过国民议会投票,强行通过改革方案,但引起巨大争议,执政党的形象也严重受损。
到了这次欧洲议会选举,马克龙所在的复兴党仅拿到14个席位,只比左翼的社会党多一席,得票率仅为14.6%,位居第二。其主要政党对手——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则获得约31.5%的选票,在法国各政党中位居第一。
很明显,法国民众已经用选票宣泄了对“中间派”道路的不满和厌倦,法国国民联盟的支持率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马克龙阵营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弱势”。
这一结果也意味着,作为创始成员国的法国将向欧盟派出规模最大的极右翼议员代表团。
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5次总统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以应对政府所面临政治危机或社会危机的先例。
马克龙出于政治考量而解散议会,无疑是一步“险棋”。
但政治经验丰富的马克龙敢于“铤而走险”,也是基于对局势的理性判断和双方力量的权衡对比。
一方面,法国议会选举“两轮制”特点,马克龙判断支持传统政党的选民必将在第二轮抛弃国民联盟,将选票投给复兴党。
另一方面,马克龙坚信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是选民对国内现状的一种情绪宣泄,而非真正支持国民联盟。
赌赢:如果多数选民拒绝把法国交给“极端政党”打理,转而将半数以上选票投给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那便给其接下来的三年执政创造了有利条件。
赌输:即便复兴党未能获得过半选票,极右翼国民联盟党胜出,无非也就是继续维持现在的“共治”局面,并不会影响马克龙在2027年前继续行使总统权力,毕竟法国历史上也曾数次出现“跛脚总统”。
但这场政治赌局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政局动荡是否会让法国脆弱的经济社会更加撕裂?是否会使法国战略自主的愿景再次延宕?
毕竟,上次豪赌“脱欧”的英国前首相卡梅伦,给英国带来的伤疤依然在血流不止。
国民联盟是欧洲政坛最知名的极右翼政党之一,其前身是由让-玛丽·勒庞在1972年创立的“国民阵线党”。
2018年让-玛丽·勒庞的女儿玛丽娜·勒庞将其更名为“国民联盟”,最主要政策标签是反移民、反北约、反全球化。
2022年竞选总统时,国民联盟领袖玛丽娜·勒庞甚至表示,如她当选,法国将退出北约和欧盟。
本次马克龙解散议会的决定得到了玛丽娜·勒庞的欢迎。她说:“我非常欢迎这一决定,这符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的逻辑。如果法国人民在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给予我们信任,我们就准备好掌权。”
勒庞称国民联盟致力于捍卫法国的利益,表示已“准备好终结大规模移民,准备好把法国人民的购买力作为优先事宜,准备好让法国重新工业化”。
近些年,国民联盟一直在法国政坛攻城略地,成为马克龙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更是将年仅29岁的巴尔德拉推到台前,刮起了更加犀利的“青春风暴”。
国民联盟副主席路易斯·阿利奥特表示,国民联盟的目标是在议会选举中赢得多数议席,并让该党主席若尔丹·巴尔德拉担任法国总理。
玛丽娜·勒庞(左)与29岁的国民联盟新党首若尔丹·巴尔德拉(右)。
与此同时,勒庞为了迎合更多选民不断改造国民联盟,摒弃了极右翼政党的极端种族主义、民粹主义和反犹主义色彩,政策主张更加偏向温和右翼政党。
从目前局势来看,国民联盟更为深入地参与法国政治决策已成定局,将给法国带来几点显著变化。
公共政策更保守。国民联盟在公共政策上更注重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主张优先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包括更加严格的移民控制和治安措施、更强硬的法律和秩序政策,强调法国国家主权和传统价值观。
外交政策更独立。国民联盟在外交政策上更注重法国国家利益,包括对欧盟持批评态度、推动法国退出某些欧盟条约或重新谈判欧盟成员资格,以期恢复法国外交和经济独立自主性。
经济政策更具保护主义。国民联盟在经济政策上更加注重本土保护主义,包括调整现有财政预算和税收政策,增加对本国企业的支持,限制外国投资和外国收购,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和全球化的影响,强调本国经济的独立自主性。
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无疑是因为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产生的冲击波。
欧洲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欧洲主要国家出现了又一轮右转趋势。
欧洲极右翼力量多为疑欧派,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持怀疑反对立场,强调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
尽管各国右转的原因比较复杂,各国极右翼政党的政策主张也不尽一致,但还是预示了未来欧洲主要国家的政策有可能进入大调整期。
196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也曾突然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最终其凭借超高的政治威望大获全胜,所在的执政联盟获得议会四分之三席位。
马克龙有当欧盟旗手的使命感,也是个戴高乐主义者。这一次,马克龙能否复制戴高乐1968年的胜利,还需拭目以待。
但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中法关系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大概率不会改变。
回望过去,中法两大文明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法国政局变化对中法关系的总体影响历来不大,无论左翼政府还是右翼政府执政,预计中法关系都会保持总体平稳。
驻足当下,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5月访法为中法关系举旗定向,中法之间秉持建交初心,政治、经贸和文化合作欣欣向荣,中法友好关系的基础愈发牢固。(另见本号文章《什么样的相遇,能够影响世界行进方向?》)
展望未来,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着诸多危机和挑战。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巴以问题,解决危机都离不开中法两个大国的合作。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