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写了《东林党》和《郑成功》,再接着聊聊李定国和孙可望吧。
很多人看郑成功和李定国,都有一层“抗清滤镜”,好像只要他们参与抗清,并做出相当的贡献,其他一切行为都是可以忽略的。看孙可望又有一层“降清滤镜”,好像只要降清了,孙可望的一生都没有可取之处。
其实在抗清的过程中,郑成功和李定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孙可望也有自己的不得已。
我们要承认他们的抗清功绩,但对于他们的小心思和不得已,也应该有一个客观评价。
李定国是陕西榆林人,这地方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民风非常彪悍,号称“九边之兵,榆林最劲”,因为史料缺失,我们不能确定,李定国是不是明朝世袭军户,不过,生长在这样的地方,对李定国的性格养成一定大有裨益。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是陕西定边人,那时也属于榆林镇的管辖范围,可能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李定国在公元1630年参加起义后,便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同时做了张献忠义子的,还有延安府的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其中孙可望的年龄较长,排行老大。
此后十余年,四兄弟追随张献忠转战万里,做着没有根据地的“流寇。”
这期间,张献忠经历数次大败,尤其是公元1641年的信阳大战,张献忠被左良玉击败,公元1642年张献忠在安徽潜山一带,被黄得功和刘良佐偷袭,损失了大量身经百战的老兵和军官。
但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不仅活了下来,还在战争中锤炼出一身本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历深厚且能力超群的四兄弟,就被张献忠逐步提拔起来,成了张献忠麾下的“年轻老干部。”
公元1643年,张献忠统帅四兄弟扫荡湖广,有了稳固的根据地,但那时李自成已在襄阳建立大顺政权,张献忠又不愿意归附李自成,便在年底离开湖广,统兵进取四川,准备在四川建立基业。
到了公元1644年8月,李自成都败退回西安了,张献忠才攻克成都,自称“大西皇帝”,年号大顺,建立起大西政权。
政治方面,张献忠在成都设立丞相府,左丞相汪兆龄是湖广人,右丞相严锡命就是四川人。六部尚书里,工部尚书王应龙是陕西延安人,吏部尚书胡默和刑部尚书李时英是湖广人,户部尚书王国麟、礼部尚书吴继善、兵部尚书龚完敬又都是四川人。
这样的人事分配比例,说明张献忠在刻意拉拢四川文人。
军事方面,张献忠任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分别统领四十八营大军,镇守四川各地。
这样的兵力分配,说明张献忠重用陕西旧部统兵,有长期统治四川的意图。
但问题是,张献忠的流寇习性,根本不足以建立稳固的统治。
建立大西政权以后,张献忠没有建立常态化的税收体系,依然用“打粮”、“劫掠”的方式维持中央财政,而其中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便是针对地主士绅的“追赃助饷”,逼他们取出存款交给张献忠。
四川的地主士绅迎接张献忠,无非是明朝灭亡以后,想有一把保护伞,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既然张献忠不能保护地主士绅的既得利益,那他们为什么要拥护张献忠?
所以张献忠称帝不久,地主士绅便纷纷起兵造反,以至于张献忠能控制的地方,只局限在成都方圆百里的范围内。
面对这条漫长的猜疑链,张献忠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杀人。
公元1645年11月,张献忠派出军队到州县捕杀百姓,要求鸡犬不留,又命令留守成都的军队屠城,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张献忠把四川杀的尸横遍野,结果就是,张献忠把整个四川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公元1646年8月,张献忠下令焚烧成都,准备离开四川,随后统兵抵达顺庆府(南充市)凤凰山。两个月后,满清肃亲王豪格统兵入川,直抵凤凰山,张献忠出营查看的时候,被清军一箭射死,清军乘胜发起进攻,斩杀数万人。
在这个危险关头,孙可望、李定国等四兄弟组织反击,并带着残余兵马离开战场,才保留下一支有生力量。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