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后沙:“七七事变”之后,希特勒鲜为人知的调停活动 |2024-07-08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从这一天开始,大半个中国沦于敌手,亿万同胞终日苟活于侵略者的刺刀和铁蹄之下。

驻守卢沟桥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全面抗战从此爆发。

在国际方面,美英法等国虽震惊于日本人的疯狂,但都沉默不语,袖手旁观。

有一个国家却有些着急,那就是纳粹德国,因为日本损害了德国的在华利益。

希特勒在观望了将近三个多月后,决定进行调停。

1936年11月25日,德日虽然在柏林签定了《反共产国际公约》,但双方却是同床异梦,德国想利用日本来牵制苏联,日本想利用德国来减轻美英的压力。

而德国与中国的关系当时好到令英国眼红。

1935年11月,《泰晤士报》曾写道:与其它强国相比,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更加密切,无论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德国都独占鳌头。

中德关系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就已经在发展。

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有三个大国深受其害:中国、德国、苏俄。

中德抱团取暖存在着客观条件,魏玛德国政权稳定后,中德关系开始恢复。

1927年,中国算是有了一个统一的政府–国民党南京政权。

秋天,蒋介石邀请德国国防军上校马克斯.鲍尔担任其军事顾问。

1929年,西方经济大萧条爆发,各国高筑贸易壁垒。在没有任何殖民地的情况下,德国企业界将中国市场视为其最主要出路。

法本集团总裁卡尔.杜伊斯堡向德国政府及银行界表示:中国是我们唯一有可能争取的最大的市场。

魏玛政府对华政策核心目的就是:开拓中国市场。

鲍尔一切工作就是围绕这一核心目的开展的。

1930年,德意志银行总裁施佩尔表示:只要解决了对华贷款问题,德国失业问题将随着对华出口额的增加而一举消失。

在鲍尔努力下,法本集团、西门子集团、克虏伯集团、德意志银行、德意志帝国工业银行等德国巨头一把手纷纷前往中国与蒋介石会面。

而蒋介石也急需获得海外贷款和军事装备资源,双方一拍即合,关系迅速升温。

1930年,孙科率中国经济代表团前往柏林访问,洽谈合作事宜。

同年,佛采尔将军接替鲍尔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

佛采尔将军承担的任务,一是提升中德贸易关系,二是提供军事方面的支持,包括攻打工农红军。

1933年,德国变天,魏玛政府垮台,纳粹上台。

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希特勒认为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加强。

希特勒将对华政策核心目的改为:确保从中国获得稳定的战略原材料来源。魏玛的“占领中国市场”就不再是政策核心。

改变的原因是:德国要发动欧洲大战,经济要为这一目标服务。

德国严重缺乏锑和钨,但这些是制造子弹、炮弹、穿甲弹、坦克装甲、飞机的关键材料。

德国所需的锑和钨有99%来自进口,其中88%的锑和56%的钨来自中国。

再加上德国扩军备战,它对锑和钨的需求量更是在成倍地增长。

美英也知道这一点,它们卡住了德国从西方市场的进口渠道,中国几乎成了德国锑和钨的唯一来源。

因此,希特勒必须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蒋介石的第四任军事总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在中国任务就是:加紧从中国采购战略原料和扩大对中国的武器出口。

希特勒还指示成立了一家“私人公司”,专门用来采购中国的钨、锑、钼。

1934年8月23日,德国以公司名义与孔祥熙在庐山签定了《中德货物互换协议》,避开美元和英镑,直接以货易货。

协议签定后,希特勒的亲笔信通过冯.塞克特转交给蒋介石表示谢意。

蒋介石回信:深为庆幸大总理的果断……向大总理表彰欣感,并致谢忱。

1933年-1937年,中德关系进入蜜月期。

图片

德国军事顾问、德国技术顾问、德国工程师、德国军事装备、德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城市里随处可见,甚至汉莎航空公司也在中国经营着航线。

