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投资中亚农业,先要算好几笔账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宋微 柳玉鹏】作为同中国山水相连的中亚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都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也是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两国同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并将实现粮食自给作为国家战略目标之一。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积极促进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可积极在吉、塔两国的农业领域探寻发展机遇。

  区位优势与先行经验

  在发展农业的前景上,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拥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享有“山地之国”美誉的吉尔吉斯斯坦50%以上的国土面积适宜发展农业,塔吉克斯坦更是被称为中亚地区的“水塔之国”。塔吉克斯坦国内河流众多,大部分发源于高山融雪和冰川,最终均汇入阿姆河流入咸海。塔吉克斯坦总径流量509亿立方米,水资源占到中亚整个地区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冰川水和雪水矿化度、硬度低,水质对于农业灌溉较为理想。

  其次,多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宏观环境稳定,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抱有强烈意愿,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良好的政治互信和宏观环境为长周期的农业投资奠定了基础。

  三是吉、塔两国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有迫切的粮食安全保障需求。农业收入占两国国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粮食保障国内供给,粮食安全水平低。因此,两国都将发展农业现代化列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受优势区位因素的吸引,中国企业同吉、塔两国的农业合作近年来愈发频繁,临近的一些中国新疆地区企业是首批投资受益者。

  “我非常愿意将棉花出售给中国人。”塔吉克斯坦棉花种植者瓦希特近日接受俄罗斯agroxxi网采访时表示,他在3年前就与中国公司展开棉花产业合作。中国新疆的中泰公司当时正在塔吉克斯坦政府的支持下寻求在当地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棉花产业基地。塔政府提供超过13000公顷的棉田,该公司引进了中国新疆棉花产业技术,大大提高当地棉花年产量。中泰公司建立了一条在塔吉克斯坦棉花种植、加工和纺织的产业链,每年生产150000锭纱线,占塔吉克斯坦纺纱总产能的80%。其产品出口到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和波兰等国家。

  农业投资享受优惠

  对于考虑赴吉、塔两国进行农业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有两大领域值得关注。

  一是种植业。吉、塔两国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中国新疆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双方开展农业合作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中国企业可考虑与当地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共同进行集约化投资,建成集农产品的种植、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种植业是吉、塔两国着重扶持和发展的行业,中国企业可加强与中国在当地使馆经商处的沟通和联系,由政府出面协调,为企业争取几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出口免缴增值税、进口货物免缴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同时,中国企业也可请使馆经商处在企业落地和开展工作中予以多方面协调支持,包括协调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全力配合企业农业技术研发,就企业经营存在的有关问题协调东道国相关政府部门,并承诺首先保证企业用水用电。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重点领域之一,但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尚不成熟,在加工、运输、保鲜、储藏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技术水平发展滞后。塔吉克斯坦大部分食品企业加工设备均已老化,每年需进口大量面粉、面包等食品。此外,棉花是塔吉克斯坦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棉花深加工技术缺乏,棉布、服装、棉籽油等棉花深加工投资存在较大缺口。

  在此背景下,为鼓励生产投资,塔吉克斯坦制定了以下优惠措施:在商品生产领域建立的新企业,在正式注册的当年免缴利润税,并自首次正式注册的第二年开始,在不低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的情况下,投资规模越大,免税年限越高:投资规模在50万美元以下利润税免缴2年;投资规模在50万美元到200万美元之间利润税免缴3年;投资规模在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之间利润税免缴4年;投资规模超过500万美元利润税免缴5年。

  此外,作为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或进行现有生产技术改造而进口的商品,根据 企业注册文件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完成工作或提供服务的,并且不属于应缴消费税产品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与之配套的产品免征关税。基于此,建议中国企业可以现有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提升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建立覆盖中西亚的销售网络,大力开拓境外农产品销售市场。

  制约农业生产的四大因素

  面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农业投资“蓝海”,中国企业在当地寻找商机时也要注意到一些客观的限制因素,做好风险规避。总体来看,在吉、塔两国展开农业投资有四点风险需要注意。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不足。冷战结束后,由于缺少独立农机工业体系,吉、塔两国农业基础十分薄弱,随着苏联时代遗留的农机装备逐渐老旧报废,新设备补充不及时,可用农机逐年减少。此外,两国灌溉设备老旧,有大面积耕地无法有效灌溉,而建设水利设施成本较高。

  二是作物品种退化,优质良种欠缺。吉、塔两国农产品单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良种的缺乏,长期以来由于品种研发能力不足,传统品种逐步丧失原有优良性状,作物品质劣化,抗性减弱。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技人才短缺。吉、塔两国科研经费较为短缺,导致农业科学技术出现萎缩状况。由于科研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而两国政府财政无力支持研究与开发提供所需要的资金,令农业科研人员锐减,科技潜力急剧下降。

  四是农业发展融资困难。吉、塔两国农业信贷方面发展仍然十分滞后。银行对农业提供的贷款支持仍低于同期工业、建筑行业、外贸行业,而且主要放贷给大型国有农场和集体农场,私有农场获得贷款的门槛过高,外国企业获得当地银行贷款的难度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当地合作伙伴方面,中国投资者应注意双方企业间的文化不同,以及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方面的差异,合作的难度较大,因此沟通技巧和合规非常重要。同时,在用工方面,应尊重东道国对外来劳工比例的规定,注重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和技术转让。

  鉴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生产者前期需要垫付生产资料。吉、塔两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需要预留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额外支出。因此,在当地有投资意向的中国企业要做好精确市场调研,根据需求定位产品,避免盲目跟风投资造成。

来源:环球网




此处已为本篇文章末尾。如果出现付费按钮,汉风网网站对非会员老友提示: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投资中亚农业,先要算好几笔账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