1935年5月,德国驻华外交使团升格为大使级。

1936年,德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成为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前面是美国和日本),正常的话,1938年中国超过日本是必然之事。

图片

1937年6月13日,孔祥熙等人在沙尔兹堡山上的“鹰巢别墅”拜见了希特勒, 中国与德国达成了以矿产换军械的秘密协议。

但日本在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对德国来说,受损的还不仅仅是对华贸易和原料获得,还有地缘政治战略。

德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通过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军事存在直接威胁苏联。

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日本势必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中国,从而无法对苏联制造威胁,一旦苏德战争爆发,更指望不上日军夹击苏联。

另外,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势必导致中国改善与苏联的关系。中国将成了苏联盟友,而非敌人。

所以,希特勒必然要阻止日本侵华战争长期化。7月20日,德国宣布中立,令日本非常不满。

传信调停

1937年10月,德国通过日本驻柏林武官大岛浩表示德国有意调停这场战争,日本同意。

日本人想法是:德国作为盟友,应通过调停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投降,帮助日本以最小的代价侵占中国。

11月1日,希特勒让驻中国大使陶德曼和驻日本大使狄克逊同时开始执行“传信人”任务。

11月3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战后死刑)将所谓“停战条款”交给狄克逊。

狄克逊看完后,立刻发报给柏林,并附上自己的看法:相信日本真诚希望实现和平。

柏林又将“停战条款”发给陶德曼,11月5日,陶德曼将“停战条款”交给了蒋介石。

条款主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华北地区由南京政府管辖,但东北边界到平津以南地区建立“非军事区”、中国必须停止一切反日宣传、共同反共。

蒋介石迅速拒绝了日本的“停战条款”,他告诉陶德曼大使,只有在恢复战前原状的前提下,才能与日本人谈判。

蒋介石并非不想接受这些条款,而是他认为这些条款太“宽大”,可疑得像是个骗局,包括欺骗德国人。

但他没有将真实想法告诉德国人,只是展现了坚决抗战的态度。

蒋介石是将调停希望寄托在11月24日于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而日本人这些“停战条款”也只是缓兵之计。

结果布鲁塞尔会议只是证明了西方国家的软弱与无力,反而加强了日本侵华的野心和信心。

就在蒋介石拒绝“停战条款”前一天,也就是11月4日,柳州平助率领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到11月底,离南京只有100公里左右。

柏林命令陶德曼询问蒋介石,是否重新考虑对“停战条款”的态度?

12月2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撤退前的最高军事会议,才公布了绝密的“停战条款”。

在会上,外交部次长徐漠向大家简要介绍了陶德曼一个月前带来的“停战条款”内容。

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没有表态。蒋介石接着问白崇禧,白崇禧说,“如果只是这些条件,可以停战。”

徐永昌和顾祝同意见与白崇禧一致,认为“停战条款”可以作为对日谈判的基础,唐生智最后表示没有异议。

汪精卫也持相同态度。

但大家都不相信“停战条款”的内容,日本人难道就这些条件?连承认伪满洲国都不需要?

徐漠再次明确告诉与会者,陶德曼大使带来的就是这些内容。

蒋介石作出结论:我们不应当拒绝德国的调停。

但蒋介石没有说明自己当初坚决拒绝和现在愿意接受调停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当日军逼近南京时,他“抗战决心”已经动摇了。

会后,蒋介石立刻召见陶德曼,表示愿意重新考虑。但希望在中日谈判开始时,希特勒能出面保证日军停止行动。

陶德曼将新情况向柏林作了汇报,希特勒让狄克逊通知东京方面,准备谈判。

12月7日,狄克逊将此事通知日本外务省(此时日军已经开始进攻南京)

但日本人的态度却令他大吃一惊,广田弘毅居然借口说“日本舆论不会满足于之前的停战条件”,日本不想谈判。

狄克逊此时知道自己被日本人骗了,他很难向希特勒交待,因为之前他误导说“日本人是真诚希望和平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于敌手,潮水般的兽兵涌入城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图片

日本举国欢庆攻克南京,彻夜狂欢。直到70年代,还有不少日本人在回味那“最辉煌时刻”。

狄克逊敦促日本人提出新的条件,12月22日,广田弘毅终于将新条件告诉了德国人,新增:

一、中国必须承认伪满洲国;

二、中国必须向日本赔款;

三、中国必须同意在内蒙和华北建立非军事区;

四、中国必须同意在华北建立一个特殊的政治机构。

狄克逊要求日澄清“特殊政治机构”的含意,广田弘毅说“这是一个不隶属于中国政府的特殊政权”。

其实就是华北汉奸政权–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狄克逊此时已经确定,日本人是故意不让蒋介石接受这些条件,它们要扩大战事。

在跟日本人进行了几次无意义的会谈后,狄克逊很不高兴将新条款报给了柏林。

陶德曼收到了柏林通报,再将新条件告知蒋介石。

蒋介石当然拒绝了这些条件,这样,日本人就在德国面前指责中国没有和平诚意。

希特勒无法让日本人收回这新增的四款,到了1938年1月15日,日本确定“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政策后(1月16日公布),当天傍晚,广田弘毅通知狄克逊:日本政府感谢德国的调停努力,但现在已无此必要了。

这让希特勒很没有面子,但希特勒决定牺牲中国,对他来说只要日本人控制了钨、锑等矿产地,德国照样可以获得战略原料。

德国说翻脸就翻脸,1938年2月20日,新任外长里宾特洛甫宣布德国正式承认“满洲国”。

里宾特洛甫在德国议会解释称:中国是一个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弱国……而日本是德国的盟友,是东亚的安定力量……

4月28日,负责战略物资采购的戈林元帅中断与中国的军火贸易。

5月–6月底,德国军事顾问团全部撤回德国。

1939年4月,里宾特洛甫下令中断与中国一切贸易往来,包括秘密贸易。

然而,日本人无法控制江西、湖南、贵州等钨、锑产区,无法兑现对德国的承诺。

希特勒又认为被日本人给骗了,1939年5月,希特勒派人到重庆秘密联系,德国准备在香港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德国军火可以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内地,中国钨、锑以同样路线进入香港,再走海路运往德国。

蒋介石同意了这一方案,1940年,德国对日军迟迟在远东没有动作愈发不满,又在昆明开设了贸易站。

里宾特洛甫还建议中国加入轴心国,参加1940年9月27日举行的“德意日三国轴心条约”签字仪式。由于日本坚决反对,此事告吹。

1941年6日,德军闪击苏联,中德关系再次恶化。

为了促使日军对苏联发起进攻,1941年7月1日,德国宣布承认汪伪政府,并允许汪伪在柏林开设“大使馆”。

同一天,中国宣布与德国断交。

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全球军事阵营已经分明。

12月9日,中国对德国宣战。

希特勒从调停到首鼠两端,再到牺牲中国,折腾一圈,德国并没有获得任何利益。

1943年1月,经济部长施佩尔向德军统帅部报告,德国的钨、锑最多只够用10个月,希特勒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他想用黄金采购中国的矿产,但为时已晚。

由于纳粹德国在历史上臭名昭著,所以这些往事也就不再被提及,有的也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图文。

其实这段历史是值得了解的,可以让中国人知道当国家疲弱无力时,它是如何被友邦玩弄和牺牲的。

图片

中国在国际上受过的屈辱不能忘,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能忘!

今天,别看日本人到处装原子弹受害者,装可怜,那是因为有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它们才敢放肆

对日本,中国人要有清醒的认识。

赞(21)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后沙:“七七事变”之后,希特勒鲜为人知的调停活动 |2024-07-0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